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大科技棄港基銀行 光大金融控股布局謎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4日 08:2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3月22日,光大科技(0256.HK)發布公告,大股東光大集團將控股權出售給獨立第三方Sincere View International Limited。 消息人士透露,接盤公司實際控制者為在京的福建地產大鱷、冠城大通(600067.SH)掌門人韓國龍。
至此,光大集團在國際上的五家上市公司,包括香港紅籌股光大控股、光大國際、光大科技和香港建設(0190.HK),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光大亞太,五者已去其三,只剩下光大控股和光大國際。 光大控股握有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股權,是光大集團的旗艦公司。 這位消息人士進一步透露,出讓光大國際,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但是,在光大集團傾力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的同時,為何放棄港基銀行(0636.HK),以及是否棄守申銀萬國證券公司,是外界對其揮之不去的疑云。 放棄光大科技 自上周三,即3月17日就開始停牌的光大科技22日申請復牌。一向甚為低調的韓國龍以總價2.19億港元的價格購得光大科技40.48%的股權,終于在香港資本市場上擁有了一家上市公司。 而早在2000年11月,冠城集團通過旗下福州盈榕投資有限公司借殼上市,正式入主A股上市公司福州大通,后將其改名為冠城大通。 光大集團一位高層人士向記者透露,放棄光大科技是集團“全力打造金融控股集團、縮編非金融類產業”思路的體現。自從公司現任董事長王明權到任后,就開始著手處理光大科技股權。香港建設和光大亞太都是在王明權的主持下出售的。 一位在光大集團工作了10多年的員工認為:“光大與中信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光大歷任五位董事長,而中信集團相對穩定得多!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炒日經指數失敗后,時任央行常務副行長的邱晴領軍光大。名列“亞洲四大經濟女強人”之一的邱晴全面奠定了光大今天金融控股集團的雛形。 當時邱晴提出了“向國內傾斜、向金融業傾斜”的方針。光大集團原來總部位于香港,1990年11月,集團北京總部成立,形成一個集團兩個總部的經營管理模式。在光大國投成立之后,邱晴在1992年和1996年又分別建立了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 從1992年開始,光大集團通過光大國投進入香港資本市場,先后收購了三家上市公司,并改組為光大國際、光大控股、光大科技,其間陷入困境的香港建設也被納入光大集團囊中。另外,光大集團在新加坡還擁有了上市公司光大亞太。 在邱晴執掌光大后期,金融業與實業之間如何排位,即光大集團如何定位的問題就已經顯露,伴隨這個問題的自然是復雜的人事紛爭。由于邱晴的強勢,這一問題當時還不為外界所了解。 光大國投出事之后,朱小華走馬上任。1996年到1999年7月之間,朱小華提出,以銀行、信托、證券等金融業為主導,實行“超常規發展、全方位經營”的思路,彼時光大集團在金融業、基礎設施、石油天然氣、飯店管理、房地產開發及通訊領域6大產業內都全力張開觸角。 光大內部人士認為,這一方針在初期還是相當成功的。光大集團成立之初,王光英在香港掀起一場“紅色風暴”,之后光大集團相對沉寂。多年之后,香港市場再一次刮起“朱小華旋風”,光大集團的旗艦公司光大控股股價一度到達20多元的高位。 1999年6月朱小華被“雙規”之后,劉明康掌管光大集團,提出以金融為主業的方針;一年之后,王明權執掌光大,在工作思路上實行蕭規曹隨,大力縮編非金融類資產,傾力打造金融控股集團。2001年5月,光大集團出讓光大亞太,次月,拋棄沉疴在身的香港建設,F在,光大科技又已易主。 低價出售港基迷霧 “我也不理解為什么要出讓港基銀行!惫獯罂毓傻囊晃欢逻@樣對記者說。 3月8日收市前一刻,光大控股正式通知臺灣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富邦金控”),愿意將手中持有的兩成港基銀行股權轉讓給富邦金控。