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產節能戰略坎坷 能源合作社或可沖破壟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8日 10:03 《財經時報》 | ||||||||||
熱、電聯產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選擇之一,但常常遭到阻力,特別是來自電網、電力等利益集團,甚至妨礙了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本報記者 李兆清 4月2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表示,經濟運行調節工作的重點之一,是
最優節能方案 所謂“熱、電、冷聯產分布式能源技術”,即將熱、電、冷納入同一個生產系統,通過對能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而將煤、燃氣等一次能源用于發電,將發電后的余熱用于采暖或制冷,將更低品位的能源用于供應生活熱水,就是“熱、電、冷聯產”。 世界能源環境專家普遍認為,將各種供求整合優化,實現能源的溫度對口梯級利用,就近供能減少中間環節損耗,將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 據王振銘介紹,為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熱、電、冷聯產分布式能源技術將被廣泛采用。其意義在于促進能源效率的提高,保護環境;以天然氣替代電力,優化終端能源消費結構,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性,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熱、電、冷三聯供系統一般采用清潔燃料——天然氣,其SO2排放濃度指標和Nox排放濃度指標,均大大低于國家標準和北京市標準,而且熱、電、冷三聯供系統在產生高品位能源——電能的同時,可將系統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70%~90%。另外,在現行的能源價格水平,根據已有項目經驗,業主在3~5年便可收回三聯供項目的增量投資。 中國能源專家、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告訴《財經時報》,熱、電、冷聯產是在熱、電聯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熱、電聯產已經被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產業。 熱、電、冷聯產則在夏季熱電廠供熱負荷的低谷區,增加供汽量,提高熱電廠的熱負荷率,多發電供熱。在用戶方面,選用溴化鋰制冷機實現集中制冷,可以大量減少空調用電量,緩解城市供電緊張。 為什么在中國遇阻 熱、電聯產的節能環保效益經過海外幾十年實踐已日漸明顯,但在中國的推行并不順暢。有專家舉例,由于熱、電聯產工藝跨越了傳統行業分工的利益格局,因此在電網、電力等方面會遇到阻力。此外,受供熱半徑限制,若就近供熱,熱電廠需要建在城市中,其土地成本、環保標準和運行費用都明顯高于大型火力發電廠,而且一些熱電項目的供熱帶有社會福利性質,雖然綜合熱效率大大高于熱、電分產,但電價也相應高于火電和水電。 中國政府一直對熱、電聯產持支持和鼓勵政策。2000年8月,原國家計委、經貿委、建設部、環保總局聯合印發文件,發展熱電聯產,要求凡符合標準的熱電廠,電網管理部門應允許并網,并規定在保證供熱和機組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參加調峰。但有批評者指出,仍有相當一些電網和電力企業在上網和調峰問題上對熱電項目態度消極。 韓曉平告訴《財經時報》,熱、電聯產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選擇之一,但一些單位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妨礙了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上述四委部局發布《關于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意在澄清認識,推動熱、電聯產事業發展,而這一《規定》在執行中還在受阻。 也有專家指出,如果考慮到熱電廠既能就近供熱,也就能就近供電,電力線損、網損都會比較小,即便上網電價略高一些,到用戶端的實際成本與遠在數百公里外的大型火電廠的差距并不大,甚至更低。但國內長期以來形成行業壟斷,加之電力企業的資產屬于國有,利益的天平總是傾向于熱衷發展大火電的電力企業。因此,在過網電費上一直沿用所謂“郵票法”——“不管多遠一律8分錢”。例如,北京市內的熱電廠與700公里外內蒙古地區的火電廠“同網同質同價”。可見,一旦實行“競價上網”,大多數熱電項目都將“在劫難逃”。 北京燃氣集團公司控股的恩耐特分布能源公司總經理馮江華告訴《財經時報》,根據中國現行的有關法律和規章,在現階段“放開電力”還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應鼓勵發展“能源合作社”。這應是一種打破壟斷、推動社會積極參與節能和環保事業的解決之道。 關注“能源合作社” 合作社解決了美國邊遠農村的電力供應問題,并為后來打破電力壟斷經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謂“能源合作社”,是指若干用戶公共擁有的一種能源設施,這些設施僅對產權擁有者提供電力、熱力和其他相關能源。合作社會員擁有的能源設施,可以是一部分具體的熱電裝置,例如會員擁有某一熱電廠的某一機組的某一部分容量;也可以是一個概念性的容量,例如會員在某合作社中擁有一定比例的權益,將在自用電費、熱費中享有其產生的節能效益。 合作社的組織不局限于一個熱電裝置,可以是多個熱電裝置或其他形式的電力設施的聯合體。他們可以尋求電網的備用容量支援,也可以在合作社之間互相支援調劑。 “能源合作社”的理念起源于美國的“農電合作社”。農村電力合作社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在20世紀30年代倡導的一系列經濟、社會政策的產物。在他的推動下,將電力服務擴展到農村地區。美國政府通過法律和政策的支持而不是直接投入資金,允許農民擁有、建設自己的發電和輸配電設施,通過發展農電合作社,解決了邊遠農村的電力供應問題,并為美國后來打破電力壟斷經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電合作社現在已經是美國三大供電機構(另兩種為以贏利為目的的私人電力公司和市政府擁有的發供電公司)之一,輸送的電量占全國電量7%;發電容量(合作社又分發電合作社、輸電合作社和配電合作社)占全國電量5%,服務人口約3000萬,占全國的11%;供電面積則占到全國的70%;配電線路長達300萬公里,超過全國配電線路總長度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