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賣掉中國合資公司 藥業整合再度開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4日 10: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程必忠 重慶報道 這是跨國醫藥公司近年來第一次主動將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出售。 來自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公司的消息證實,葛蘭素史克公司欲將其重慶制藥廠賣掉,買家是重慶太極集團。
據太極集團一副總透露,目前,雙方正在就一些細節問題做最后的談判,如果順利,合同將在近幾天內簽訂。 一人士分析,出售的原因是外資藥業近幾年虧損嚴重,葛蘭素史克重慶公司是其中之一。 討價還價兩大焦點 位于重慶渝北區龍溪鎮的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公司波瀾不驚,打卡機迎著來來去去的職工不斷發出響聲。 “公司在兩個月前就向職工傳達了工廠要賣的消息,現在因為還沒有正式轉讓,我們還是葛蘭素史克的職工,工廠也在正常地運轉。”一公司員工說。 該公司一知情人士稱,工廠要賣的消息傳出后,中方員工關心的是去留問題,宣布當初,大家都非常擔心,又沒有處理這方面的經驗,最后大家委托代表咨詢律師。 在獲知該公司員工的情況后,重慶市總工會法律部派人前往,對職工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解答。 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公司一位管理人士透露:“對員工安置是與太極集團談判的一大重點,雙方最后約定,太極集團在接手葛蘭素史克重慶工廠后,保證兩年內不讓職工下崗,不裁員。” 一業內人士分析,太極集團制藥鏈上,是以制劑為主。葛蘭素史克重慶公司的氣霧劑生產技術一直為國內眾多的制藥企業所覬覦。藥用氣霧劑由于給藥途徑的特殊性,在制藥工業當中是一個小劑型,在藥品當中占有的絕對數量并不高。但是,正因為藥用氣霧劑給藥途徑特殊,不經過消化道和肝臟循環,沒有首過效應,直接作用于病灶,而且具有使用方便、衛生安全、用藥量小、副作用小、給藥直接、起效快、透皮給藥、緩釋、控釋等等優點,使得藥用氣霧劑在醫藥技術領域確立了很特殊的位置,是醫藥工業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因為藥用氣霧劑技術含量相當高,所以,長時間以來,藥用氣霧劑技術一直壟斷在發達國家手里。 “從太極集團的藥品結構看,太極缺乏的正是這方面的技術,這也是太極愿意接手葛蘭素史克重慶工廠的原因,如果葛蘭素史克把生產線撤走,沒有技術留下,僅僅是廠房和員工,太極接手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這也是太極能夠爽快答應葛蘭素史克公司,在兩年內讓該公司重慶工廠員工不下崗裁員的最好注解。”該人士說。 “事實上,賣掉重慶工廠的事在去年底時就開始醞釀,先后有多家重慶制藥企業想買下這家工廠,巴南區一家制藥企業與葛蘭素史克重慶公司多次接觸,但雙方沒有談成。”葛蘭素史克重慶公司另一知情人士說。 為什么最后勝出的是太極集團? 太極集團是國內醫藥產業鏈比較完整的大型制藥企業,其官方網站的內容顯示,該集團擁有“太極集團”、“西南藥業”、“桐君閣”三家上市公司,其實物資產達60億元。 葛蘭素史克(重慶)公司,成立于1988年,注冊資本金990萬美元。由當時的英國葛蘭素威康出資495萬美元(占50%)、西南制藥三廠(現西南藥業)出資371.25萬美元(占37.5%)和中國醫藥對外貿易總公司出資123.75萬美元(占12.5%)組建,主要為中國市場生產治療呼吸道疾病所用的吸入類藥物,以生產治療哮喘、鼻炎的吸入藥用氣霧劑為主。1991年10月正式投產。 該工廠是葛蘭素史克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后經股份變更,葛蘭素史克的持股比例上升到88.37%,西南藥業和中國醫藥則分別降到8.31%和3.32%,且總注冊資本金也增加到1490萬美元。于是,葛蘭素史克重慶工廠的生產經營管理,由葛蘭素史克全權負責,而中方投資者的管理人員則全部撤出。 據一業內人士稱,在這次轉讓事件中,無論從參與企業的實力及其品牌的影響力,重慶市政府都傾向于由太極集團收購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股份。 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媒介經理肖偉群說:“整個轉讓工作將在今年下半年全面完成。屆時葛蘭素史克重慶工廠的產品將全部轉移到天津或其它國家的工廠生產。” 3月29日,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公司一行7人來到了重慶,據該公司人士透露,這7人是由葛蘭素史克的技術專家和高管組成。 太極方面的消息稱,目前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沒有敲定。 業內人士稱,跡象表明,一些專利技術是否隨同工廠一同轉讓,是太極與葛蘭素史克之間談判的一個焦點問題。 不堪其累? 葛蘭素史克為何要賣掉其“中國第一家合資廠”? 肖偉群稱,這是葛蘭素史克總部為響應蒙特利爾議定書,遵守全球保護臭氧層計劃而做出的決定。基于這樣的背景,從重慶合資公司撤資,是葛蘭素史克在中國進行的一次資源大調整。 肖偉群進一步闡釋,重慶工廠與氟里昂干粉推進器生產有關,這對環境是不利的。 業內人士稱,這僅僅是一個表面的說法,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產能過剩引發的一系列困境開始凸顯。 葛蘭素史克是最早在中國成功興建合資企業的外國制藥公司之一,其旗下的中美史克和重慶葛蘭素都是全國“雙優”企業。自1980年代始,葛蘭素史克已成立了7家公司,其中5家為合資企業。 2000年12月,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兩家公司完成全球性合并,2001年初,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應注冊成立。 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產能過剩就是從兩家公司的合并開始。 在合并前,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都在中國大規模投資,其中兩大手筆是投資1.36億美元的葛蘭素史克(蘇州)制藥公司和投資9200萬美元的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 合并雖然使葛蘭素史克在世界醫藥市場的占有份額從原來的4.6%上升到7.3%,在華的業務也實現了互補,但也讓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產能嚴重過剩。 就在葛蘭素史克成功合并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跨國制藥企業后,國內一家知名咨詢機構發布了一條信息:據國家有關部門2002年3月份的一份數據分析,在全國678家外資醫藥企業中虧損面達到22.6%,虧損企業的數量達到了153家,虧損面高于除國有以外的其他各類經濟類型企業。雖虧損額比上年下降18.5%,但醫藥行業10家虧損大戶中仍有6家是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如今,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了3億美元。 肖偉群說:“不僅是重慶工廠,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生產一直都沒有滿負荷運轉。” 據一知情人士透露,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的產品市場銷路不暢,而其生產能力利用率至今僅40%。由于開工不足,投資回報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收入不足維持公司成本支出,因而公司處于虧損,葛蘭素史克不堪其累。 對這一點,肖偉群予以否認。 業內人士稱,在“內外困境”的背景下,對投資相對較小的葛蘭素史克重慶工廠進行處理,不失為一種緩解當前“困境”的方法。“賣掉重慶工廠,僅僅是葛蘭素史克調整的第一步”,該人士說。 在走過外資醫藥企業投資過剩的階段后,葛蘭素史克的舉動是否意味著中國藥業的又一次整合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