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3月22日電 (記者 葛如江、沈翀) 2003年下半年農產品市場風起云涌,糧價一路飄紅,農資價格緊隨其后。剛獲得點實惠的農民在擔憂,業內人士在觀望。3月上旬,記者深入安徽省安慶市,從田頭到車間,反向記錄農資上漲過程。
多種因素影響肥價漲落
自去年9月份開始,本是化肥銷售的淡季,化肥價格本應有所回落,但尿素價格卻大幅上漲,10月份以后連連走高。到今年3月初,市場尿素價格已高出1600元每噸。專家說,這種情況在近幾年的尿素市場中確屬少見。
記者調查尚未發現有哄抬物價的現象,銷售商在化肥的經營中,只是獲得合理利潤;同時,化肥行情如此之好,卻有企業依然虧損經營。安徽省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總經理李永東分析,化肥價格不斷攀升,主要是受到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即市場對肥價的漲落起主導地位。
首先原料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因為化肥屬能源產品,受國際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上漲的影響,化肥價格隨之上漲。
二是受運輸、電力價格等因素影響,尿素產量增幅下降。去年煤炭企業事故頻發,企業紛紛停產整頓,直接影響到煤炭產量;同時電力供應不足,化肥生產企業用電量嚴重不足。同時由于整頓公路運輸,煤炭汽運超載被嚴格禁止,這使得原本運力就不足的鐵路運輸更為緊張。如此造成了尿素生產增幅明顯放慢。
三是出口增加,國內供應減少,從而對市場價格攀升起到了推動作用。國際尿素市場的高價格吸引國內生產企業大量出口。去年1-11月份,我國尿素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81%,達到217萬多噸;相反,進口尿素大幅下降了83%,只有13.4萬噸。尿素大量出口,一改原來市場的供求狀況,由于國內供應量減少,為市場價格攀升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是中央政策越來越對農民有利,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增加了化肥需求。從中央一號文件到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增加了農民對土地投入的信心。
農資價格上漲過速,農民種糧再現隱憂
經歷了長達6年的市場低迷,去年糧價的恢復性上漲,使糧農感到一絲寬慰。在安徽水稻產區,去年秋糧平均價為每50公斤60.5元,比上年平均價增長22.5%。目前安慶市的水稻收購價格每50公斤已超出80元。去年安徽開始實行的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將原來按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給農民的間接補貼改為直接補貼,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但隨之而來的農資價格飛漲,又給農民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桐城市高橋鎮坊正村,提起化肥,正在村口小賣鋪前曬太陽的農民關吉發說:“化肥價格幾個月的時間,就從每袋50多元漲到68元。現在春耕才剛剛開始,估計化肥價格還得往上躥。”60多歲的鄧華樸夫婦拉著板車從記者身邊經過,板車上裝著4袋化肥。鄧華樸說:“現在化肥一天一個價,春耕到了,估計價格還得漲,我就趁早把化肥買好。”
高橋鎮上約有3-4家化肥經銷店。鎮農技站的小門市部,各種化肥、種子堆了滿滿一屋。副站長李志社介紹,他們是從市農技站進貨,進價是每噸1562元,加上37元運費,3元下車費,每噸成本是1602元,每包(40公斤裝)為64.08元,賣給農民在67元-68元,屬正常利潤。
農民盛守青說:“去年我們村的糧食大概都在1公斤1.3元賣出,這還有點賺頭。不過,按照化肥現在的價格,糧食不賣到1.4元,保不了本。但今年的糧食價格是否能保持現在的這個價格,誰也說不清。”據估算,如果農資平均提價10%,種糧成本要提高6%,這還不包括人工費。如果按目前的化肥價格,農民種一畝早稻的化肥投入將從45元增加到60元,增長33%。
減少化肥出口,減輕化肥漲價對糧價的沖擊
如何消除化肥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利益沖擊?安徽省農業生產資料公司李永東認為,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化肥供應量,穩定化肥價格,他建議國家要減少化肥出口,建立化肥儲備制度。
李永東說,由于化肥屬能源產品,能源資源只會越用越少。目前西方國家已注意到保護國內能源資源,對能源產品采取限產或限制出口的辦法。我國能源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國家應采取措施,保護國內能源資源。對于化肥而言,應先保證國內供應,盡量減少出口。
其次,國內化肥市場普遍儲備不足。據安慶石化介紹,化肥的季節性需求非常明顯,現在原料價格很高,企業不可能占用大筆資金儲備化肥,因此淡季壓產是化肥企業的普遍現象。銷售企業也是如此。以安徽為例,今年2月初省內化肥庫存已降到了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
李永東說:“作為安徽最大的農業生產資料經銷企業,我們很想平抑市場物價,服務農民。但儲備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目前國家尚未有扶持企業儲備的政策。”因此,他建議,作為重要的農業物資,國家應建立化肥儲備制度。國家可以在各省核定幾家大的公司或企業作為化肥儲備單位,從國家財政中拿出一點資金補償給這些儲備單位。他說:“這樣做的好處包括:一方面能實現淡儲旺供,調劑余缺,穩定價格;另一方面,國家農資系統的化肥儲備規模和出庫價格,能對化肥市場供求和價格走向有著較強的影響力、控制力和引導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