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重慶12月23日電(記者王金濤 蘇海萍)我國自出現銀行信用卡十幾年以來,一直把擔保作為防范信用卡風險的主要手段。但今年以來,這種做法已經悄然改變。
長期以來,在我國辦張信用卡,銀行不僅要求客戶非直系親屬做擔保人,還要求客戶至少等待兩個月,其原因是銀行擔心客戶失信或利用信用卡進行金融詐騙。今年以來,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商業銀行紛紛推出符合國際慣例的信用卡業務,打出的旗號之一都是
免擔保。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較早開辦信用卡業務的銀行,也取消了要求擔保的硬性規定。“辦信用卡不需要擔保,不僅是因為銀行網絡技術的逐漸完善,更是因為社會誠信意識的回歸和法律的嚴厲約束。”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分行銀行卡業務部總經理夏浙平對記者說。
夏浙平說,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信用卡業務剛出現時,是需要擔保的,主要考慮到當時的風險比較大,而且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不強,針對的客戶主要是一些高收入人群。最初,由于銀行信息技術跟不上,信用卡業務大都在脫機情況下進行,卡片一旦丟失,銀行必須通知客戶和辦理網點取消信用卡業務,工作相當繁瑣。“但現在,信息技術足以支撐信用卡業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目前信用卡失信風險對銀行已經基本不構成威脅。”夏浙平說,“惡意透支的情況基本沒有,客戶失信的很少。”
信用缺失一直是困擾我國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但信用卡免擔保的現實已經向人們表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中國人的誠信度在不斷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