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引資苦果:滬嘉定工業區企業清理風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28日 07: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米飆 上海報道 日前,一份列有26個企業的名單便悄然送到了上海嘉定區計委、建委、外經委、工商、土地、規劃等土地批租職能部門的案頭。
這份名單由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受命開出,所列企業是嘉定工業區準備清理的一部分工業企業。 “企業的反應很激烈。”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隨著當下投資項目越來越多、土地資源日益稀缺,各地政府和各類開發區不得不開始面對以往來者不拒、缺乏長遠規劃的盲目引資所帶來的苦果。 “圈地”之辯 “上海市土地資源比較稀缺,希望搞一些投資額大、產出大的項目。”嘉定工業區開發總公司負責人實話實說。 “這些項目被清除的工業區,將收回土地935畝。”嘉定區負責人說。 早在3月初,嘉定的這次大清理就已經展開。 嘉定區政府出臺了《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工業項目服務和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二次開發”的政策。“二次開發”這一政策內容的實質集中在第8、9兩條。 《意見》第8條規定,“新引進項目自簽約之日起3個月內必須成立項目公司,并進行基建立項。基建立項后2個月內,必須辦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6個月內必須開工建設。達不到上述進度要求的,由各單位收回原有地塊。” 第9條規定,“對已辦理土地審批手續的項目,一年以上未開工建設的,根據國家有關土地法律、法規的規定,收取土地閑置費;兩年未開工建設的,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嘉定工業區這次清理的重點之一就是新開發的工業區北區,這里的企業有一個普遍的“怪現象”,就是不少企業在簽了合同兩三年后卻遲遲不開工。 嘉定區投資服務和辦證辦照中心副主任丁根龍說:“有些項目開發商和招商人員接觸以后沒有辦具體的手續,也就是項目一直沒有啟動。現在我們這個做法也是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要求。長期占而不用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屬于圈地。” 然而,在一些企業那里記者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手續不是我們不想辦,而是我們找不到職能部門,所以一直在拖,都拖了兩三年了。” 嘉定工業區北區并非自嘉定工業區建立時(1992年)就有,而是后來隨著工業區的發展需要建立的,此前這里屬于婁塘鎮。 “婁塘鎮的招商引資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原婁塘鎮委書記王月星介紹說。 可就是在這兩三年,婁塘鎮的建制變化頻繁。 “先是婁塘鎮與朱家橋鎮合并成為新的婁塘鎮;然后工業區北區于2003年1月開始建立一部分;6月新的婁塘鎮又正式并入工業北區。”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說。 在這種變化中,政府機構組織由于重組以及人事變動,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職能缺失,許多項目原來的經辦人已經調走。 “很多企業那個時候想開工。婁塘和朱家橋合并,他們就停頓沒動;到婁塘又和工業區合并只好再次停頓。這也不能怪企業占地不用。”該負責人對企業的苦衷深有體諒。 “我們2001年簽的土地合同,幾個月內就把工程概況預算書、工程規劃圖、匯總單、建筑工程設計合同、建筑勘察合同等等都辦好了,可就是施工許可到現在一直沒辦下來。”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盡管企業的心態不可說不急迫,但無奈之下也只好等新機構運作一段再作打算,可這時政府已經初步決定開始實施企業清理了。 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該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企業清理的)醞釀是自去年年底開始的。”他介紹說:“我們的方式不是主動去和企業談,而是等他們來辦理相關手續時再和他們說。” 每家申請土地的企業都有一張《嘉定工業區使用土地預審表》,只要把這張表填滿,企業就可開工建設。記者在一家企業看到這份表格,表格需要招商部、規劃選址、規劃建設部、分管招商副主任、分管規劃建設副主任的意見以及領導審批,而這家企業的表格在經過一番努力后卻依然空白。 而上述列有26個企業的清理名單之所以同時送交建委、土地、規劃、環保等職能部門,其用意之一也就是提醒相關部門在工作中遇到這些企業辦理相關審批時要“亮紅燈”,并進行解釋。 規劃之病 當年婁塘鎮招商引資的起步很不容易。