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平均利潤僅有一成 造車運動群起分羹堪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0日 11:54 南方日報 | ||||||||||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今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出席兩會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為,目前全國各地競相上馬轎車整車項目,掀起了一場風起云涌的“造車運動”,是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一個典型,國家應該采取措施,堅決予以遏制。 造車“大躍進”誘因何在?
各行各業進軍汽車業,而且都要上中高檔車,原因何在?生產空調的奧克斯公司宣布進軍汽車產業,并公開宣稱“要給國內汽車行業虛高利潤減肥”。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目前中國低檔車的價格已經是世界最低,但是中高檔車的價格高得有些離譜,導致許多人想要進來分一杯羹。 廣州本田汽車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全國人大代表曾慶洪說,酒廠、煙廠、空調廠都要造汽車,沒有利潤他們會進入這個行業嗎?但是,利潤高不高,關鍵要看是不是和國際接軌。汽車業的利潤,日本是10%,歐洲是8%,美國是5%至8%。廣州本田的飛度轎車,日本的售價是119萬日元,還是稅前,中國的售價是9.98萬元人民幣,還包含了增值稅和消費稅,已經和國際接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靠控制投資、一定的規模和良好的管理來降低成本。國內汽車企業的利潤水平也不一樣,有的高于國際水平、有的低于國際水平,還有的虧損。并不是凡是造汽車就都能賺錢。 全國政協委員王德臣認為,汽車業特別是轎車整車投資高、利稅高、產值也高。許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車產業列為本地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為造車“大躍進”推波助瀾。 有報道說,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利潤高達20%至30%,全世界最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這一報道不準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0%。 汽車業“散亂差”依然存在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表明,去年中國新增12家轎車生產企業,達到32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產量最高的上海58.5萬輛,有兩個省份的年產量僅有500輛。轎車整車廠家中,年產量超過10萬輛的只有8家。全國120多家整車生產企業,三分之一產量不足千輛,甚至不少企業為零。雖然近幾年我國汽車生產集中度有了較大提高,去年前十名轎車生產廠家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達80%左右,但是,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苗圩代表認為中國汽車工業“散亂差問題依然突出”。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春正代表認為,我國汽車工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益差,技術水平落后,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生產成本高,競爭力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際上汽車生產能力過剩,掀起了并購重組高潮,汽車制造集中在少數幾家大的跨國公司手里。但是中國的情況卻是一邊在兼并重組,一邊又在紛紛上馬。 市場經濟也不能搞重復建設 有人說市場經濟重復建設不可避免,李書福委員認為,中國還是轉型期經濟,市場經濟并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沿用市場經濟的做法,也不能再回到計劃經濟。他說中國的汽車工業面臨一個關鍵的發展期,如何發展,是放開自由競爭,還是有序競爭?他認為還是應該有序競爭,國家需要制定一個汽車發展規劃,讓大家平等競爭,并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本土品牌,使中國汽車工業得到健康發展。 有人說,民營企業造汽車,又不花國家的錢,你管它干什么。吳敬璉委員說,不花國家的錢,花銀行的錢也不行。投資如果失敗,銀行又多一筆不良資產。吳敬璉說,要特別警惕行政主導的投資過熱。一些地方政府運用手中的權力,調動財政、銀行甚至企業的資金,投入一些效率低下的項目,大量無效投資投到經濟領域,跟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由此產生的后患是無窮的。 我國著名航空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代表憂心忡忡地說,我們國家吃重復建設的苦頭太多了,酒廠、煙廠、家電企業都要造汽車,技術儲備有沒有,人才儲備有沒有?汽車工業是一個國家工業綜合水平的反映,不是有錢就能造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