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德稱創新能力關系我國醫藥產業命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30日 10:18 新華網 | |||||||||
新華網上海4月30日電 (記者 茆雷磊) “創新能力關系著中國醫藥產業的命運!”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執行會長于明德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醫藥交易會暨醫院與醫藥企業峰會上對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市場上流通著的國產藥品基本都不是原創新藥,非專利藥(仿造藥)是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重點。由于沒有專利保護,一種仿造藥(比如頭孢拉定)可以幾十家
上海一家醫藥公司的總經理感慨道:“就因為是新藥,生產成本每瓶不到一美元的抗生素藥泰能,到中國就要賣到220元人民幣!” 羅氏、諾和諾德等跨國制藥巨頭已經把新藥的研發中心設到了中國,用普遍低于外國同行的薪酬雇傭中國科學家,原料及臨床的本土化也省下一大塊成本,研發出的新藥,將來又拿到中國市場賺取豐厚利潤。 日益注重研發的跨國公司逐漸將原料藥的生產轉給中國完成。中國化學原料藥的產量目前排名全球第二。業內人士透露,國外往往以低廉的進價從中國收購原料,加工后又返銷回來,價格一下子就翻了幾十倍。 2003年中國醫藥產業的總產值是1200億人民幣,不到國際制藥巨頭默沙東一年的產值。大型跨國制藥公司一般會把利潤的10%-20%用于研發,默沙東一年的研發費用就超過國內任何一家藥企的年銷售額。排名一直在全球前五名的跨國藥業巨頭阿斯利康,每個工作日的研發費用高達1400萬美元。而國內整個醫藥工業的研發投入,幾年來都只在總銷售額的1%左右徘徊。 專家分析說,企業家的“近視”也限制了藥物的創新。我國的國有藥企注重求穩,缺乏銳意;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還處于原始積累階段,由于貸不到款,他們急功近利,缺乏長線思維。而據阿斯利康中國區總裁柯石諦介紹,一個新藥的研發一般需要10年-15年的時間,而且“在研發的過程中,永遠無法預測最終會得到什么。” “要把一個產業做大做強,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絕對不行!”上海市中藥研究所所長謝德隆認為,中國想在西藥的研發上取得突破確實很不容易,所以應該大力發展中醫藥。可是全球280億美元的植物藥市場中,中藥的份額只占3%。德、日、韓的植物藥大量進入中國,中藥和“洋”草藥之間形成了貿易逆差,其主要原因就是“洋”草藥采用西藥的研發方式,獲得國際認可的專利,而傳統中藥大多沒有專利。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相關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工作不斷推進,新藥不但可以獲得一定程度減免稅的優惠,其注冊審批速度也不比發達國家慢。此外,新藥研發還能獲得國家“863”“763”等項目支持和基金支持。 越來越多的中國藥企開始重視研發。上藥集團已在美國、加拿大建立了研發機構,最近又與日本的一家公司簽署了原創藥研發的合作協議。廣藥集團“十五”頭三年科技投入達7.73億元,占銷售收入的6.51%,鉆研新藥項目90多項,其中中藥項目占了50%。謝德隆等科研人員歷時十多年研發成功的銀杏酮酯、杏靈顆粒等新型中藥制劑,已獲得了美、英、澳等國的專利,短短幾年,全球累計銷售額超過2.2億元。 “中國目前新藥研發能力的薄弱是由產業發展階段決定的。”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上藥集團抗生素事業部總裁吳建文表示,由于中國的醫藥產業起步較晚,現在暫時停留在原料藥的制造上是正常的,國外的醫藥產業也經歷過類似的階段。他說,中國應該進一步做大原料藥的制造,等到中國原料藥的輸出在全球制藥產業鏈上占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就可以反過來影響國際醫藥產業,而國內產業規模的升級也會給研發帶來更多資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