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憂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2日 13:02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吳立波 上海報道 國外銀行卡機構意欲將中國納入其全球品牌帝國版圖內,力圖封閉中國的銀行卡品牌的成長空間,并使之居于從屬地位 4月初,中國銀聯結束一次成功的董事會,令大家滿意的是,在過去的2003年,中國
捷報頻傳的4月,令中國銀聯總裁萬建華頗為興奮的事情不止一兩件:4月底,中國銀聯與香港匯豐、渣打等10多家主要銀行達成協議,香港大部分銀行正式接受銀聯標準,成為銀聯會員,并開始向香港發行銀聯人民幣卡。中國銀聯由此走出中國大陸,開始走向世界! 公允地講,對于年輕的中國銀聯來說,這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但私下,中國銀聯的個別員工心里仍不踏實。一位員工甚至表示:“幾年以后,銀聯到底是怎樣的結果,說實話,我心里沒底。” 在成績面前,銀聯的憂患來自何方? 銀聯之憂 從公開場合看,萬建華總是顯得信心十足。2003年,中國銀聯的人民幣卡成功實現與香港的對接后,萬建華興奮地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最具發展潛力的銀行卡產業大國。個人銀行業務的全面開放還有兩年,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共同努力,提升整個民族銀行卡產業的素質。” 2004年3月,銀聯成立兩周年之際,萬建華接受新華社采訪,同樣表現出了樂觀和信心。萬列舉了銀聯成立后確實不菲的業績:2003年底全國地市級城市全面實現聯網通用;聯網通用同城和異地跨行交易成功率分別達到88.2%和81.2%;受理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受理商戶達到23萬多家,POS機35萬多臺,ATM近6萬臺。 但私下,中國銀聯卻對面臨的挑戰保持了足夠的清醒:國外銀行卡機構意欲將中國納入其全球品牌帝國版圖內,力圖封閉中國的銀行卡品牌的成長空間,并使之居于從屬地位,成為其全球銀行卡交易網絡的區域組成部分。 以美國VISA和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為代表的全球六大品牌,實際上壟斷了全球主要的銀行卡市場。目前,VISA大約占有全球信用卡60%的市場,萬事達占有全球28%的市場,運通占有大約8%的市場,剩下的被其他主要的品牌瓜分。 2002年3月中國銀聯成立之后,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立即做出非同尋常的反應:在進入中國16年后,該機構歷年來最大規模的亞太區年會,于當年5月在中國銀聯總部的所在地上海召開。 當時,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韓巍強專門友好地澄清與銀聯的關系:“我們的關系,還是打個比方,我們是世界高速公路,中國銀聯是在中國的區域高速公路。你想想,世界高速公路如果沒有區域高速公路能行嗎?相反,區域高速公路如果沒有世界高速公路就很難走出去。”“我們需要相互合作,中國銀聯發展越好,我們就越好。” 2004年4月,萬事達大中華區總裁馮煒權先生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還表示:“我們希望幫助銀聯學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因此,我們向銀聯的員工提供了很多培訓的機會。對于銀聯建立支付體系的努力,我們的態度是樂觀其成。” 巨頭們無一例外地表示了對中國銀聯的友好態度。但接下來,韓巍強對這個合作關系的解釋就令人深思了:“我們的功能是一樣的,但是中國銀聯的會員是國內的金融機構,它是要做國內的跨行和跨地區交易。當然,它可以去做世界銀聯的工作,但是它要把自己放到世界銀聯的位置上才行。它目前是區域性的,它怎么能去做呢?所以,我們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無法競爭。”其言外之意是:你可以生存,但必須“居于從屬地位,成為其全球銀行卡交易網絡的區域組成部分”。 圍堵夾擊 據圈內人士透露,在最近一次的VISA全球董事會上,中國銀聯已經被全球電子支付產業第一巨頭VISA列為競爭對手。 VISA總部在新的一年中大幅度調整了戰略,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和搶占領地:2004年VISA中國區的人員從15年間幾乎不變的30多人,將增加到100多人;機構也開始大幅度擴充,從過去只在北京、上海設辦事處,將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新設辦事處,進行全方位布局。