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銀行改革“路線圖”:已進入全面加速階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8日 10:05 人民網-市場報 | ||||||||||
黃金老 2003年年底,國務院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實施股份制試點改革。正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所言,“注資這件事的意義,不僅僅在注入資本金,它表明中國商業銀行改革已經進入了全面加速的階段”。
注資,打響銀行改革“攻堅戰” 金融業,幾乎被公認為我國加入WTO后面臨的最大挑戰。降低不良資產比率成為國有銀行近年最重要的工作,不良資產的管理進入制度化、經常化時期。盡管如此,留在國有銀行賬上的不良貸款余額仍有近1.6萬億元。若假定其損失率為50%,則損失8000億元。 解決國有銀行資本不足,傳統上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國有銀行自身通過留存盈利來補充資本金。這幾年國有銀行的盈利確實不菲,但90%的盈利都用在提取和核銷呆賬準備金上了。以現有的盈利水平,只能在6年以后方有留存盈利來補充資本。二是財政注資。但以目前的財政實力,不可能做到實質性注資,只能采取形式上的注資。如1998年的定向發行特種國債,只是將國有銀行的資產變成資本金,意義不大。并且,國有銀行的貸款仍在增長,每年仍需要新增資本金。根據2002年底各種因素測算,國有銀行每年需要補充2000多億元資本,相當于2002年中國財政收入的10%以上。現在,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花錢都是硬支出,國家財政是沒有余力拿出這么一大筆資金的。由此可見,通過國家財政向國有銀行注資已不現實,而依靠銀行自我積累增加資本金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在時間上也過于緩慢,傳統、常規的增資辦法已不能解決國有銀行的增資、股份制改革問題。 現實也使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無法再等待、拖延下去。截至2003年底,在華營業性外資金融機構達到191家。其中已有84家獲準從事人民幣業務,絕大多數外資銀行都已獲準經營全面外匯業務。自2004年1月1日起,13個城市的外資銀行可以申請辦理對中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估計到4月份,外資銀行就可實際開展企業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的“貼身戰”將由此開始。若不及時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國有銀行的競爭力,國有銀行將無以應對挑戰,甚至被淘汰出局。 動用外匯儲備,何以出此“奇招” 得益于中國出口的強勁增長以及長短期資本的凈流入,中國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截至2003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4033億美元。外匯儲備過快增長,將影響貨幣金融以及物價穩定。在近期國際低利率的背景下,外匯儲備資產投資的收益率有限,同時又要承受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風險。一方面是國有銀行因缺乏資本金而無法推進股權改革,另一方面國家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面臨日益增大的風險壓力,動用外匯儲備注資國有銀行不失為充滿創造性的兩全之策。 從理論上看,外匯儲備的目的主要是平衡國際收支,促進本國貨幣金融穩定。國有銀行是中國最主要的金融機構,其不良資產和缺乏競爭力是中國經濟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患之一。以外匯儲備來注資國有銀行合乎外匯儲備的穩定本國金融系統的功能。 進一步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基本上是投資于國際金融市場,以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券為主。現在投資于國有銀行,只是改變它的投資對象而已,直接的收益不低于它投資于外國政府債券。 這里必須再強調一點,國家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銀行注資,并不是“白給”這兩家銀行的。在這兩家銀行未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前,這筆資金仍然做境外投資,只是投資主體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儲備司變成了這兩家銀行的外匯資金交易中心,這兩家銀行要給中央匯金公司(國家專門成立的管理這450億美元注資的專業公司)以固定的回報,并且這個回報率不低于以前這筆資金在國家外匯儲備局手里運用所取得的收益率。待這兩家銀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完成之后,這筆資金變成其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金,中央匯金公司則可以通過股息分紅來獲取投資回報。目前,中國銀監會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設定的股本回報率在2005年即達11%,遠遠高于現在國家外匯儲備運用的收益率。 銀行改革“路線圖” 當然,如果450億美元注入后,銀行的機制沒有徹底轉變,仍然會產生新的過量不良資產,長此以往,中央匯金公司的投資就要蝕本了。但這次國務院對國有銀行改革的決心是超乎想像的,改革的措施務實而縝密。國務院為這兩家銀行的股份制改造召開專門會議,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也制定了詳細的量化指標來隨時檢測改革的進度和成效。這次改革是一次全新實踐和深刻變革,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觸及國有銀行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問題。引入機構投資者、戰略投資者及社會公眾投資者將打破國有獨資單一產權結構。第二,國家向銀行注入資本金而不是以往的剝離不良資產。注入的資本金不能用來核銷銀行資產損失,也絕不是“免費的午餐”,是要有回報的。第三,強調機制轉變。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業務發展機制、財會制度、風險管理體系、考核制約機制、信息披露制度等都要相應進行大的轉變。給銀行注資只是第一步。第一階段是減少不良貸款;第二階段是增加銀行的資本金;第三階段是對試點銀行進行全面、徹底的內部重組。450億美元是“輸血”還是“造血”,完全取決于下一步“內部重組”成功與否。 兩家試點行自去年就已開始實質性行動,目前取得初步進展。在“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建立科學決策機制”方面已見成效,在“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以及建立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方面也已啟動。 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最難的仍是富余人員的安置問題。最近3年全國約有15萬以上的職工離開了國有銀行。從經驗看,以“贖買”的辦法解決冗員退出,不失為一個震動小、可操作性強的方案。裁員,必須考慮時機、進度與區域。要依據科學的崗位分類進行定崗、定編、定員,千萬不可一刀切,那種聲稱“在幾年之內減掉多少萬人”是一種極端輕率的工作方式。它往往是“拍腦袋”的產物,沒有經過起碼的計算,有的甚至僅僅為念得順口。這樣的“宣言”不僅不會實現目標,反而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加劇道德風險。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用3年左右時間將兩家試點銀行改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即在中國銀行業服務市場全面對外開放的前夜———2006年底,達此目標。 銀行的競爭力的提高,歸根結底是通過更好的金融服務得來的。因此,社會各界是這場改革的受益者,其享受的金融服務將有更大的便利性和更好的增值性,存放在銀行的資金將更加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