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放大了溫州“炒房效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9日 08:59 中華工商時報 | |||||||||
慎海雄 張和平 3年前,當溫州人浩浩蕩蕩地進軍杭州、上海等地,如買菜般“吃”下一棟棟商品房時,人們以羨慕的口吻贊嘆溫州人“有眼光、有實力”,許多媒體為溫州人激活了當地的地產市場而大加贊揚,不料時過境遷,贊揚之聲剛過,如今對溫州購房團斥責撻伐之聲卻已不絕于耳。
“炒房”效應被放大 到2003年末,溫州購房大軍已達到了號稱是“人馬十萬、資本千億”的規模。僅溫州某報社的房產投資俱樂部,會員人數多達6000人;在杭州,購房者中溫州人的比重一度達到2成;在上海,高峰時每年有20億元以上的資金主要來自溫州。一些溫州人南征北戰,繼杭州、上海之后,溫州購房團的足跡遍及東至大連、西至伊犁、南到三亞,北達滿洲里的數十座大中小城市;有的甚至跨出國門,打量起泰國等國的房產市場了。 溫州購房團從誕生之日起,就似乎與媒體結了緣,從大紅大紫到遭受指責,溫州購房者一直是媒體聚焦的熱點。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因素是,溫州購房者原本是些散兵游勇,而溫州的地方媒體從業者也從中看到了商機。從2001年開始,當地一些媒體先后組織起一隊隊購房團,購房團所到之處,大規模的新聞報道接踵而至,鋪天蓋地的房地產廣告相伴而來。媒體爆炒溫州購房團的一個結果是,客觀上導致了溫州人“炒房”效應的放大。 溫州購房團到底有沒有強大到左右我國房產走勢的功效?長期從事房地產市場研究的南都集團董事長周慶治直言不諱地指出:相對于我國巨大的房地產市場而言,溫州人投到房地產市場的資金無異于九牛一毛。溫州購房團的資金只能起到激活市場的作用,不可能左右市場。而對于外界有關溫州人“投入千億元炒房”的傳言,記者近日連續走訪了溫州、上海等地的房產部門、中介機構和購房者,發現此數據純屬以訛傳訛,源于猜測。 上海市政府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構成上海房價持續攀升的主要因素是地產價格的上漲,而不是溫州人“炒房”的結果,上海房產價格中地價因素占5成以上。 理性看待溫州商人 近日,溫州的地方媒體已接到上級部門的電話通知,將不再組織購房團到各地購房。這是對各地媒體指責之聲的一種回應。由此,圍繞溫州購房團的是是非非將漸趨消融。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商機,溫州人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許多研究者認為,溫州人在大規模購房行動中,的確利用了我國房地產市場鏈條中的一些縫隙。“但這些縫隙不是溫州人挖出來的,而是本身具有的。”溫州市政府有關人士指出,政府可以運用“無形的手”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但沒有理由以行政手段打壓溫州人的市場行為;而且,聰明的政府應該是不斷制造投資機會,以吸引資金的到來。 鏈接一 南京三道逐客令限制炒房 就在大規模炒房資金進入南京房地產市場之前,南京市房地局搶先出臺了國內至今最為嚴格的限制期房炒作規定。從4月1日起南京將正式實施《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實施細則》,其中,購房實名制、期房限轉、信息公示這3條內容被認作是直指炒房客的三道“逐客令”。 南京的官方和民間機構分別對房價水平有不同的結論,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去年房價漲幅都超過了12%。南京抉策地產更作出判斷:2003年南京市投資性購房比重達到了17.1%,而在第四季度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4%,即5個購房者中至少有1個是“炒房客”,超過了國際公認的20%的警戒線。 鏈接二 溫州叫停媒體組團炒房 3月底,或許是迫于各地的壓力,或許是防止本地資金外流,溫州市政府作出了限制購房團的決定,通過主管部門叫停當地媒體組團炒房。而媒體組團占到購房團份額的95%以上。 而溫州市政府秘書長李金壽表示自己從沒聽說此事。他認為,投資者買賣房產是市場行為,進行集體投資也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政府一是無權進行干預,二是即使干預也很難有什么實際效果,況且,這不符合法律程序。 他認為,政府所能做的,一是尊重市場,二是進行理性的引導。 鏈接三 數百億游資造成房價泡沫 國土資源部3月29日發表的中國重點地區和主要城市2003年地價動態監測報告指出,中國個別地方游資炒作房地產造成房價泡沫。 據悉,2004年國土資源部將繼續加大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的力度,加強建設用地的供應調控,嚴格控制土地的供應總量,繼續推行土地資源市場配置的供地政策,加大土地市場地價變化情況的監測力度,充分發揮地價的“晴雨表”作用和杠桿作用,適時適度進行調控,確保地價水平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和房地產市場持續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