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資本外逃”震動廣州地產業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5日 08:10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譚洪安 廣州報道

  再過幾個月,北京市朝陽區青年路一個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大型住宅社區,將迎來它的頭一批業主,幾乎與此同時,順義區首都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沿線附近占地41公頃的高級別墅項目柏聯別墅區,也會首度亮相。這兩大項目的發展商,均為來自廣州的城啟集團。

黃頁微成本營銷方式 不見不散約會新主張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與近兩年活躍于京城樓市的數家粵系地產大鱷相比,城啟這個名字多少讓北京人感到有點陌生,不過它絕非泛泛之輩———過去幾年,它一直是廣州業界公認的當地綜合實力10強地產商之一,2003年在廣州一地的樓盤銷售額超過12億元,而去年公布的胡潤版內地富豪榜中,該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樹坪與富力地產老板張力并列第61位,個人財富據說多達12億元。

  但自1995年成立以來,城啟開發的所有樓盤,均位于廣州城區特別是老城區內,以至于廣州以外它的名字幾乎不為一般人所知。

  去年5月,城啟全面啟動上述項目進軍北京市場,其在京城的土地儲備總量,據說已接近百萬平方米,今年初,城啟又正式公布“以廣州為重點,面向全國”的2004年總體發展戰略———而隨著以這家土生土長的廣州地產商為代表的最新一波“粵軍北伐”熱潮興起,有關廣州地產業“資本外逃”的疑問和爭論更加引人關注。

  “揮師北伐”背后是“資本外逃”?

  今年1月中旬,廣州市統計局發布報告稱,當地房地產投資經過連年攀升后,去年首次出現回落,全市完成投資額405.94億元,同比下降4.8%。

  2000年廣州的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曾高達20.17%,此后兩年升勢雖趨緩,但仍達到8.3%及10.17%,而去年廣州市經濟全面向好,GDP增加了13.6%,創近8年來新高,作為重要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業投資卻不升反降,難免令人詫異。

  對此統計局官員解釋說,廣州房地產投資基數大,增長平臺比較高,同時房地產項目開發的周期性也影響了投資的漲落,比如著名的華南板塊里部分大盤開發接近尾聲,去年投資減少10億元,一下便令全市房地產總投資跌了2.3%。

  但人們更容易由此聯想到,廣州地產商大張旗鼓“揮師北伐”的背后,傳聞已久的“資本外逃”是否愈演愈烈了?

  較早前廣州官方公布的“2002年度廣州市10大房地產投資集團”名單中,合生、珠投、富力、保利及城啟五家均在內地有大規模地產投資,排名第一的碧桂園集團,目前主要項目雖仍集中于廣州及珠三角一帶,其積極籌備進軍上海等地市場之事,卻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了。

  “隨著今年北京等地新項目上市,我們廣州地區銷售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重,將從2003年的95%下降到60%左右。”今年初舉行的首次廣州地產峰會上,剛剛跳出廣州不久的城啟掌門人楊樹坪預測。而在同一場合,扎根當地多年的保利地產總經理宋廣菊直言,最近公司大約有一半左右的資金流向北京、沈陽、重慶和武漢等地,開發項目占地面積逾6000畝。

  峰會結束幾天之后,一向極少同時在公眾場合露面的富力地產兩位老板李思廉和張力,攜手出席該集團的廣州媒體新年吹風會,披露“2004年我們的銷售目標是60億元,京、穗各占一半”,并笑稱“未來幾年富力在北京地區的銷售額,甚至可能超過廣州。”

  除了上述所謂地產大鱷外,廣州中小房企資金涌入內地的速度和規模也相當可觀。“如今內地不少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幾乎都能見到大大小小的廣州地產商的身影”,廣州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說,“資本的本性是逐利,本地市場的錢既然不那么好賺了,部分地產資金向外流動也很正常。”

  市場調控起紛爭政府、房企暗中角力?

  然而,廣州業界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本地地產資金之所以紛紛外流,政府對地產商們“態度過于嚴厲”是重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廣州某龍頭地產商“京、津地區可開發用地總量已大大超過廣州,且有意在兩三年內將總部遷往北京”的消息在業界流傳,并一度被視為“資本外逃”的重要信號。最近一段時間,少數大膽敢言的主流地產商高層人士,更公開呼吁“政府要加強服務意識,而不是一味打壓地產商的合理利潤和生存空間,否則我們只有選擇到外地發展。”

  據說廣州市政府對上述種種傳言和抱怨頗為敏感,去年曾召集各大地產商代表開會,表明政府方面的態度:大家去外地投資沒問題,但不要炒作本地投資環境不佳一事,更不要提“總部外遷”這類話題。

  另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去年底廣州市政府曾向市規劃局下發文件,要求暫停審批當地某知名地產商新開發的項目,原因是該地產商多達數百萬平方米的物業開發手續未辦妥,屬于違章建筑,而且他們對政府有關部門的催促和警告又長期置之不理。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廣州市政府對房地產業采取積極引導、扶持政策,包括大規模舊城拆遷改造、停止福利分房、放開個人購房按揭貸款等等,結果是樓市空前繁榮,地產商賺得笑逐顏開”,一位地產界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但后來市場上出現了地價屢屢被拖欠、房屋空置率上升、假按揭重復抵押盛行等一系列問題,政府和銀行都背上了沉重包袱,所以政府調整政策方向,加大監管和調控力度,特別在土地出讓等關鍵環節上逐步走向規范,也是理所當然的。”

  “習慣了寬松政策環境的地產商,面對更多來自政府的監管,肯定會覺得不太舒服”,這位人士說,“至于他們是真的打算出走,還是為了向政府表達某種姿態,外人恐怕一時也難以看清。”

  不過,曾在廣州市國土房管局任職多年的北師大珠海分校不動產學院副院長金貽國認為,政府確實應該考慮來自地產商的聲音,在市場的扶持與監管之間盡可能取得平衡,畢竟房地產業的興旺對一個城市GDP的增長、形象的提升及稅收、就業機會的增加等貢獻良多。

  “廣州地產商一向不像北京等地同行那樣善于向政府表達自己的觀點,對行業新政策走向施加影響,但他們實際行動能力很強,”金說,“如果越來越多地產商,包括那些長期在本地發展,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大集團大公司,因為內地市場利潤豐厚,政策環境又更有吸引力,都陸續把投資重心轉移出去,那對廣州有什么好處呢?”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