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衛容之 發自上海
滬港臺三地“上海銀行”間的抱團突圍意圖,將由“務虛”研討正式落實到八大重點合作領域,并由信用卡起頭“務實”戰略。這是記者從11月24日在滬舉行的第四屆“上海銀行”業務研討會上獲悉的。
八大重點合作領域包括:客戶融資、外匯業務、住宅及商業樓宇按揭、人民幣資金拆借、銀行卡、網上銀行、數據處理中心、信息交流與觀摩學習等。業內人士指出,滬港金融合作空間巨大,CEPA將大幅度提速三地“上海銀行”的戰略合作進程。
信用卡合作先行
上海銀行總工程師蔣洪向記者透露,在八大重點合作領域中,信用卡將率先推進業務。三地“上海銀行”已經就信用卡業務成立專案小組,通過了《滬港臺“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合作議案》。根據《議案》,三家銀行采取共同發行“同名卡”方式,各自發行標識和名稱相同的信用卡,并將取名“上銀通”。目前,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已在接洽VISA和MASTERCARD等國際發卡組織,就共同發行銀行卡一事進行細節談判。
此外,三家銀行還擬在網上銀行、住宅及商業樓宇按揭等金融產品中實現突破,在持續完善和優化過程中確立同業領先優勢。
據悉,兩年前,上海銀行優先接受香港上海商業銀行的參股投資,后者持有上海銀行3%的股份。在三家銀行合作前,上海銀行也通過申聯國際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業銀行的股份,而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也持有香港上海商業銀行57.6%的股份而占據控股地位,從而也間接持有上海銀行的股份。這種直接或間接的交叉持股關系,實現了以資本為紐帶的高層次合作,也為三家銀行進一步推進實質性戰略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抱團突圍借力CEPA
三家“上海銀行”能夠在上海實現三方合作的新突破,得益于CEPA和兩岸三地持續向好的經貿關系。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徐風指出,三地“上海銀行”順應了三地經濟、金融發展的潮流所趨,三行走區域合作道路,是參與全球化、實現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和現實選擇。
“上海”品牌銀行間的合作,為開拓滬港金融創新產品,在同業中引發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為實現客戶從香港到上海匯款當天到賬,上海銀行在上海商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協助下,設計了“滬港臺匯款直通車”,創造了同業該項目匯款的最快速度。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嘗試了在外匯貸款方面的合作。香港上海商業銀行成功收購了上海銀行為偉新(上海)時裝有限公司提供的120萬美元的外匯貸款,這不僅是三行金融業務創新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迄今上海市中資商業銀行的首筆境外外匯貸款對外轉讓交易。此外,上海銀行還與香港上海商業銀行聯手合作,在香港推出“香港人士在滬購房個人住房貸款業務”。
蔣洪說,CEPA為三地“上海銀行”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契機,三地“上海銀行”的實質性合作將會在此平臺上更顯活躍。
相關鏈接
2000年,與上海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香港上海商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與上海銀行協商,共同確立“構建滬港臺‘上海銀行’全方位戰略合作關系”。
上海銀行在內地同業中首家成立以港臺企業為目標客戶的營銷窗口———“港臺業務部”,三年來,存款余額達26億元人民幣,累計發放貸款近70億元人民幣。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和臺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也分別互設了“臺灣業務部”和“香港業務部”。
《國際金融報》(2003年11月25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