去年9月,富邦金控已經收購了阿拉伯銀行集團持有的港基國際銀行55%股權,富邦金控為臺灣著名的蔡萬才家族所有。 港基國際銀行前身是新鴻基證券財務支部,1982年取得銀行牌照,易名為新鴻基銀行。阿拉伯銀行集團于1985年收購該銀行75%股權。次年易名為港基國際銀行。1990年,阿拉伯銀行集團收購其余二成五股權,使港基成為其全資附屬機構。1993年10月,光大控股收購了港基二成的股權。同年11月,港基銀行在香港上市。 這位人士困惑地說:“將港基銀行改組,成為光大港基銀行,不是一塊很漂亮的牌子嗎?” 讓這位光大集團董事大惑不解的是,轉讓價格比當年收購港基銀行的價格足足低了1億多港元,為什么還要轉讓呢? 這項收購案不僅是臺灣第一宗金融控股公司收購島外銀行案例,也是臺灣金融業首次收購香港的銀行。 中國內地實施開放經濟政策后,發揮了資金“磁場”威力。海峽兩岸臺商絡繹于途,長江三角洲已有數十萬人的臺灣人社區。由于臺灣當局對臺資進入內地作出了種種限制,不少臺商曲線通過美國大規模投資內地。 CEPA的實施,大大提高了香港對臺商的吸引力,因為香港公司可以比美國公司更早進入內地市場,而且企業進入內地的門檻也較外資企業低。不少外資企業都有意收購香港公司以享有最緊密貿易關系的待遇。 消息人士指出,富邦金控正研究把集團對在內地的臺商貸款業務注入港基銀行,令港基銀行成為富邦對內地的業務總部。 臺灣于2001年10月1日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法》,準許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金融業跨業經營;金融機構可依其經營目標直接投資或收購子公司,以擴大金融版圖。國泰金控、富邦金控、開發金控、中信金控等,是實力最雄厚的幾家。 光大證券上市沖刺 自去年年中開始,光大集團將棄守申銀萬國的消息就在坊間流傳,且版本不一。 一說此轉讓為上海市政府主導,受讓對象為上海國投;一說接盤者為中國建設銀行。 但光大證券的一位權威人士說,他并沒有從集團聽到有關此事的任何消息。 據他介紹,光大收購申萬的想法始于朱小華。1998年末,銀證分業經營之后,朱小華去找申銀萬國的主管單位中國工商銀行洽談收購。申萬成立時,光大國投出資握有其1.9%的股份。當時朱小華雄心勃勃想將申萬與光大證券合并,超過國泰君安,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 談判進行到一半時,朱小華就被“雙規”。光大集團內部提出對申萬“購而不并”的思路,雖然后來總共擁有了申萬19.93%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重組一說就再也不見下文。 據這位權威人士透露,光大證券高層至今仍然希望與申銀萬國合并,認為重組之后的好處有三:新證券公司在經紀業務方面和證券研究方面,都將在國內首屈一指;將申萬的營銷網絡與光大的投行業務嫁接,也是令人矚目的組合;還可以將贏利能力強的業務如投行業務獨立出來單獨上市。但集團對證券公司的這個提議,遲遲沒有答復。 王明權曾在多個場合提到,全力推進光大銀行和光大證券的上市,是集團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集團占用光大銀行一部分資產,光大集團內部人士估計:光大銀行三年內上不了市。證券公司的上市因此更被集團重視。 3月初,光大證券歷時將近一年的股份制改造工作終于完成。光大證券引進了四家新股東,共向光大證券注資2.2億元。光大控股對光大證券的權益由49%降為45.46%。 據這位光大證券的權威人士透露,光大證券原本吸引了接近10億元的資金,但由于光大控股獨立董事的堅決反對,證券公司最后只能完成最低限額的股份制改造,不得不將一些原來已經簽定了意向性協議的機構的出資退回。 他解釋說,光大證券當年裝入光大控股時,是以數倍的P/E值賣給香港投資者的。此次增資擴股,光大控股要做出相應的撥備。光大股控的獨立董事因此態度強硬,但證券公司股改一事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雙方僵持了3個月之后達成協議,證券公司僅僅吸收了2.2億資金。 他認為,光大證券沖擊A股最大的優勢在于,光大證券是國內唯一一家連續8年經過國際會計師事物所審計的證券公司,不怕撩去面紗公開亮相;其軟肋在于,2002年公司增資擴股,將注冊資本金從5億增加到26億,在連續贏利方面達不到上市要求,“能不能順利上市,要看證監會能否網開一面,對這一點進行豁免”。 本報記者 劉欣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