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緊張再調查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乎想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29日 08:47 《財經時報》 | ||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乎想象,由此導致電力供應緊張,進而產生缺煤的印象;而隨著“優先發展水電”成為一項政策,更為限制東部火電投資提供了依據;國家發改委暫不擔心出現電力投資過熱 本報記者張立偉 政府終于對中國普遍的電力緊缺做出宏觀約束。 本周三(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說,中國目前投資規模偏大,部分行業盲目擴張、低水平重復建設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區煤電油運供求矛盾突出等。他要求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大對某些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行業的調控力度,努力緩解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 此前一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表明中國將主要依靠開發本國的礦產資源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言外之意是,中國并不存在可能令世界恐慌的能源危機。 200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乎想象,由此導致電力供應緊張,進而產生缺煤的印象。事實上,發電用煤一直執行一年前簽訂的供求合同。而1998年開始的限制電力投資的政策,以及對于“西電東送”的期待,造就了供給的短缺。 增速與電力危機 2003年第一季度遭受SARS危機的時候,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都在擔心,保持世界最快發展速度的中國經濟將遭受多大的打擊。事實上,由于經濟高速增長,在保持發電量歷史最快增長速度的同時,全國先后有21個省拉閘限電。 輿論起初認為,是缺煤造成如此局面。但數據顯示,電力緊張的背后,更多的是需求超預期的增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最近表示:今年全國的發電量增長了16%,仍然不能滿足一些地方電力生產的需求,不是因為這個速度太低了,而是電力需求增速比這個16%還要高。 2003年是近年來用電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全年增長在15%左右,全國主要電網用電增速均超過10%。中國電監會缺電調查報告顯示,出現電力緊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預測存在偏差、電力投資增長速度放緩、新增裝機容量低于同期電力需求增長,導致供需矛盾加劇。 超計劃的發電導致過快地消耗了訂購的煤炭。為了維持電力供應,各電廠對煤的計劃外需求集中爆發,造成“能源危機”的假象,并間接波及到柴油等。 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中心的《煤炭經濟運行簡報》,截至10月底,今年全國累計產煤12.86億噸,同比增長21.41%,煤炭社會庫存處于“合理水平”。而有輿論把這種突發的供不應求炒作為“能源危機”,加深恐慌,甚至導致“貪婪的中國吞噬世界”的威脅理論。 為什么預測有誤 上周,國家統計局對全國5000家工業企業進行網上調查,重點是耗煤、耗電企業。負責調查的官員告訴記者,今年全國工業生產創下了199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25.3%,使今年前11個月的投資同比增長29.6%。這是歷史上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由于冶金、有色、建材、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重工業用電增長首次超過輕工業。 從區域投資方面看,今年1~7月的固定資產投資中,中央項目投資額下降8.9%,而地方投資增長41.6%。例如,內蒙古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1.8%,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公路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其發電量增長21.58%;江西省以33.18%的增長率成為中國發電增長率最高的省份,其固定資產投資以65.0%的增長速度名列第三。 以水電為主的福建省,10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水電增長-61.06%,1~10月累計-3.54%。一些過去有剩余電力外送的省份,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高出平均水平,也面臨電力緊張。這種電力銷售增長高于發電量增長的現象,在長三角地區同樣存在。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財經時報》分析,位于東北和華中的依托資源的老工業基地正在沒落,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依靠多年積累的財富,開始向高能耗的重工業升級。令人擔憂的是,東部并沒有能源、礦石等自然資源。由于國家政策限制東部投資火電,加劇了電力危機。今年浙江用電量缺口約為50萬千瓦,將令全年GDP少增加100億元左右,影響增長率約0.6個百分點。 “去除天氣的偶然因素,中國各地普遍過高的投資對電力需求超出想象。如果說對中國電力需求預測有誤,前提是沒有人準確預測中國今年如此高的固定資產投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說,“另一方面,多年來對電力投資不足,導致了供給不足! 西電東送與電力投資 中國解放初期每年發電量只有185萬千瓦,1987年達到1億千瓦,1995年3月達到2億千瓦,1998年達到3億千瓦,2002年達到3.58億千瓦,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電力消費國。 中國1995~1978年三年實現發電增長1億千瓦的世界最快速度,以及1998年實際電力需求增長僅為1%的數據,使政府做出“電力供應短缺宣告結束,出現電力工業相對過剩”的判斷。國家發改委官員近日告訴記者,亞洲“金融危機”和中國電力需求不足,使1998年成為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開端。這一年,政府開始通過審批權限制電力投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8年開始的限制電力投資的政策,導致2001年開始中國電力投資急劇下滑,而這個時期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目前,裝機容量12.5萬千瓦及以上的新建電廠,都要發改委能源司審批。 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升帳,“西電東送”成為西部戰略的重要工程。政府希望在水和煤炭資源集中的西南、西北和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的“三西”地區實施就地發電,并輸往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中國水利發電探明儲量為3億千瓦,蘊藏量為5億千瓦,而目前只利用了8000萬千瓦,在建4000萬千瓦。張國寶透露:“為了保證電力供應,全國每天運煤車皮達到4萬節,一年消耗15億噸煤!彪S著“優先發展水電”成為一項政策,更為限制東部火電投資提供了依據。 在浙江省,由于夏季缺電導致經濟損失上百億元,部分地方民營企業要求投資電廠,但未獲批準。寧波市政府抱怨中央政府仍然用計劃經濟的做法控制民間投資電廠。 對此,國家發改委高層最近在一場討論會上向投資者解釋:“電力是一種特殊商品,電力的規劃必須服從整體需要。中國煤炭資源在北部,西南水利資源豐富,而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并不具有這些資源,應該利用西部的資源滿足東部的需要。如果上海、浙江等地方自己建立更多的電廠,就不能使資源有效配置! 投資潮起 實際上,對于西電東輸的期待以及東部限制火電投資的政策,加劇了正在重工化的東部的電力危機。據國家電網公司數據,2003年新增發電裝機超過50%集中在華北、華南地區;缺電嚴重的華東新增裝機僅占14%。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告訴記者,“長三角電力投資增加少,一方面是他們沒有申請,另一方面我們也嚴格限制”。 但上海的一位專家向記者抱怨:“西電東送及三門峽水庫送電,是一個緩慢的增長過程——遠水不解近渴。如果過多依靠西部電力,尤其水電受天氣影響,將對東部經濟帶來不安全的隱患! 近來的電力緊缺已引起了政府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電力項目開工規模為2991萬千瓦,相當于中國“九五”期間投產項目的3/4。政府也調整了第十個“五年計劃”,未來三年,中國將每年增加250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較原先5.6%的增速提高很多。 多年禁錮電力投資的政策隨之瓦解。12月,記者獲知,浙江省計劃到2007年前確保1000萬千瓦的電力裝機投產,確保1000萬千瓦的電源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安排1000萬千瓦的預備項目進行前期工作。江蘇省宣布,目前在建電廠總規模1428.5萬千瓦,其中2004年計劃投產460萬千瓦。安徽省表示,將通過皖電東送工程,用17年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湖北省剛剛宣布,2010年前將建成1100萬千瓦電源項目,該省在能源工業方面將規劃36個項目,總投資1020億元。廣東、四川、重慶、山西等大規模的電力投資計劃也紛紛出籠。2004年,有西電東輸任務的內蒙古將迎來“電力高峰年”。 針對各地電力投資熱潮,記者近日問詢國家發改委“是否會出現電力投資過熱”?一位官員表示:“由于缺口很大,不存在這個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