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馬璐瑤
2004年初,盡管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將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整個中國保險業的總資產仍然不到全國金融業總資產的3%;盡管中國保險業即將完成從千億級到萬億級的跨越,但它在以實力為基礎的金融行業當中仍然缺乏足夠的“話語權”。
在即將到來的金融混業模式下,中國保險業如何擺脫目前相對被動的地位,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職能無疑成了業內人士2004年最為關心的話題。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2004年中國保險業將面臨著兩大轉型,通過這兩大轉型,中國保險業將實現其做大做強的目標。一是中國保險業將實現由規模經營向效益經營的轉型。二是中國保險業將實現由單一公司模式向集團公司架構的轉型。規模和效益的平衡
經過2003年保險市場整體“效益型”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國保險業近年來發展模式由“數量擴張型”向“效益優先型”的轉軌已見成效。
但是在實現由規模經營向效益經營轉型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規模和效益的平衡問題,如何在保持或超過上一年保費增長率的同時,完成既定的利潤計劃指標,改變目前已經出現的為了維持年度利潤水平、推遲或拖延年末已發生保險索賠案件的不正常現象則成了當務之急。
郝演蘇認為,隨著占據中國保險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在海外的上市,中國保險業將改變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重規模、輕效益的局面。畢竟兩大國有控股保險公司走完了成為國際化企業的第一步,國際投資者開始真正用國際標準要求和評價中國保險業,在海外上市的兩大公司是否能夠真正保持市場地位、成長能力和盈利水平,將直接體現在反映投資者信心的股價上。
兩大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后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在繼續理順企業運行機制的同時,將效益放在優先的層面,真正實現由規模經營向效益經營的轉型,那種單純按照保險費收入論短長的經營思維將面臨嚴峻挑戰。兩大國有控股公司經營思想的轉型將直接帶動整個中國保險業盈利水平的提高,促進整個保險市場運行秩序的優化。
由于保險公司的利潤由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構成,而投資收益受外界環境影響,整個資本市場持續低迷,保險業整體投資收益處于較低水平。因此,進入2004年,各公司提升收益的主要手段是保證承保利潤,各公司的利潤壓力必然會轉移到承保工作上來,業務結構和業務質量成為各公司盈利戰略的重心。
最后,為了實現經營利潤,就必須控制經營風險,限制和淘汰不良標的。由于社會上存在一種對于保險公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錯誤認識,認為限制和淘汰不良標的就是違背了保險經營的社會效益原則。實際上,凡是經濟效益好的保險產品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就好。那種為了迎合所謂的社會需要,不顧商業經營原則所開發的產品,不僅沒有經濟效益,相反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倒退,最終將破壞整個社會的效益。集團化模式初顯
2003年,隨著三大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和集團化改制的完成,中國保險市場事實上已經出現了五大集團公司。其中,以保險業務為主體的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中國人保集團、中國再保險集團、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以保險業務為主的金融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盡管通過集團化運營,可以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實現分業管理、交叉作業,最大限度地實現產壽險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的共享,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開發各類保險衍生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和增值服務。
但是,郝演蘇同時指出,在目前的中國保險市場,實現由單一公司模式向集團公司架構的轉型,要注意防止出現“一窩蜂”現象,避免不顧企業實際條件,盲目攀比,離開資本市場,簡單地通過企業內部分拆方式實現集團化的傾向。
他認為,在集團化經營的模式下,通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集團,可以進行金融混業模式的嘗試,可以大規模地吸引國內外資本,可以在通過資本杠桿實現保險企業之間的兼并與重組。
而且,通過集團化經營,還可以實現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即將到來的金融混業模式下,中國保險業也可以擺脫目前相對被動的地位,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職能,擁有自己足夠的“話語權”。壽險經營策略變化
郝演蘇告訴記者,2004年的中國保險市場在實現這兩大轉型的過程中,還會在局部層面出現為了保證實現這兩種轉型所需要的經營策略變化。
比如,壽險市場上的保障型和期繳型產品將成為主流。由于片面追求規模,壽險市場上理財型躉繳產品曾經紅極一時,但由于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壽險業投資收益水平下降,導致市場上出現了投保人對于保險業的“信心利差損”,影響了保險市場健康發展。因此,可以預料,為了實現效益優先,保障型和期繳型產品將成為壽險市場的主流,從而奠定壽險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基礎。
又比如,壽險業將重新評價銀行保險產品。由于我國并沒有如同國外許多國家那樣實行金融混業經營模式,在嚴格分業經營的模式下,目前的銀保合作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使保險業處于被動狀態,從而導致銀行保險產品的手續費上升,以五年期躉繳業務為主的分紅型產品在為壽險公司埋下現金流隱患的同時又造成局部保險市場資源的破壞。同時,由于分紅收益遠離客戶的心理預期,這種銀行保險產品不僅制造了銀保合作的矛盾,而且對于壽險公司的市場形象造成影響。因此,壽險業將理性看待銀保合作,通過設計長期、期繳、保障型產品,在雙贏的基礎上開展銀行和保險之間的業務合作。
還有,多元化壽險銷售體制的試驗將全面展開。多元化的壽險銷售模式將進入試驗階段,有些壽險公司已經通過組建銷售服務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的方式嘗試建立一種實行公司化管理的銷售服務系統,一些有條件的營銷員或機構也開始通過嘗試組建壽險專業代理公司或經紀公司。
郝演蘇預測,2004年的中國保險市場,保險費收入增長速度可能會出現放緩的趨勢,但整個市場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將會產生許多亮點,整個中國保險市場將在轉型過程中,不斷實現開放和進步的各項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