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醫藥購銷體制黑洞:耐人尋味的銷售白皮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26日 13:51 新華網 | ||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吳亮、馬昌豹 記者最近以藥商的身份,對醫藥購銷中的種種怪現象進行明察暗訪,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山西恒大制藥有限公司的幾名銷售人員,他們向記者展示了這家企業為營銷人員專門印制的“白皮書”,里面歸納總結了醫藥銷售中的種種“規律”和“酸甜苦辣”。 一些醫藥銷售人士坦承,藥品銷售是一個“骯臟的過程”。藥品銷售之黑,表面上是黑在部分醫務人員“吃回扣”上,但其根本原因還是黑在體制上,是一種“體制黑洞”和“體制腐敗”。 重復生產和虛高定價下的“體制怪圈” “今天新產品,明天新產品。拿來一看,全是老產品,唯一變化的是名字。如此推陳出新,換來的是同類競爭品種無限增多。想想看,真正新產品有幾個?”--《白皮書》摘抄 我國藥品生產缺少創新機制,大部分生產廠家生產的都是仿制藥品,這使得藥品生產領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愈演愈烈。山西恒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血寶注射液”,實際上就是“紅花注射液”,目前國內生產這個品種的廠家至少數十家。這還是好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僅“環丙沙星”全國約有近千家藥廠在生產,“左旋氧氟沙星”也有數百家企業在生產。福建省第二批全省藥品招標中,僅“阿莫西林”報名競標的企業就有83家,有一種“重組人的粒細胞集落因子”注射液,參與競標的企業有66家。作為醫藥大國的美國僅有醫藥生產企業200多家,而我國則多達上萬家。 藥品的虛高定價更是到了“離譜”的程度。仍以山西恒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血寶注射液”為例,物價部門給其定的零售價是每支14.5元,企業給經銷商的實際供貨價只有2.1元。不久前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第50屆藥交會上,記者發現大部分參與交易的藥品都能以“20扣率”(即以政府部門定價為基準打兩折)左右的價格進貨。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家:某醫藥集團生產的“澳來克”(加替沙星),國家計委定價138元,給經銷商的供貨價是“10扣率到20扣率之間”;北京某藥業有限公司打出“腦蛋白--超低價招商”的招牌,推出的“賽爾素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規格:5ml×5)批發價37.39元,而經銷商2.5元就可以進貨。 記者點評: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產品過剩加劇市場競爭,直接結果是價格走低。然而這種市場規律在醫藥行業不管用了,醫院參照物價部門制定的最高零售價來核定自己的藥價,誰的藥定價高,誰的藥“回扣空間”大,誰的藥就越好賣。于是,廠家就拼命找物價部門將藥品定價拉高,或者將藥品規格和包裝改一下換個名稱將價格拉高。這樣就形成了“重復生產--藥價虛高--回扣”的怪圈,醫藥生產和銷售陷入其中難以自拔。說到底,我國藥品生產準入和定價體制背離了市場經濟規律。 “醫藥不分家”使“回扣”難以得到根本遏制 “今天抓,明天抓,就連小孩也知道回扣藥,該要還要,一分不少,而且還在增加。” “你開報告會,我搞聯誼會;你專家講座,我權威發布;你贊助學術,我支持公益。更別提所有的‘地下工作者',林林總總。‘蛇有蛇道,龜有龜路’。”--《白皮書》摘抄 山西恒大制藥有限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將醫藥代表形容為“地下工作者”,他向記者道出一肚子辛酸:醫藥代表平時就像過街老鼠一樣。但月底我們成了“老板”,到醫院給醫生發“工資”去。 這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在吉林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附屬人民醫院,一位科室主任一天曾開出800支“絡血寶”。在這家醫院,開一支“絡血寶”,醫藥代表給醫生3元到3.5元,院長、藥劑科主任、管采購的、藥房入庫的都要打點一下,負責電腦統計藥方的也要打點,每一支藥要給藥劑科主任2元錢。 這種直接給回扣的方式,被中小型醫藥企業普遍采用,稱為“顯性回扣”。一些大的醫藥生產企業大都采取“隱性回扣”的方式,如贊助醫生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許多大醫院的負責人、藥劑科主任和醫生的“出國交流”日程表都排不過來。 記者點評:在現在醫藥不分家的體制下,很難從根本上杜絕醫生吃拿回扣,因為患者吃什么藥打什么針,是醫院和醫生說了算。反對進行“醫藥分家”改革的人士認為:目前國家給醫院的補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醫院“以藥養醫”的情況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就是將醫院藥房分離出來,醫生照樣會開有回扣的藥品。但他們忽視了一條基本的市場經濟規律,只要患者有了藥品消費上的選擇權,市場機制就會發生作用,就可以將虛高的藥價拉下來。至于其他問題,則可以通過配套改革措施來解決。盡快啟動“醫藥分家”改革已成為專家和群眾的共同呼聲。 多頭管理、“管辦不分”使監督機制形式化 “物價局備案、招標、藥事會、藥房、大夫、商業公司、衛生局、工商局,免不了競爭對手還來份舉報。