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總公司摘牌:“開放”與“限制”解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8日 08:44 中國經營報 | ||||||||||
張火召虎 中汽總公司又成了新聞,原因是有消息稱它已經在4月底被摘牌了。中汽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滕伯樂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說:“最終有沒有摘牌這個行為不好說,但它的收尾工作的確已經結束!倍鴩野l改委一位處長則斷然表示,中汽總公司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市場開放讓中汽總所代表的傳統體制逐漸褪色,這客觀上是一種進步。 翻開歷史,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990年2月11日,但它的發跡史卻要追溯至上海大眾創業時期。1985年上海大眾成立,1.85億元人民幣注資的上海大眾之前曾四處籌集資金,而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則順利地搶到了10%的股權,之后這筆錢像滾雪球一般的增長。但是當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成立后,人們便很少再提及為這家曾為中國轎車引進外資做出過貢獻的企業。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被塵封了起來。 國資委不愿談論此前進行的對中汽總公司的資產清算工作。但有知情者透露,中汽總曾經用它賺到的第一桶金從事其他投資。汽車業對外開放始于中汽總,如今對外開放又讓中汽總的傳統體制找不到感覺,只能搞副業,實際上是市場遺忘了中汽總。 傳統體制可以褪色,卻不能在一天之內消失,中汽總仍然要等待別人來清算。中汽協會的專家稱:“上汽全盤接受了中汽總公司遺留的各種包袱,收購了它的債務,中汽總終于可以結束了!边@家失去感覺的企業,也終于在開放度日益擴大中失去了空間。 中汽總的退出悄然無聲,實際上也在反證著汽車產業的開放程度,中汽總不同于中石油、中石化,1998年石油、石化兩大集團成立,時任副總理的吳邦國讓兩大集團立下“軍令狀”,要求它們實現盈利目標。但對于汽車,同樣是國字頭的中汽總公司,由于產業早已經開放,資源壟斷又從未形成,因此政府也并沒有把它當作國企改革的重頭戲。中汽總公司的職能始終不硬,對中汽總進行改革的意義就遠不如“一汽聯合豐田”以及“東風出山”的效果來得更猛烈些。2002年,過去一些勉強靠在中汽總旗下的地方企業最終紛紛離去,南汽因為市場的吸引,引進菲亞特成功,最終脫離了所謂的中央企業虛位,劃歸江蘇省,這些使得空殼一般的中汽總走到了盡頭。 市場開放讓自主開發難以形成合力,這是一種無奈。中汽總不再具備領導和匯集眾多企業,以及團結起來搞自主開發的能力,而這曾經是中汽總的職能和初衷之一。 中汽總公司成立后僅兩個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頒布《汽車國產化鑒定管理辦法》。 限制投資過熱的背后應該是冷靜分析“開放”為什么沒有盡快幫助企業實現自主開發的目標。奇瑞總經理尹同耀講:一汽、東風的許多中層人員現在都在奇瑞。事實上,不少合資企業的高層也到了中華。因為開放的提前,讓新舊體制碰撞不斷發生,至今仍在磨合之中。 中汽總退出,似乎不能一味地歡呼,中汽總的舊體制還在一些汽車企業中存在,而中汽總承擔的自主開發“合力”作用,仍然無人填補。奇瑞銷售總經理金弋波說:“希望民營的自主品牌能抱團!钡钦l來牽頭呢?現在連長時間無事可做的中汽總公司也沒有了。 同樣認為中汽總早已名存實亡的國家發改委的那位處長,4月份也曾表示過,新汽車產業政策之所以擱淺,是因為大家對“繼續開放還是加強限制”的大方向意見不一。他個人認為:“汽車產業開放略顯超前,很多問題并沒有解決,比如自主開發和體制改革。” 現在我們把中汽總退出和新汽車產業政策難產放在一起看,其實很能說明問題:一方面,現行汽車產業政策和市場競爭環境對外資的引入已經開放到相當程度,使中汽總當初具有的招商引資功能已經沒有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新汽車產業政策中有扶持自主開發,限制投資過熱的爭論,而中汽總這樣一個以提高產業集中度,限制過度投資,鼓勵自主開發產品為主要職能公司也隨著摘牌而消失了。這到底是幸運還是悲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