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集體燒錢一發難收
在牛根生的輝煌與劉永好們的平淡之間,到底哪一方才接近于中國乳業真實的一面?
本報記者姚文祥
新標王
盡管借“神舟五號”升天的營銷策劃賺足眼球,盡管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當選CCTV2003中國年度經濟人物,但11月18日才是乳品企業蒙牛2003年度最風光的一天,在當天舉行的中央電視臺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蒙牛以3.1億元的巨額投入成為央視新“標王”。
3.1億元的廣告投入,媒體的贊頌與質疑不絕于耳,一些專家也驚呼“沒想到內蒙草原上還有這樣好的企業”。事實上,蒙牛的大額廣告投入,只是中國乳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據全球著名咨詢機構AC尼爾森的調查統計,2003年1-10月,中國乳品企業在大陸總共投入廣告費用為28.24億元。其中長富牛奶投入廣告費達9200萬元,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為30%;完達山投入的廣告費為1.08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10%;娃哈哈投入廣告費為2.41億元,占其乳品銷售收入的9%;蒙牛投入廣告費3.74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8.9%;伊利投入廣告費4.27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8.7%;光明投入的廣告費為2.17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5.5%;三鹿投入的廣告費為2.31億元,占其銷售收入的5.4%。
中國乳品企業的這種集體廣告沖動,最深層的信心其實來自于一組簡單的數據比較:目前全球人均年乳品消費達100公斤,而中國僅為近10公斤,在年人均乳品占有量這項指標上,中國是乳制品市場尚屬發育期的亞洲市場的1/2,而不到全球市場的1/12。
正是這組數據中蘊藏的巨大商機,成就了中國乳業近幾年的輝煌,“標王”蒙牛只是其中的佼佼者:蒙牛1999年的營業額僅為0.4億元,2002年則猛升至21億元,2003年預計將達50億元,至于2004年,蒙牛已將目標定格在令人咋舌的100億元。
搭建資本平臺
像所有的產業一樣,急速擴張之下,資本的作用便日益重要,事實上,在每一個乳品企業背后,都有著一個足夠大的資本平臺:伊利(600887)、光明(600597)和三元(600429)先后上市;劉永好背后有新希望(000876)的支持;蒙牛能從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手中融來2600萬美元的巨資;更多的乳品企業則在為打通融資渠道不懈努力。
但在中國乳業這場游戲中,并非每一個游戲的參與者都像蒙牛那樣幸運。福布斯富豪劉永好有著更為闊綽的出手,自2001年11月收購四川新陽平乳業起,這位新希望(000876)的掌門人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殺入乳業市場,兩年間斥資5個多億收編十多家“地方軍”,但劉永好并未解決好隨之而來的整合難題,新希望稱2003年6月前將統一乳品品牌,但遲至今日“新希望”品牌仍未能面世,舢板與航母之間,并不僅僅是數量級的差別。
而2004年初,上市才3個月的三元就發布業績預警,預計2003年全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與2002年同期相比將下降50%以上。雖然如愿登陸內地資本市場,雖然有香港上市的北控(0392,HK)在背后撐腰,但北京本土乳業的老大并沒有交出一份讓投資者滿意的答卷。
在牛根生的輝煌與劉永好們的平淡之間,到底哪一方才接近于中國乳業真實的一面?2003年并未給出答案,2004年會得到答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