3月30日,VISA與招商銀行合作發行的VISA MINI信用卡,開始在全國推廣。 對于全球第二的巨頭萬事達而言,一套主要用在中國銀行卡市場,包括廣告、推出中文網站、旅游優惠促銷、擴充刷卡使用范圍的立體攻擊戰已經打響。在上海,好德連鎖便利店的首批36家店已開始接受萬事達國際信用卡和萬事順國際借記卡,上海大眾出租車首批裝有移動POS機的150輛出租車已駛上上海的大街小巷。 此時,美國運通也在積極搶攤中國市場。2004年3月30日,中國工商銀行和運通公司宣布,中國工商銀行將發行首張帶有美國運通標志的信用卡——牡丹運通卡。對于牡丹運通信用卡的預期發卡量,工行行長姜建清表示,非常保守的目標是10年內發行量達到400萬張。運通總裁何德偉則表示,運通的目標是大大超過這個目標。 與此同時,擠入這一場角斗還有信用卡獨立發卡銀行。2004年4月16日,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發卡銀行美國美信銀行,正式宣布中國代表處在上海成立,并進入中國市場。美信銀行副主席韋良信心十足地說:“我們建立這個上海代表處,是因為我們相信中國這個巨大的信用卡市場形成過程中,美信銀行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直截了當地表示,VISA、萬事達等國際壟斷品牌在中國的戰略意圖非常清楚,就是圍堵和扼殺中國民族銀行卡品牌,這也是他們在全球所有國家的戰略——現在亞洲國家除了日本的JCB之外,沒有其他品牌,歐洲除了法國的CB局限在一國之內,也沒有其他品牌,其他地區全部在美國VISA、萬事達的掌控之中。他們非常不愿看到在中國出現一個新競爭對手。 利益之爭與平衡 一位研究人員向《瞭望東方周刊》解釋,中外銀行卡機構激烈爭奪的背后,實質是電子支付產業巨大的市場利益之爭。 根據人民銀行3月1日實施的《中國銀聯入網機構銀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辦法》,一般和特殊商戶的POS機刷卡消費,中國銀聯抽取的網絡服務費為0.1%,按2003年交易金額3805億元計算,當年中國銀聯的營業收入約4.70億人民幣。考慮到中國正在迅速發展的銀行卡市場,銀聯在2004年或者在2005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并非難事。中國目前發卡量已接近7億,其發卡量和交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仍然處于高速增長期。在巨大的銀行卡大餐面前,VISA和萬事達怎么會無動于衷呢? 實際上,在中國電子支付市場,VISA和萬事達等巨頭們早已嘗到甜頭。到2003年年底,全年國內貸記卡發行量約為480萬張,比2002年底增加325萬張,其中VISA和萬事達幾乎壟斷了各大行所發的雙幣種卡,其中VISA國際卡累計達到168萬張,比2002年12月底增長了188%。此外,去年國際卡總交易金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大關,而這些國際卡幾乎全部都是VISA和萬事達卡。以VISA和萬事達卡貨幣轉換方法平均費率3.5%(其中包括發卡商溢價)計算,這中間產生的手續費就達0.35億美金。 而對于剛剛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發卡協議的運通而言,每發行100萬張新的信用卡,就將為這家總部位于紐約的金融服務公司每年增加近5美分的每股收益。 看到VISA2003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VISA中國區總經理熊安平,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VISA發卡量和交易額的大幅增長,說明中國國際卡市場的巨大潛力已經開始逐步釋放出來,國際信用卡尤其是雙幣種信用卡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對于中國銀聯而言,除了要應對來自國外巨頭的咄咄攻勢,還要平衡好國內各銀行的利益,與銀行建立利益共同體。一位研究人員指出:“關鍵就是商業銀行的支持,與各商業銀行建立商業化聯系,實現利益公平共享,這是銀聯長期快速成長的關鍵。” 其實,VISA和萬事達卡之所以成功的關鍵,就是其成功地與各發卡主體的銀行建立利益共同體。到2003年6月30日,全球接受VISA卡的商戶數為1900多萬家,全球41萬多家銀行網點的84萬臺ATM機上可以進行VISA卡的查詢和取款活動。而另一方面,過去10年中,發卡行從VISA獲得的交易轉接費收入總計達140億美金,前100家發卡行是最大的受益者。 要取得商業銀行的支持,銀聯就必須好平衡大銀行和中小銀行的利益。這些銀行之中,利益的不一,使他們對于互聯互通的積極性也有不小的差別。