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采取特別保護條款
記者:你可以介紹一下美國剛剛通過的對華進口紡織品的“防范保障措施”的相關情況嗎?
夏納:我們理解紡織品的問題對中國是很敏感的,對美國也同樣是貿易領域中的敏感
問題。美國是在本周一作出的這一決定,它是《中美入世協議書》的一個重要部分。
這里值得提到的一點是,保護條款不應該是用來阻礙貿易的,而只是用來限制暫時性的貿易增長速度。就在去年一年內,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一種紡織品增長了260倍。
我們的保護條款實際是以現有的貿易水平為計算的基數以7.5%作為年增長率的默認值如果下一年較上一年的貿易增長率超過7.5%那么特別保護條款就將對其采取措施進而加以限制。因此特別保護條款并不是要簡單地削減貿易,而只是在現在的基礎上把短期貿易增長的速度限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關于特別保護條款的很多細節問題,比如貿易年增長率、具體的限制標準等,將會在中美雙方進行正式的雙邊會談中進一步商討,但是我們還未確定雙方正式磋商的時間表。
記者:如果按照《中美入世協議書》的內容,采取特別保護條款的前提是: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是否對美國構成“進口潮”,進而擾亂美國市場。那么,請問美國是依照什么標準來做出判斷,進而采取特別保護條款呢?
夏納:作為《中美入世協議書》的一部分,特別保護條款與自由貿易、公開透明、無歧視的WTO的原則是一致的。這一條款是根據進口領域內的貿易突增狂潮來制定的,具體來說,我們有一個特別委員會提出請愿書,接著商務部會針對每份請愿書做一個市場調查,最終的決定建立在正式的市場調查基礎之上,并依照既定程序而作出的,而且其中的具體政策和條款也是基于對市場情況更為深入的分析制定的。
我相信這一調查過程會逐步公諸于眾的,但是要經過商務部,可能現在還不行,關于何時可以得到這些分析你可以詢問大使館的新聞處,或許在進行正式磋商的時候。我只是被告知這些市場調查會被公布,但是否會在網上公布,我并不確定。
(據本報記者從美國大使館新聞處了解,截止到11月21日,其新聞處工作人員對這份調查報告也尚不知情。)
記者:正如您剛才所說,這一特別保護條款是一個為期一年的暫時性政策,那么一年以后呢?如果到時候美國的紡織業仍然感到所謂來自中國的“壓力”,此類請愿或是保護條款是否又會提到議事日程?
夏納:對紡織品的特別保護條款是以一年為期的政策,7.5%只對未來的一年有效。特別貿易保護條款要做的僅僅是限制一年之中相對于前一年的進口增長速度,即針對進口猛增的狂潮。一年后的情況我們很難確定,如果需要再設定此類增長率的默認上限,那么就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再作決定。
記者:中美貿易近來一直是熱點問題。近日,中國派出第一支赴美采購團,并對美國進行了60億美元的采購,但是幾乎就在美國提出紡織品限制條款的同時,中國也取消了原定派出的第二支赴美采購團,您對此有何看法?
夏納:中國政府和企業是根據他們自己的興趣和利益進行選擇,這是他們自己的決定。關于中國派出采購團的問題,如果考慮到中國在過去20年內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雄心和計劃,就不難理解,為了與很多國家建立健康的貿易關系,中國進行著大量的投資,而美國又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我們可以看到,中美雙方都在為雙贏的局面作著一系列的建設性的努力。
中國在知識產權與WTO履約上取得進步
記者:請你介紹一下此次來華的主要行程。
夏納:這是我第三次到北京,本次訪問是我們正在進行中的與中國的商務對話的一部分。此次訪問中,有半天的時間是關于知識產權問題的雙邊會談,半天時間是關于更廣泛貿易的對話,四天時間是關于知識產權問題的圓桌會議,還有與吳儀副總理的午餐會。
此外,我還去了青島,和海爾公司的高層人員共同參觀,更多地了解中國的企業。我對產權的問題更有興趣,海爾公司每年申報和取得600多項專利,是一個積極的創新者,我認為這次參觀很有意思。
我也有機會和很多在這里經營的美國公司深入探討他們關心的問題,包括如何在中國成功地經營和發展。
記者:你如何評價中國在知識產權和履行世界貿易組織承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夏納:在知識產權方面,中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同時,中國還需要在更廣闊的領域對知識產權進行更充分的保護。我得知,吳儀副總理將主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國政府和領導人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將會使得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越來越好。
在中國履行WTO條約方面,我們更關注一些具體的環節。比如在貿易和分銷權方面,到明年年底,(根據條約)在華的美國公司及其他所有外國公司,就應該有權可以自由進口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并按照他們希望的方式在中國境內銷售。那么具體的書面規章是怎樣的,我們認為這也非常重要。讓人高興的是中國政府已經向相關企業進行了咨詢,這樣政府可以更加了解哪些領域是需要引起特別重視的。有一些領域我們已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看到了顯著的進展,比如最近中國剛剛對我們的汽車企業宣布他們將有直接的進口和銷售權。這是WTO條約時間表的頭一條,我們非常欣賞中國方面的這種實質性努力。
此外,我們還了解到,在電信業的3G技術問題上,將會實施雙方(中美)的現場試驗,而我們的企業希望中國能采納他們的技術標準,這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總的來講,在許多方面我們都看到了進展,我想說,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雙方取得了進步。
記者:關于3G技術的問題,美方關注的是什么,在此方面您又看到了什么?