婁塘是嘉定最邊遠的一個鎮,交通環境不如(嘉定)南部的鎮和經濟開發區,也沒有什么政策優勢。“當時搞工業區,上級并沒有鼓勵政策。”王月星回憶說,婁塘所能夠憑借的只有低廉的土地價格了。 那個時候“簡直是(鎮政府)求著我們來的,是招商部門向我們推薦說這里有希望,往后發展好。不要只看到這里地價低,當時我們是冒著很大風險的。”一位進入工業區北區的企業老總說。 也正是這樣,政府今天的清理行動才更加讓一些企業難以接受。 當婁塘被并入嘉定工業區,成為工業區北區后,企業準入的門檻開始大大提高。 “嘉定工業區要求不一樣了,比原來鄉鎮要求高,原來招商的一些企業相對比較小,不適應區域發展。”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嘉定區投資服務中心《關于工業項目評估機制的有關情況的匯報》表明,項目清理除去根據區政府文件(主要指上文所提《意見》)精神外還要根據區里的準入條件。 “區里要求一般工業區投資密度達到25萬美金每畝,市級工業區(指嘉定工業區)要達到30萬美金每畝。”丁根龍進一步解釋。對于這些中小項目來說要達到這樣一個數目無疑是有相當難度的。 更大的障礙在于產業導向。2003年1月工業區北區成立后,定位就在“先進的制造業基地”,同年6月又經上海市政府正式批準為市重點試點園區,成為上海市工業布局中的重點區域。具體的產業導向是以高科技、高效益、環保型的現代制造業,包括以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加工、先進制造、環保、高科技、電子等為主,目的是要建立符合現代化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需求的綠色環保工業園區。 而此次被列入清理名單的26個項目所從事的是小規模、低水平的服裝、包裝材料、金屬制品以至石材生產。 盡管企業認為“政府原來和我們不是這么說的”,但這些新的評估標準依然被用在了這些早已談定的項目上。 “在工業項目評估機制建立過程中區政府要求各個鎮、工業區對原來談的項目按照新標準進行清理。該退的要退,該淘汰的要淘汰。”丁根龍說。 “這些企業即使追加投資也不太可能再讓他們繼續(在這里)干下去了。”嘉定區投資服務和辦證辦照中心的另一位負責人說。 企業之痛 此次嘉定“二次開發”的立意以及《意見》的精神不可謂不正確,所體現的嘉定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當被認可。 但在企業看來,他們的項目盡管可能是“規模小、產品檔次低、能耗大”,但終歸是早已經簽好的合同,“不能說變就變”。 “不管政策、規劃怎么變,當初我們的合同都是和政府簽的呀,我們心目中的政府是一體的。”一位企業主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企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做好,甚至地基都已經建好。一家企業的《使用土地預審表》的“項目介紹”一欄內注明,“該項目已辦至土地局,費已交,一期設計已好,只待基建上馬。” 而一旦被清理,前期的投入不用說是付諸東流了。“更主要的是我們企業不論是從長遠規劃還是從近期目標來說都給攔腰斬了一刀,傷害非常大。”該企業主說。 “我們公司在這里買下這塊地方就是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廠房。因為和婁塘簽了土地協議,就在這邊租了個地方作為跳板,把工廠從原來的地方搬了過來。現在跟人家訂的合同快到期了,期滿后企業到哪里去生存呢?”這位企業主對未來憂心忡忡。 企業的另一個擔心是,從這里退出后,企業難以以當初的地價找到合適的地塊。 “當初我們在這里買到的土地是七八萬一畝,可現在地價漲了一倍不止。”一位企業主說。在記者看到的26個企業的名單上,地價最低的是3萬/畝,最高是9.1萬/畝,而大多數則集中于七八萬左右。 “現在的地價大概是每畝15萬。”嘉定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根據《意見》第8條的規定,“達不到上述進度要求的,由各單位收回原有地塊。如需另行安排土地的,土地價格重新確定。” 由于審批的拖拉,這些企業達不到《意見》要求的進度已成定局,但“即便我們能夠重新獲得土地,這其中的差價又由誰來補呢?”企業主說。 嘉定工業區開發總公司負責人表示,“政府會盡量補償企業的損失”,補償措施是“退還原來交過的一些土地上的費用,可能會加上同期的銀行利息,包括一些設計費用。” 但這在企業看來仍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同期的銀行利息不僅與巨大的地價增副相差很大,而且與企業資本的增值不成比例。一位企業主就提到,“我們企業近幾年是每年翻番地增長,這些錢(指支付地價的錢)如果不交增長也會是一樣。” 廠房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對企業也產生了流動資本上的影響,“任何中小企業資金都比較緊張。這幾年由于沒有廠房做抵押,我們一直沒有從銀行貸過款,只能靠企業自身的發展,錯失了不少時機。”企業主說。 工業區與政府之間的交涉仍在進行,問題的解決依然沒有最后的答案。而規劃變動的影響應該由誰來承擔也依然是擺在所有政府和企業之間共同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