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引發了對煤炭、燃油等相關能源短缺問題的討論,這使得12月25日開幕的2004年度全國煤炭訂貨會顯得格外引人矚目。據悉,這個訂貨會召開的時間長達一個月,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具體的成交結果出來,但到會的許多需要煤炭的企業紛紛表示,這將是煤炭企業行業地位轉變的重要標志,因為電荒引發的煤荒問題,抬升了煤炭企業的地位,扭轉了既往“電媒頂牛”、煤炭總處于下風的局面。
煤企扭轉被動局面
據悉,2004年的煤炭訂貨會盛況空前,除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鐵道部、交通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領導外,參會企業數量和到會人數實際超過去年,而煤炭消費企業更是參會踴躍。
“這次訂貨會我們肯定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今年煤炭資源比較緊俏嘛,最緊張的應該是電力的人,電荒的壓力讓他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某地區礦物系統的參會人員表示。
一些證券公司致力于煤炭行業研究的分析師認為,“也許2003年度訂貨會上暴露的問題會在這次會議上得到解決。”根據當時有關媒體的報道,去年在長沙舉行的2003年全國煤炭訂貨會上,電力企業和煤炭企業在占全國煤炭訂貨總量50%以上的電煤價格方面始終相持不下,以致有些采購計劃無法落實。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電力企業所出價格不符合煤炭企業普遍希望提升價格的需求。過去幾年間電價在上漲,但煤炭價格沒有能夠與電價連動,反而下降。
西南證券公司的分析師認為,在以往“電煤頂牛”的事件中,由于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相比,在公司規模、經營實力和產業地位上都處于下風。
根據今年12月中旬全國煤炭工業改革與發展會議上發布的資料顯示,截止到11月底我國煤炭產量超過14億噸,同比增長21%,有預測數據顯示,到今年年底總產量可能超過16億噸。盡管這個數據已經讓中國成為第一大產煤國家,但是這些產量卻是2.8萬家企業生產的集合,平均每個企業的產煤量不到7萬噸。我國煤炭工業產業集中度低,產量在3000萬噸以上的四家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兗礦、大同和開灤,市場占有率不到14%,而美國相應的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40%。該分析師表示,這一次電荒的爆發,將所有矛盾的焦點都集中到了“電力”問題上。電荒給缺電地方政府帶來了政治壓力,政府又將這個壓力轉加到電力企業身上,作為社會公共事業,電力企業畢竟承擔著社會責任。而這一系列的變化,都無形中提高了煤炭企業在雙方談判中的主動性。
與會人員發現,盡管訂貨會剛剛開始,但很多電力企業早就對煤炭企業發動公關攻勢。這與往年煤炭企業主動去找電力企業的狀況大不相同。
集團化增加談判籌碼
根據滬深港股市上各股的表現,煤炭板塊股票漲幅超過電力板塊,有業內人士笑稱:煤炭企業勢頭壓過電力企業已經先在股市上演了。
“這只是一個開始,”某四川煤炭企業的參會人員表示,“因為煤炭企業已經開始自發地規整企業,加速集團化發展,提升公司實力有利于增加談判砝碼。”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濮洪九透露國家計劃“培育8到10個生產規模5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構建4到5個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經營、億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這些集團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應該達到60%以上。”
來自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消息稱,我國計劃近幾年內至少投資3000多億元,培育一批大型煤炭骨干企業,改變目前煤炭企業過多過小的局面。同時國家計劃對煤炭企業進行戰略性重組。據了解,內蒙古要從明年起開始建設7個年產5000萬噸以上的煤炭基地,陜西省也規劃將今年的煤炭產量由8千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2.5億噸。
訂貨會剛開始,就傳出了一條令煤炭企業興奮的消息:國家將從2004年1月1日起,每噸煤價格上浮10元。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初煤炭企業的收益與成本問題,也刺激了煤炭企業的生產積極性。煤企擴產“騙局”
但有專家指出,包括大同和神華在內的這些大型煤炭企業的重組雖然宣稱開始,但目前所進行的工作無非是將原來地方性的小煤礦通過政策性指令進行合并,要真正地實施擴產規劃,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在擴產方面實施的主要措施是復產。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在1998年到2002年期間,全國沒有開新的礦井。相反由于市場、安全等多種原因關閉了許多礦井。但現在各大煤礦都在進行復產驗收,以中國產煤大省山西省為例,根據該省煤炭工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最近五年,山西省取締關閉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礦六千多座,淘汰落后產能一億多噸。而現在山西正在緊密鑼鼓地進行煤礦復產驗收工作,據悉復產率到今年年底可達到70%以上,復產礦煤炭生產能力計劃達到90%左右。