各個擺平,花錢,花錢,再花錢。”--《白皮書》摘抄 記者曾對福建省一家醫院吃拿回扣的事件進行過曝光,來查處的部門涉及物價、工商、衛生、紀檢監察等,但誰也沒有查下去,最后不了了之。 藥品從生產到流通整個過程中,多個部門參與管理: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藥品生產和經營的審批、檢查,物價部門負責藥品定價,工商部門負責查處市場流通中的不正當競爭等,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查處醫務人員吃拿回扣,進入醫院環節后,則主要由衛生部門進行監督管理,想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則要經過醫保部門這一關。目前各地還普遍進行藥品集中招標,設立了“藥品招標委員會”。 衛生管理部門角色定位始終“說不清楚”。作為政府部門,其自然是“裁判員”,然而衛生管理部門又是醫院經營的直接參與者,和醫院的各種利益糾纏在一起。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衛生管理部門的一些干部和醫藥銷售人員關系很密切。如群眾反映,福建省衛生廳某職能部門一位副主任的妹妹就是福州市醫藥銷售市場上最大的“醫藥穴頭”(藥品代理商)之一,控制著部分新特藥的醫院銷售通道。 記者點評:多頭管理看似“婆婆”多,事實上容易造成職責不分,有利益的時候一哄而上,無利可圖則不管不問。在“管辦不分”的管理體制下,衛生主管部門事實上擔當著醫院“總院長”的角色,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其“自我改革”缺乏動力機制。要從根本上解決醫藥衛生部門的不正之風,首先要改變這種“管辦不分”的體制,讓醫院真正成為經濟實體,通過對醫院產權的多元化改造,讓醫院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完) 背景:醫藥購銷“行話”解讀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 吳亮、馬昌豹)在醫藥購銷領域,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行話”、“黑話”,外行人聽不懂,也很難搞明白。但這些“行話”可以反映出醫藥購銷領域許多耐人尋味的怪現象。從下面列舉的部分“行話”中可以看出,這個行業現在已經亂到讓普通百姓很難想象的地步。 扣率。按照政府部門的定價,藥品有批發價和零售價兩種。醫院售出的藥品一般在藥品零售價的基礎上再加15%的利潤。“扣率”即藥品批發價的折扣,如“30扣率”,即按某種藥品批發價的30%供貨,即俗話所說的打三折。在實際操作中,醫藥經銷商從醫藥生產企業拿到的藥品價格許多在“20扣率”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幾個點的“扣率”。從低得離譜的“扣率”中,可以直觀地看出藥品價格的水分有多大。 藥品穴頭。掌握藥品進入醫院通道的藥品代理商,一般一個地方都有若干個“藥品穴頭”,他們和醫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主管部門都有特殊的關系,可以打通各種“關節”。有的“藥品穴頭”自己開有醫藥公司,有的掛靠在某一家或者幾家醫藥公司名下。“藥品穴頭”一般代理著若干種藥品,手下有許多業務員(或稱“醫藥代表”)。福州市一家醫藥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連醫藥公司向醫院供貨都要找“藥品穴頭”幫忙,他們的“能量”很大。 招標找死。現在各地較普遍進行的醫藥招標一定程度上壓低了藥品進入醫院的價格,使得藥品經銷商給醫院和醫生的回扣空間受到擠壓,而回扣少了,藥品的銷量就直接受到影響,這就是業內人士所說的“招標找死”。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經銷商想出許多對付招標的招數,如將藥品規格變一下,或者將藥品名稱變一下,就可以進行“獨家規格”或者“獨家品種”的招標,造成只有一家競標的事實。一些經銷商還通過“公關”等活動,使招標價不致于被壓得過低。記者在調查時發現,福建省的中標藥品中,一些中標藥品的中標價仍然遠遠高于市場零售價。 二次公關。省級藥品招標只框定了可以進入醫院的藥品,這是藥品進入醫院的第一道門檻。要真正進入醫院,還要經過醫院藥事委員會的“確標”,確定最終進入醫院的藥品。一般藥品中標后,藥品經銷人員的下一步工作是到醫院進行第二次公關活動,想辦法“擺平”醫院藥事委員會的成員,即“二次公關”。 走醫院和走市場。目前,藥品購銷在事實上形成價格上的雙軌制,通過醫院銷售的藥品執行的是政府部門核定的零售價,通過市場平價藥店銷售的藥品執行的是競爭環境下形成的市場價。由于“零售價”中包含著“公關費用”,一般情況下“零售價”遠高于“市場價”。醫藥生產企業根據經營策略的不同,確定不同的藥品是通過醫院銷售還是通過市場銷售。一般藥品代理商和藥廠在進行談判時,首先確定的是代理藥品是“走醫院”還是“走市場”。 走票。一個“藥品穴頭”代理了某種藥品后,首先要找一家醫藥公司,通過這家公司走賬,這就是所謂的“走票”。通過“走票”,可以將低“扣率”拿到的藥品的價格拉高到接近藥品批發價或者零售價的水平,然后再供應給相關醫院。走票的公司要知道如何將賬目做平,完成回扣資金的“洗錢”過程。“走票”的公司收取一定的利潤提成。 躥貨。醫藥生產企業要完成一種藥品的銷售,首先要選定不同區域的代理商,并且要確保代理商在其“地盤”內是獨家供貨。由于不同代理商的銷售額不同,藥廠給不同代理商的供貨價也不相同。這種情況下,銷量大、能拿到較低供貨價的代理商就有可能將藥品銷到另一家代理商的“地盤”,這就是“躥貨”。為了防止“躥貨”現象的發生,藥廠一般都要制定嚴格的“市場保護”措施,甚至給每件藥品都印上水印編號,一旦確認有“躥貨”現象發生,就會給相應的代理商以嚴厲的經濟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