對于大銀行來講,希望通過POS機和ATM設備的投資,保持POS機和ATM各自獨立,從而借設備、網點眾多,保持對小銀行的發卡優勢;而小銀行希望共享大銀行的設備,規避自己設備、網點少的短處,遠比大銀行對互聯互通的積極性要高。 為了補償大行對ATM和POS較多投資所產生的利益要求,銀聯最后不得不推動《中國銀聯入網機構銀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辦法》的制訂,出臺支持銀行卡跨行取現收費的規定,以平衡各方利益。 此外,銀聯還得權衡好與特約刷卡商戶的利益。對于創建初期的銀聯來講,現存銀行卡中只有約四分之一是有銀聯標識的,來自萬事達等國際巨頭的替代壓力又十分緊迫,股東盈利的壓力也是實實在在的。這之間的權衡,又是一個長期的難題。 銀聯戰略 銀聯戰略,首先是整個中國金融和經濟命脈的大戰略。對于中國這個成長中、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大國而言,銀聯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組織,而是承擔中國人自己掌握自己的金融中樞和經濟信息中樞的重大政治使命,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銀聯網絡對于國家經濟安全的意義,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曹紅輝異常清醒:“銀聯網絡與各個銀行都有接口,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通過這個網絡,可以掌握客戶資料和金融信息。如果這個領域被外國人掌握,萬一發生國家沖突,不僅僅是整個銀聯網絡會被破壞,更重要的是它可能通過銀行接口滲透到整個金融系統,破壞結算系統等一系列重要金融系統,發生我們根本無法預料的嚴重后果。” 曹紅輝聯系到微軟在自己的操作系統中為中央情報局預埋信息采集代碼的問題,警告說,這是個典型的公司服從國家安全利益的案例,是現實存在的風險,在此,我們不能做“無理性的國際主義者”。 在業內所熟知而在社會上鮮有人知的,就是在前南斯拉夫戰爭中美國人利用銀聯網絡打擊南斯拉夫的故事。 實際上,這些問題,也早已引起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重視。 1993年6月,江澤民倡導實施以電子貨幣應用為重點的各類卡基應用系統工程——金卡工程。 2001年12月19日,當時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總理溫家寶在視察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時,對2002年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的目標和工作重點提出了明確而清晰的要求。這些要求經銀行信息化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提出了2002年銀行卡聯網通用工作“314”計劃——300個城市銀行卡聯網通用、100個城市銀行卡跨行通用、40個城市推行異地跨行的“銀聯”標識卡。 但是,對于目前按商業化模式運作的中國銀聯來說,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除了政府的支持之外,關鍵還是解決一個商業操作問題。對此,中國銀聯表現得十分清醒。 為了緊跟世界銀行卡發展的潮流,適應磁條卡向EMV標準(Europay、Master和VISA聯合制訂的智能卡國際基礎標準)的智能卡遷移,銀聯也在急匆匆地占領中國本土EMV標準的制高點。銀聯人士透露,目前中國銀聯正在主持中國金融IC卡標準修訂工作。《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簡稱PBOC標準)修訂咨詢小組也已成立。同時,銀聯還在積極地向國內外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卡BIN號序列。目前,準備采用的發卡機構已達50家。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研發,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一位業內人士以此來強調銀聯對于制訂中國銀行卡產業標準的重視。 在銀聯成立兩周年之際,萬建華一改過去“人民幣走到哪里,中國銀聯就走到哪里”的口號,提出新的戰略——“中國人走到哪里,銀聯卡就應該走到哪里”。 “馬上‘遭遇戰’就要開打了!”一位銀聯人士滿懷激情地說。但是,用萬建華自己的話來說,“更艱難的還在后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