區域電力市場:挑戰傳統利益格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16:37 中國電力新聞網 | ||||||||||
本網記者 陸文輝 北京報道 在電力體制改革的設計方案中,東北區域電力市場作為第一個進入模擬運行的“試水者”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今年區域電力市場的改革要‘四處開花’”,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介
按照電監會的規劃,到“十五”末期,全國將初步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南方六大區域電力市場,基本建立電力市場運營的法規體系和電力監管組織體系,全國大部、分地區大部分發電企業實行競價上網,符合條件的大用戶(含獨立配售電企業)直接向發電、企業購電。 4月9日,電監會召開南方電力市場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預計明年一季、度南方電力市場開始模擬運行。華中電網公司目前正在研究華中電力市場的有關主要問題,6、月底前將初擬的市場建設方案報電監會和國家電網公司。另外,華東電力市場也將于本月中、旬正式開始模擬運行。 從146號文開始的起起落落 業內人士大都清楚地記得,199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146號文,轉發國家經貿委、《關于深化電力工業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意見》。文件明確提出,上海、浙江、山東和遼寧、吉林、黑龍江六省(直轄市)為進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的試點。2000年,山東、上海、浙、江的發電側電力市場相繼投入商業化運行。時隔不久,當年11月,一紙國辦發69號文件再、度引起關注。該文件“對已經開展的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內容作必要的調整”,除已開展試點的、6省(市)外,其他各地開展的競價上網一律“叫停”。2002年3月,5號文件面世,明確提、出:“十五”期間“實行競價上網,建立電力市場運行規則和政府監管體系,初步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 電力市場的起起落落,并未讓人們忘卻曾經的精彩。6省市試點最大的成績是讓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的電力企業看到了“了不起的市場信號”。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是這樣總、結6省(市)試點的:第一,促進了廠網分開。在當時廠網分開尚不具備條件時,提出了電、廠的規范管理,建立公司制制度。第二,初步形成了市場化運行的規則制度,建立了技術支、持系統。比如浙江采用的“差價合約”模式和其他試點地區的部分電量競價模式。第三,推、動了電價形成機制和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降低了上網電價。 試點的最大價值在于暴露問題,為以后的改革積累了經驗。6省市試點顯示出的管理、法規、機制、價格等方面的問題,成為新一輪電力改革的重要借鑒。 大區與省級的平臺之爭 為什么當前的電力市場建設要定位于區域電力市場?史玉波用三個“有利于”闡述了這、一思路:有利于統籌區域發展,有利于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區域市場建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緣自當前中央和地方的體制特征。幾年前的6省、(市)電力市場試點均在省級交易平臺展開,當時廠網尚未分開,故各方利益觸動不大。現、在要在更高一層的區域平臺進行交易,不可避免地將涉及既有利益格局以及地方與中央的利、益關系調整,這個命題因此愈發顯得重要而敏感。 “改革是一場革命”,電監會主席柴松岳在一次會議上說,“在處理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希望大家從大局出發,正確對待改革中的利益變化!笔袌龇桨傅脑O計者們努力地在省級與大區之間尋找著平衡點。在東北區域電力市場中,東北電網覆蓋區域建立一家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設電力結算中心。在結算權的分配上,市場方案作出了“委婉”的平衡處理:競價機組的競價部分電量的資金結算由東北電力調度交易中心與電廠結算,差價部分在東北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和各省結算中心之間按比例分配,大部分放到各省結算中心。華東電力市場方案的處理方式是將月度合約競價與日前現貨競價置于大區平臺進行,年度合約交易與實時平衡放在華東5省(市)進行。 目前中國電力市場屬不對稱市場,電網是單一購買者,但具體的購買者應該是區域電網還是省級電網?這是目前爭議較大的問題。以往計劃體制下,國家發改委制訂年度電量計劃的“大盤子”,由各省(市)負責具體分配和執行,各省因此具有了相當大的行政審批和控制權。各省都把電力作為省內的支柱產業、贏利大戶。部分省份還以“發供聯動”名義推出優惠電價,扶持省內高耗能企業。在銷售終端電價不聯動的情況下,電價優惠造成的“窟窿”只能由電廠平攤。建立區域市場后,如果采用區域電網購電、再賣給各省的方式,就意味著原來的權力分配格局被打破了。特別是如果實行兩部制電價,電量電價由市場決定,且基本執行長期合同,那么大區與省級之間的利益將如何分配?在目前發售兩端未實時聯動的前提下,兩者間又該如何分擔市場風險?這些都成為擺在電力市場設計者們面前的現實難題。 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競價上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陳淮博士認為,不管電力行業有多大的特殊性,市場化之路是非走不可的。沒有一個國家能解決電力供不應求、供大于求的問題本身,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減小它的波動,而不是相反。事實上我們遇到的很多電力供給結構中的矛盾都與政府的決策意志相關。因此要繼續加大電力改革,使之更加市場化:資產的市場化,投資主體的市場化,電價的市場化,運行主體的市場化。 電力市場化改革是一項復雜而需分步實施的過程,采取廠網產權分開、發電端競價上網,爾后輸配電網分開,最后到售電引入競爭的實施步驟。競價上網只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起點,并不是市場化改革的全部內容。 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在一次會議上說,電力市場建設與電力的市場化改革是不同的,電力市場建設主要針對的是市場競爭者,而電力的市場化改革包括三個層面的意義:一是電力企業如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二是電力工業如何按市場機制運行,三是國家如何創新電力工業的管理方式。 電力市場化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數駕馬車并駕齊驅,除電力市場建設之外,還涉及政府審批制度的改革,電力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電力監管體系的建立,電網建設的適度超前,電價改革的貫徹落實,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需求側資源的參與,等等。僅就電力市場的建設來說,也不僅僅是生產環節上的競價上網和實時平衡,而應包括從業主選擇開始,建立貫穿建設、生產、交換、使用等全過程的市場競爭機制。比如,從電力建設初期就應引入市場機制,規劃好電源點,完成三通一平,然后進行招標。這樣就決定了發電企業的長期邊際成本。“如果只在實時競爭上下功夫,僅能解決短期可變成本問題,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電監會一位市場專家說。 沒有市場萬萬不能,但市場也不是萬能的,這是西方“市場失靈”學說的基本出發點。電力市場也不例外。美國監管援助計劃主任馬德威先生認為,國家目標中的很多內容是電力市場本身解決不了的,比如環境質量、經濟發展、普遍服務、能源安全等。這些目標需要市場設計的同時輔以相應的國家政策來實現。 市場缺陷的存在是正常的,需要市場設計者盡最大可能地以政策方式加以彌補。戴維認為,監管者在制定系統可靠性標準和設計市場結構時,應將提高終端能效和公共利益的目標考慮在內,市場結構應有利于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效能源的采用,能源的節約,并且兼顧社會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