夏納: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應該通過競爭來選擇一種技術標準,當然目前3G還不是一個最終的選擇,但我們認為引入技術標準上的競爭將最終有利于中國,因為在競爭中你可以獲得創新,消費者獲得更多的選擇,還有更多的機會。
我們看到中國宣布要進行現場試驗,以檢驗具有競爭性的不同技術標準。現場實驗是作出最終選擇的必要階段,我們認為這一試驗是達到最終目的的重要進步。
·社評·
解決中美貿易糾紛我們更需要什么
正當美國舉國上下為最近出現的國內經濟復蘇的強烈信號而擊掌稱賀之時,一片令人擔憂的烏云,再度襲來。
美東時間11月17日,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下屬的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袍服及胸罩實施紡織品限制措施。該措施一旦正式生效,上述三類產品的進口,將只允許較前一年增長7.5%。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01年以來,中國對美出口的這三類產品中,袍服增長了905%,胸罩增長了382%,針織布則增長了28000%。
準確地說,這項限制措施目前還只是美國政府提起的一項請求:向中方提請重新設限磋商。按規定中方需在收到請求后30天內安排磋商,磋商期限為收到請求后90天內。若期限結束仍無結果,美國可以單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美國的限制措施正式啟動,可能在短期內引發各WTO成員國之間的仿效風氣,從而對國內紡織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并可能在長期內影響該行業的結構調整。
近幾年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不斷產生齟齬,但在實踐層面,國內上至相關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下至利益直接牽涉其中的眾多企業,都未能設計出一個更透明、更易操作的應對程序。而針對2004年美國大選前反復出現的這股“貿易保護主義”浪潮,一整套更靈活、更有開創性和執行力的應對機制,恰是我們當前以及今后最為迫切需要的。
細解此次紡織品受限事件,在有關紡織品貿易糾紛的信息發布程序上,似有不夠及時、透明、公開之嫌。這次風波表面上是“突如其來”,其實早已在醞釀:2002年9月5日,代表了美國36個州的紡織業從業群體利益、由17個行業協會組成的“紡織行業聯盟”,通過美國紡織品制造商協會(ATMI),向CITA正式提出申請,試圖首次啟用“紡織品特別保障機制”,對我國包括針織布、胸罩、袍服、手套、布織箱包共5類紡織品提請重新設置配額。
代表著1500多萬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從業人士利益的部分行業協會,為此也幾次率團前往美國開展了溝通、解釋工作。可惜這段時期內,公眾從行業協會這一管道,得到的信息少之又少。
而信息交流上的不及時、不主動、不充分,正是以往中國對外貿易糾紛屢屢被動失利的一個重要因素。
本報曾于去年12月、今年7、8月份,對正在快速發展的中美紡織品貿易糾紛,做了長篇報道。當時的一個事實是,眾多本應負起召集紡織企業、進行充分的對內對外信息溝通、有效協調國內利益團體一致行動等重大職責的行業協會,在巨大而急切的公眾信息需求面前,往往選擇了“閉門會議”。
相比之下,美國的利益團體,開展游說活動無疑是富有效率的:去年9月以來的一年多時間內,“紡織行業聯盟”為了保持對政府的壓力,不斷發動各自所在協會的數以十萬計的會員,向其所在地區的參、眾兩院的議員們寫信或發電子郵件,游說他們盡快通過限制申請。
11月17日,是美國政府是否接受這項申請的最后期限,紡織行業聯盟的游說活動,也在10月29日達到了一個高潮:當天有代表了36個州的165名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聯名寫信,督促美國政府啟動特別保障機制。
這個事例,強烈支持了一個常識:信息渠道的暢通、透明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貿易機制是否健康、透明。
長期以來,國內在對整個外貿行業的管理上,存在著權力過度分散、職責不明確、管理混亂的局面。舉個為人所熟知的例子,直到現在,就美國兩大可樂公司的濃縮液定價問題,還要接受相關部門和多個行業協會的“指導”。
問題的癥結在于,雖然原則上已經非常明確,要將政府權力從一般性競爭領域退出,但現在的實情是,仍有眾多大大小小的行業協會,或明或暗代行著“政府”的權力。而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管理機制上,這些脫胎于計劃經濟時代各司局的行業協會,仍多少殘留著舊體制的烙印,無法真正承擔起市場經濟中亟需的反應靈敏、執行有力的中介組織的使命。
在新一屆政府力倡的務實精神推動下,商務部等部門為應付對外貿易糾紛激增的新形勢,通過設立產業損害調查局、公平貿易局等新機構,有效地集中了原本分散的管理權;另一方面,現實也在更強烈地要求政府,目光向下,更深層次地放權,將原本屬于企業的權力,交回給企業。
對于剛剛開始調整定位的一干行業協會來說,或許它們應該學習這樣的例子:就在不久前,一個由溫州打火機廠家等自發組成的溫州煙具協會,在商務部新組建的公平貿易局等機構的協助下,牽頭集體勝訴了歐盟反傾銷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