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案例:農行千億扶貧貸款突圍張家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29日 09:2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孫銘北京、河北報道 機構撤并與貸款清收悖論 雖然張家口新放扶貧貸款不良率為零,但從總體來看,扶貧貸款作為農行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不良資產率仍然居高不下。 農行相關人士認為,扶貧貸款不良資產率高,與該項貸款的管理體制有很大的關系。1995年以前,扶貧貸款一直由農業銀行管理,1995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后,該項貸款劃歸農發行管理,但在1998年再次劃歸農行管理。而每一次管理體制的變革,都不可避免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 近年來農行相繼從農村撤出了部分機構,這雖然從商業上來看是合理的,但扶貧貸款的管理卻極為不利。張家口市扶貧辦主任高繼祥認為,“現在農行下面的腿少了,如果農行在縣以下有足夠的力量,許多扶貧貸款是能夠收回來的,因為扶貧貸款都可以找到明確的貸款人。” 農行機構人員改革后,扶貧貸款的管理能力明顯下降。以張家口市尚義縣為例,截止到2003年末,該行扶貧到戶貸款余額為3897萬元,分布在2632平方公里的27141個農戶中,而全行只有員工53人,負責到戶貸款管理的僅有9人,平均每個人的管理半徑為292平方公里,管理戶數為3015戶,清收人員一年轉一遍貸戶都困難,更難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 作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農行一方面要承擔扶貧貸款這樣的政策性業務,另一方面又要應對日益激烈的銀行競爭。從財務報表上看,農行的地位極為尷尬:在四大行中農行的不良資產率總是排名第一。市場經濟是無情的,市場競爭的力量不會因為農行的政策性業務而對其有所寬容。 對于商業銀行繼續從事這樣的政策性業務是否合適,現在還沒有定論。但是,從事多年農貸業務的王久華副處長認為,“如果能把政策性業務與商業化運做巧妙結合起來,這樣對商業銀行來說也并不是壞事情。” 今年11月,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呂飛杰親自到張家口調研,對張家口的信貸扶貧工作進行肯定。而在去年夏天,張家口迎來了中央黨校黨建部的7位教授,這7位教授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張家口的老百姓對共產黨充滿了感激之情。目前,中央黨校已經將張家口信貸扶貧的措施做為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的教學案例。 “扶貧”還是“扶富” 臨近年底,中國農業銀行農貸部的工作人員又比平時忙碌了很多。雖然如此,但仍有部分分行可能無法完成預定的貸款發放任務。“從河北分行的情況來看,完成今年扶貧貸款的任務已經是不可能了,主要原因是非典的影響,非典期間扶貧貸款的項目審批暫停了一段時間。”河北農行農貸處副處長王久華告訴記者,“但我們不會由于追求完成任務而忽視貸款質量。” 作為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無疑將追求商業利潤作為自己的經營目標,但是,扶貧貸款又是農行所不得不承擔的政策性職能。為了協調兩者之間的沖突,農行對扶貧貸款的發放方式嘗試進行創新,2001年以來,在河北部分貧困地區,農行一改將扶貧貸款切塊到縣、發放到戶的通常做法,而是重點支持了產業化經營的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 然而,這樣的探索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今年7月,一份反映“河北貧困地區扶貧資金難扶貧”的材料送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案頭,材料反映,農行對扶貧貸款的發放是“扶富不扶貧”,部分農戶和企業很難獲得扶貧貸款,扶貧貸款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國務院有關領導對此專門做了批示,農行也責成有關部門赴河北張家口進行調研。日前,調研結果已經遞交到國務院,國務院對農行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面臨政策性與商業性的雙重壓力,扶貧貸款每前進一步似乎都格外艱難。 扶貧貸款困境 扶貧貸款是目前農行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每年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的貸款數量,用于支持貧困地區改變落后面貌的一項資金。扶貧貸款的利率為2.88%,與基準利率5.31%之間的差距由中央財政補貼。扶貧貸款平均占到國家扶貧資金投入的60%,截止到今年9月底,農行發放的扶貧貸款余額已經達到950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余額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 而張家口作為河北最貧窮的地區,多年來一直得到農行總行的關照。