有專家認為,表面的生產繁榮并不能保證解決電力缺煤的難題。國內前一段所說的“用煤緊張”,被媒體誤讀為“僅僅是整體量的匱乏”,事實上,還包含了個別煤種的緊張。尤其是鋼鐵廠所用的焦煤,目前許多煤礦企業重新復產,很大比重就是針對著焦煤而來。因為煤的再次紅火并不是僅僅因為缺電。中國鋼材、建材、化工等行業發展的加速,才是煤需求大幅增加的真正原因。一度被人認為已經被邊緣化的煤炭企業自己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樣一個發展的機會,尤其是鋼鐵業的復蘇。國內重點鋼鐵企業重鋼集團、太鋼集團……都一度由于缺煤而面臨部分停產。
據某電力公司人員透露,以山西省為例,所有電煤合同完成率已達到110%,而其他產業供煤合同的完成率更高,有的地方超過130%。更重要的是,煤炭企業在與鋼鐵、建材和化工等企業的交易談判中所處的地位更主動,而且利潤空間更大,而且這些產業相對電力更市場化,貸壞賬相對更少。
針對這一問題,山西省副省長靳善忠在訂貨會上特別強調,“各單位顧全大局,講究策略,把握形勢,積極應對,密切配合,統籌組織好這次煤炭訂貨工作。……一是要正確看待國家上調電價與提高煤炭價格的關系;二是要處理好量和價的關系;三是處理好計劃內和計劃外的關系;四是處理好電煤和其他煤種的關系;五是處理好省內省外與國際市場的關系;六是處理好眼前利益跟長遠利益的關系。”
煤企爭得主動
但一些電力從業人員并不認為靳善忠的講話就是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保證,“盡管國家有關單位都做出了一定的表示,但畢竟這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博弈,政府只能起到建議和協調的作用,是否執行還在于企業對于自身的定位。”這一說法被認為說出了此次電力參會人員的共同心聲。
“如果電煤得不到保證,就不能保證個人的正常生活與企業的正常運轉,失去了用電的主動權,‘電老虎’橫行,難保帶來個人或企業的損失。”一位社科院的法學專家認為。煤價的提升也影響了電價,在這次訂貨會上,政府有關人士透露,從2004年1月1日開始對全國省級以上電網調度的燃煤機組上網電價一律提高每度0.7分錢(含稅),用以解決2003年/2004年度煤炭價格上漲對發電成本增支的影響;對于終端消費市場,工業用電每度將上漲0.8分錢。
“國家當初分拆電力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形成競爭降低電價,但分拆一年后的結果卻是進一步提價,似乎有些事與愿違。而且提價平衡了煤電之間的矛盾,卻加重了用電企業和個人的負擔。而事實上,這個方案是不是真的能解決現在的‘電荒’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
“用電是國家大事,在現在完全市場化的局面并沒有真正形成的過渡階段,國家有責任來統一協調這個資源調配的問題。”國家電力投資公司的一位高層表示。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盧軼男
記者觀察煤業大興土木就能“救世”?
“重慶市永榮礦務局很多人都轉移到萬盛去了,因為永川、榮昌一帶的煤已經開發殆盡。”一個在永榮礦務局工作了20年的老員工告訴記者。
永榮礦務局是重慶市內最大的市屬煤炭企業之一,早期直屬煤炭部,80年代末下劃到四川省,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后劃歸重慶市管。
“早在90年代中期,這里的好些礦就已經不能再往深里挖了,因為可以用的煤已經挖得差不多了。現在重鋼又大煉鋼鐵,大量需要煤,這里重新復產的地方都是原來的小礦井。新的煤源在萬盛,但那里的煤資源跟榮昌的相比不是一個檔次。”老員工說到過去挖出的煤,眼里滿是自豪。
國家能源經濟研究所的專家表示,中國從有工業以來,煤就是最重要的動力能源之一。
盡管中國煤資源豐富,但并不意味著用之不盡。像永榮礦務局這樣面臨優質礦井枯竭、需要重新開發煤源的企業還有許多。
包括山西這樣的產煤大省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是整個中國煤炭產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根據國家有關統計機構數據顯示,中國70%的發電量來自火電,鋼鐵、建筑業的發展進一步加重了煤炭業的負擔。
據悉,今年1-10月,全國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16.5%;冶金行業生鐵產量同比增長19.19%,鋼產量同比增長22.02%;建材行業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6.5%;焦炭產量同比增長20.86%。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產品產量都在大幅度增長。
能源經濟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表示,“電荒”引發了“大挖煤”運動,也埋下了一顆能源地雷。
鏈接煤炭產量16億噸居世界首位
中國煤炭今年產量預計將達到16億噸,居世界首位。但目前中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世界其他產煤國家煤礦事故死亡總數,安全生產形勢仍相當嚴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一副會長濮洪九介紹,去年全國煤炭產量近14億噸,今年16億噸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原先規劃中2010年的水平。其中,電煤8.26億噸,比去年增加近1億噸,而往年電煤每年僅增加3000萬噸左右。濮洪九分析,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和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能源消耗強度較大。到2020年,國內煤炭需求將在20億噸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