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新浪財經--行業專題--零售業 > 正文
 
零售業單店效益正在下降 與狼共舞面臨生死選擇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2日 11:00 南方日報

  “廣東乃至中國零售業總的店鋪數量和銷售額均在增長,但不容忽視的是其單店效益正在下降。”在廣東省連鎖協會近日召開的連鎖商業年會上,AC尼爾森發布了零售業的最新發展動態。

  這一訊息令記者回想起2001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零售業高峰論壇上有關“要規模還是要效益”的爭論,那時的爭論現在得出了階段性的結果:現代零售企業在競爭的逼迫下,
AC-尼爾森互聯網調查 粉紅女郎緊急招募!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用搜索登陸一個城市
還是選擇了先要規模后要效益,然后看誰能扛得到最后。

  平均單店銷售額下降15%

  AC尼爾森的零售基礎研究顯示,在2003年的廣東零售市場上,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百貨、食雜、售貨亭等各類店鋪的增長數量為469952家,比2002年的482166家下降了2.5%,零售市場顯現出良好的消費發展潛力,2003年的銷售額為409.51億元,比2002年的394.38億元增長了3.8%。

  廣東省大賣場、超市、小型店、便利店等現代渠道類的店鋪數量在2003年增長了2171家,而2002年為1585家,2001年僅為949家。2003年較2002年增幅達到37%,其中廣州發展最快,增幅達到41.6%,遠遠超出深圳的12.4%,也遠超過珠三角17.9%的平均水平。雖然廣東省大賣場和超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平均單店銷售額在進一步下降,為-15%。

  這種情況并非廣東獨有。AC尼爾森的調查表明,中國現代渠道類的零售業2003年店鋪擴張速度雖有所減慢,但數量整體上升了34%,銷售額增長16%,占城市快速消費品銷售的35%,而2002年為32%,2001年為29%。在規模和市場份額占有率上升的同時,銷售額卻跟不上店鋪數量增長而繼續下降,其中大賣場店鋪數量增長18%,月銷售額增長12%;超級市場店鋪數量增長了27%,月銷售額為19%。

  正反聲音不絕于耳

  針對AC尼爾森拋出的這一調研報告,到會的廣東大小零售商們就效益跟不上規模的現狀談了自己的看法。

  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孫雄稱,他對零售業這一發展狀況很擔憂。他認為雖然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國外零售產業發展背后有著大財團、大基金等機構支撐,而目前廣東零售商的規模擴張有相當部分是通過犧牲環境、人力、物力和上下游利益等諸多資源的代價換取的。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國內民族零售企業,也包括一些打入中國市場的跨國零售企業,這種情況長久發展下去對整個產業不利,不知能走多遠。

  微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姜廷國認為,零售商們也認識到太快的擴張是一把雙刃劍,因此人們看到目前整個廣東大賣場和超市的擴張正在放緩,諸多零售商們轉向調整之中。去年以來,廣州市場上百佳、萬佳、新一佳等知名連鎖品牌都沒有太多的開店動作。

  深圳新一佳的負責人阮廣蘭認同這一觀點。她說提高市場占有率,最終是提高消費者的認同感和消費率。新一佳最近召集了500多名供應商,共同商討對超市內的百貨部進行全方位的調整改造升級,力求將“大賣場+專營店”的模式重新定位并導入品牌的優勝劣汰機制。此外一些具有特色的專營店也在引進之列。這些行動都是出于這樣一種考慮,即擴大規模的同時必須不斷地進行調整、修正和提升。

  但是阮廣蘭亦表示,在目前開放的商業舞臺上,規模對于零售商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新一佳渴望突破100億元這一關。因為沒有百億規模,降低成本的優勢仍難于顯現,競爭根基就仍然不牢。

  便利店虧損競爭還要升級

  目前廣州便利店總數已近300家店,大部分便利店企業均在虧損,但OK便利店董事總經理簡永全并不認為這是店鋪太多所造成的。相反,他認為1200萬以上人口的廣州,要開到上1000家便利店才叫飽和。基于這樣的看法,OK便利店的“老板”香港利豐集團最近又有大手筆,買下廣州財富廣場124平方米的地鋪,力圖將其打造成“旗艦店”。一般便利店經營只租不買,一家標準便利店投資封頂不超過百萬元,但利豐集團目前對這124平方米的店鋪投資已超過1300萬元。由此,業內表示未來廣州便利店的競爭還將升級。

  簡永全說,平均單店效益的下降不應歸咎于店鋪太多,事實上相比香港、日本、臺灣等地,廣州激烈的正面競爭遠未開始。零售商們應從自身尋找原因,應用更多的時間研究消費者,將潛在的消費力引導出來。

  阻擋外資無異于螳臂當車

  也許正如孫雄所言,OK便利店在香港OK便利店每年賺錢7000萬港元的基礎上以及背靠利豐集團的支持,說起話來底氣較足,但是許多零售商越來越感覺競爭壓力沉重。不少零售商透露現在利潤率很低,大賣場和超市的純利僅有1、2個百分點,比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要低。在利潤率這么低的情況下維持資金的周轉,確實令人頭痛。

  與會的一些零售商及專家認為,無序競爭是導致目前現代零售業平均單店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面對今年底零售業徹底開放,外商可以獨資開店和進行收購兼并,一些企業有悲觀情緒。不少零售商表示:“雖然外資、內資都在虧,但你能扛得過人家,笑到最后嗎?”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沙振權剛從北京“兩會”歸來,他認為目前民族商業資本的機會還有,各種利好因素紛至沓來,包括國家對流通業的重視,通貨緊縮的階段已經過去,國家大力提高農民收入,區域經濟的整合和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今后發展的新趨勢等。雖然人大代表因前幾年各地方政府為了本地利益違規引入外資流通企業從而威脅到民族流通業發展而大聲疾呼,但是外資的進入看來是大勢所趨,阻止這一歷史進程無異于螳臂當車。在此情況下,國內企業惟有加緊練兵,放棄幻想。沙振權說:“國內企業要么差異化,要么死亡。”

  本報記者 郭逸晴 通訊員 顧若英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零售業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