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同室操戈說明了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14:48 《外灘畫報》 | ||||||||||
本報評論員 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華盛頓裁定,中國彩電業在美傾銷成立,對中國彩電業征收從5.22%至78.45%的反傾銷稅。 消息甫一傳出,即有彩電生產商說,出現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內鬼”鬧的,如果
為什么有彩電生產商會做這樣的“內鬼”呢?難道“零稅率”不是對所有人都更有利嗎? 業內人士說,彩電業完全是薄利產業,反傾銷稅只要超過10%,就基本上扼殺了中國彩電的出口。而這次只有一家彩電企業低于10%,所以此次反傾銷如果最終得以執行,對中國彩電出口美國將有很大的影響。 有報道說,去年7月,四川省彩電對美出口創下85萬臺的記錄,而今年1月出口僅有13萬臺;另一出口大戶廣東省,在去年12月份的出口量下落到21萬臺,而它的峰值是45萬臺。 2002年,中國對美出口的涉案產品達300多萬臺,價值將近5億美元。平均每臺180美元,可見是彩電中的低端產品。 中國彩電的生產能力超過5000萬臺,而國內市場每年的需求僅為2500萬臺至3000萬臺。在這樣的背景下,彩電企業惟一的活路就是出口。美國彩電市場的年需求和中國市場大致相當,也在2000萬臺上下,所以,美國就成為國內彩電生產商的一個主戰場。 但是,由于中國彩電企業技術接近,主要做低端產品,大家同質競爭,于是產品之外的一些手段就被用上了。 這次反傾銷如果有所謂“內鬼”的話,那可能是某些彩電企業在用產品之外的手段:通過高額反傾銷稅把中國的競爭伙伴攔在美國市場之外,然后通過在海外建廠,轉移國內產能,從海外廠向美國出口。 如果這個猜測成立的話,那真是中國彩電業的一個悲哀。 整個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上半期,中國都處于“短缺經濟”時代,手頭剛剛有了一點錢的中國人爭先恐后地添置各種家用電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彩電。市場饑渴般的需求催生了大批的彩電生產商。各地紛紛上馬彩電企業,引進彩電生產線,導致中國的彩電產能急劇放大,而且大家的技術基本上一樣。 據說,如果把所有中國彩電生產線的產能加起來,至少有8000萬臺,而全球一年的彩電需求不過1.2億臺。 在狹窄的獨木橋上擠了千軍萬馬,有人落馬是必然的。后來碰到了經濟緊縮,一大批彩電生產商銷聲匿跡。在上海,曾風光一時的“飛躍”、“金星”、“上!钡绕放片F在都找不到蹤影了。 能活下來企業都是“稀有品種”,為了生存,它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什么“三十六計”,什么“孫子兵法”,能用的招數都被用上了,這次用“反傾銷”,無非是借洋人之刀來殺競爭對手而已。 這種“刺刀見紅”式的搏殺的根源在于當年的過度投資,這直接導致了競爭環境的極度惡化,在生存面前,大家顧不上起碼的體面與尊嚴。 問題是,當年在彩電業犯過的“過度投資”的毛病現在又出現了。在地產、汽車、鋼鐵、鋁材、水泥等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電視機生產多了還可以賣到美國去,房子造多了該怎么辦?這一輪的過度投資會對未來的競爭格局產生什么影響?這都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