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掘汽車業第二桶金:兩千億市場民企“狂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30日 21:0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按照2:2:6的利潤測算,2003年中國汽車后市場的利潤總額應為2153.55億元,然而由于中國的汽車后市場還沒有完全啟動,因此發展空間巨大。 一個業界并不關注的冷門產業,正在成為汽車業的另一個金礦。 3月7日,迄今亞洲最大的舉升機生產基地在上海投產。該項目是國內唯一一個跨入
投巨資殺入舉升機行業,是元征通吃汽車后市場———一座外人并沒發現的金礦———計劃的一步。 汽車后市場是消費者在使用汽車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與汽車有關后續費用的市場,包括維修、保養、零配件、美容、改裝和油品服務等諸多產業。有業內專家表示,“與購車成本相比較,汽車的后續費用遠遠超過購車費用。” 事實上,作為國內最早進行汽車診斷、檢測、養護方面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的專業化科技企業,元征這幾年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元征科技海外市場部總經理瞿明透露:1999年至今,元征科技每年的增長率都超過100%。2002年,元征對外公布元征的銷售額超過1.5億,毛利率超過60%,按照每年增長100%的比例計算,2003年元征的銷售額已經超過3億。 目前,元征科技的銷售服務網絡已經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擁有19家分公司(其中海外9家)、60多家專賣店、1000余家經銷商(海外600多家)、15家授權培訓中心、3家元征環球高科技示范基地、近20家環球汽車服務基地,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國內外銷售網絡及完善的市場服務體系。 元征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關鍵是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元征科技包括研發成本在內的產品成本只有美國公司的10%。從全球范圍來講,在汽車維修檢測設備領域,經銷商的利潤保持在10%-15%左右,為這些經銷商提供了更多的利潤空間。 元征科技總裁劉均說,這個空間將達到20%-25%,與此同時,元征本身還可以保持足夠的利潤空間。 2002年10月7日,元征科技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開始邁入國際市場。“我們剛剛收購了英國和德國的兩家公司,收購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他們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利用他們已經擁有的渠道來拓展海外市場。”元征科技海外市場部總經理瞿明說。 目前,元征已經與北京吉普、天津一汽、一汽大眾、保定長城、上海通用五菱、江鈴汽車等廠家建立了客戶關系,為其開發專用的汽車診斷電腦。 民企沖動汽車后市場 到2003年,國內汽車產量已經達到444.4萬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表明,2003年1-11月,汽車行業累計完成的工業總產值為8549.0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717.85億元,同比增長65.4%。 按照2:2:6的利潤測算,2003年中國汽車后市場的利潤總額應為2153.55億元,然而由于中國的汽車后市場還沒有完全啟動,因此發展空間巨大,元征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1995年之前,在汽車后市場的汽車維修檢測設備領域,國內市場完全被國際品牌BOSCH(德國博世)、美國SNAP-ON等占據。 1994年,剛剛靠名片排版系統賺取第一桶金的劉氏兄弟,開始尋找新的發展項目,劉氏的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帶回一臺用來檢測、診斷汽車故障的設備,這種設備當時在香港賣到6萬元一臺,非常暢銷,但國內還比較少見,這一產品為劉氏兄弟帶來了商機。 一年之后,元征科技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代汽車診斷電腦———431ME電眼睛,時至今日,“電眼睛”已經成了業內汽車故障診斷設備的代名詞。 良好的性價比使元征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元征產品的暢銷也開始吸引國內另外一些企業投身于汽車維修檢測設備的生產領域。威寧達便是其中之一。 威寧達在1997年之前做電腦維修,當時電腦維修還是一門新興行業,1997年轉型開始做汽車解碼器,經過6年的努力,威寧達在汽車解碼器領域已經做到第一品牌,其產銷量是元征的1.5倍,銷售額過億。 有眼光的不僅僅只有元征、威寧達。目前,更多的民營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殺入汽車后市場。在診斷電腦方面有深圳元征、深圳威寧達(金德)、深圳創威聯(車博世)、北京金奔騰(金奔騰)、山西山三原(修車王)、廣州網易通等品牌;檢測線方面有深圳大雷公司、元征科技、成都彌榮設備廠、深圳新永通公司、清華紫光、中國科大華西、佛山分析儀器廠、中大公司等。 眾多的爭食者,讓人嗅到了一絲火藥味。元征對外宣稱其診斷電腦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60%以上,但王軍對此數字表示懷疑,“根據威寧達掌握的數字,元征在此領域的市場份額應該不會超過20%,除了元征之外,金德、金奔騰、修車王、車博士等四家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這個領域,誰都不能說已經做到了第一,因為市場剛剛開始,充滿變數”。王軍如是說。 “汽車后市場”巨大的市場空間不僅造就了元征,也成就了威寧達、創威聯、金奔騰等民營資本在此領域的爭奪戰。 汽車業的另一桶金 汽車后市場被經濟學家稱為汽車產業鏈上最大的利潤“奶酪”。據美國《新聞周刊》和英國《經濟學家》刊載文章對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車公司近10年的利潤情況分析,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的汽車市場,汽車的銷售利潤約占整個汽車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利潤約占20%,有60%的利潤是在其服務領域中產生的。 正是中國汽車后市場暗藏巨大的利潤。2003年5月,日本最大的汽車服務用品連鎖企業澳德巴克斯就已宣布,將正式進入中國汽車服務市場。它在日本國內的直接競爭者黃帽子株式會社也決定,將在上海國際汽車城開設其中國的第一家店;而美國通用汽車集團下屬的維修連鎖企業AC德科早在幾年前就已進入中國,目前已在國內主要城市布好了局。AC德科宣稱,未來兩三年內,公司將在上海和華東地區發展200家以上的汽車快修連鎖店,成為華東汽車快修的“大哥大”。 元征有關人士透露,元征的發展目標遠遠不僅僅只局限于汽車電腦診斷設備的研發生產,從今年開始,元征將全面介入汽車維修服務領域,并拓展其維修連鎖店成為汽車后市場領域的“沃爾瑪”。 從2002年開始,私人購車比例首次超過50%,達到60%左右,其中,私人購車最為活躍的北京,私人購車比例已經接近90%。目前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輛,但是,這一數據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按每年增長率20%計,至2010年我國私人轎車擁有量將達到3600萬輛。 業界資深分析師鐘師分析認為,絕大部分國內的汽車生產廠商不會自己制造,而是向外界訂購汽車診斷設備。這是因為,其一,外資在國外生產這些設備成本不及中國便宜;其二,國產和合資廠如果只為自己生產,產量不及專業制造該產品的廠家多,單位成本高,不合規模效益。這為國產品牌創造了商機。 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元征要繼續做大市場,目前還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技術研發要快速回應市場要求,外資、合資、國產車廠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款車推出,每款車的構造和電子系統都不同,電腦診斷設備因此需要不斷作相應的調整,要快速研發出適合的診斷設備,元征必須要與車廠合作,了解該車的內在構造,否則,自己從頭研究所耗費的時間會比較長。 “從拿到汽車廠商將要推出車型的資料,到產品的成功研發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國內的汽車電腦診斷設備有一個致命弱點:如同盜版軟件,任何一個廠商開發出某一個品牌的診斷電腦,其他廠商都會COPY,這也是博世等世界品牌不愿在中國設立獨資或合資廠的核心原因。”王軍一語道破天機。 本報記者 張文強 深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