張家口所屬的17個區縣中,有11個是國家級貧困縣,農行先后有多名干部在張家口掛職扶貧。張家口農行的數據顯示,該行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4億元。 過去在扶貧貸款的發放形式上,主要是扶貧到戶貸款,要求貸款總量70%以上都應該是到戶貸款。貸款的數量也是層層下達計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確定每年的貸款數量,然后確定各省的數量,以至各縣的數量,最后各縣再確定貸款給農戶。“這種到處‘撒胡椒面’的貸款發放方式,每家農戶一般是一兩千元,什么事情也干不了,農民也無力償還貸款。”張家口農行行長李志悅說。 以張家口的張北、沽源、康保、尚義壩上四個國家扶貧重點縣為例,1999年到2000年兩年間,四縣農行共向57832個農戶發放扶貧到戶貸款11165萬元,戶均1930元。沽源區沙溝鄉農民李滿清對此深有感觸,“我2000年的時候準備貸款買牛,但只貸到了2000元的扶貧貸款,一頭牛當時的價格是將近1萬元,這2000塊錢放在家里慢慢花掉了,牛也沒買成。” 在扶貧貸款的發放上,政府部門享有絕對的話語權。“扶貧辦列出需要貸款的名單,農行能做的只能是拿錢,否則就要承擔責任,農行成了政府的‘出納’。”張家口農行行長李志悅無奈地說。該行曾在康保縣調研中發現,有個貧困村在過春節時拿到了2萬元的扶貧貸款指標,通過抓鬮的形式給20戶每戶1000元的貸款用于改善生活。 這些扶貧貸款到期后都難以收回,形成了巨大的風險。據調查,張家口壩上四縣1999年、2000年發放的扶貧到戶貸款到期后回收率不足3%。四縣支行到戶扶貧貸款至2003年6月末余額為9745萬元,按五級分類標準統計,正常貸款僅為346萬元,不良貸款占比高達96.4%。 “不能讓扶貧貸款打水漂” “農行的扶貧貸款雖然是政策性的,但資金來源都是農行的,說到底都是老百姓的錢,農行不能將這些錢都打水漂。”河北農行王久華副處長說。 痛定思痛,2001年以來,農行開始探索新的信貸扶貧模式。河北農行與省扶貧辦、財政廳共同協商,在貸款規模上不再切塊到縣,由市分行統籌安排使用,在扶貧辦提供的項目中選擇,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扶貧信貸管理理念:在扶貧方式上由貸款到戶向效益到戶轉變;在貸款投向上由一家一戶向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基礎設施轉變,走產業扶貧、項目帶動扶貧之路。 這種新的模式最早在張北縣進行試點。張北有豐富的草資源優勢,農行通過支持乳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再由龍頭企業做擔保,向養牛戶發放扶貧貸款,具體步驟是:養牛戶向農行申請貸款,農行、養牛戶、龍頭企業三方簽訂協議,龍頭企業為養牛戶貸款做擔保,并負責提供配種、飼料、防疫、擠奶等配套服務,養牛戶全部入住養牛小區,所產鮮奶必須交給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貸款本息由龍頭企業在貸款戶交奶時收,分期劃轉給農行。 按照這種新模式發放的扶貧貸款,沒有一筆出現風險,都按時歸還了本息。“原來扶貧貸款是我們沉重的負擔,而現在不僅不是包袱,還是我們實現綜合收益的手段。”李志悅行長顯得非常興奮。 在張家口察北牧場,記者見到養牛大戶李滿清,他2001年貸款12萬元買牛入住養牛小區,經過兩年的時間,已經發展成為養牛20頭的大戶,個人凈資產將近50萬元。而在幾年前,他還為給兒子買藥需要的3元錢到處求借。察北管理區副主任安志鴻告訴記者,養牛讓農民看到了效益,“察北現在出去要飯的沒有了,連出去打工的都少了”。 “撒胡椒面”工程終結 然而,張家口的扶貧貸款新模式并沒有贏得一致喝彩。 新模式對縣級政府的利益觸動最大,原先扶貧貸款資金切塊到縣,每個縣都有一筆可以支配的資金,新模式卻將這筆資金徹底拿掉,由市一級農行統一安排資金,這樣有的縣可能多一些,有的縣就可能少一些,甚至沒有扶貧貸款資金。 有些貸不到款的農民也對這種新模式表示不滿。以前扶貧貸款指標來了以后,在貸款的分配上基本上是“利益均沾”,而現在有些大戶可以貸款十幾萬元,有些農戶就沒有辦法得到貸款。 今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高鴻兵到張家口調研,一些“利益受損”的人士紛紛訴苦,對扶貧貸款的新模式提出質疑。“你們說扶貧貸款難,到底難在何處?如果你們有好項目,貸款還難嗎?”張家口農行李志悅行長在參加調研會時慷慨陳詞,“以前的扶貧貸款打了水漂,那可是老百姓的存款,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是農行的失職。”李志悅的發言得到了高鴻兵的首肯。 對于有些人反映的貸款難問題,王久華副處長解釋說,“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將扶貧貸款‘撒胡椒面’,可能表面上看貸款容易了,但農戶還是什么事情都辦不了。現在有些農戶貸款十幾萬,形成規模化的養殖收益,再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這樣就達到了脫貧而不返貧的效果。” 在新模式下,農行發放的扶貧貸款不僅局限于農戶。農行總行日前剛剛批準了張家口察北圣元乳業有限公司4000萬元的扶貧貸款項目,該項目備受爭議之處在于,該企業是由山東青島圣元乳業公司這家私營企業投資的項目,扶貧貸款支持私營企業的發展,在當地還是一件頗為新鮮的事情。而該項目投產以后,將需要40000頭奶牛提供鮮奶,按每戶飼養10頭奶牛計算,將使4000養牛戶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