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 袁梅 發自上海
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心的現象:信貸增長過快,某些產業出現過熱的跡象,通貨膨脹初步顯現。11月19日,美國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博士在上海的“2004年中國(上海)金融形勢分析會”上建議從銀行系統改革入手。
尼古拉斯·拉迪說:“銀行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最為重要,中國的銀行一直在前進。但這兩年信貸擴張是前所未有的快,壞賬增長有所抬頭,使銀行系統非常脆弱,必須要及時改革。”
尼古拉斯·拉迪認為,信貸增長非常快,但信貸的質量卻令人擔憂。投資的支出增長很快,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與1992、1993年的情況相似,特別是在房地產和地方基礎設施的投資過度。經濟出現過熱,信貸擴張的后果已經開始顯現,一些行業的庫存增長在加快,房地產的存量在上升,房地產存量是不良貸款率一個很好的預計數,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上升。
尼古拉斯·拉迪為銀行的問題開出了藥方,他說:“首先要加強銀行的治理,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信貸文化,銀行改制為股份制公司,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市加強對銀行的監督。但現在銀行上市的步伐太匆忙了,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發放更多的貸款,1年后,我們會發現不良貸款率還會上升。”尼古拉斯·拉迪稱,要降低不良貸款,銀行必須要有更多的競爭,特別是來自于資本市場的競爭。
中國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來消化銀行的不良資產,尼古拉斯·拉迪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將銀行的不良資產大部分都轉移到資產管理公司,展示了銀行改善信貸狀況的能力。但這里也存在著不良資產轉移太快,銀行可能依賴這一系統的風險。
利率自由化是改善銀行信貸風險的又一個藥方。尼古拉斯·拉迪說:“中國需要更靈活的利率給風險定價。如果實現利率自由化,銀行就可以根據信貸風險來決定信貸利率,對風險進行分極評估。從長期來看,儲蓄利率下降是一件好事情,人們會有更多的消費意愿,銀行在信貸上的壓力也會減小。”
對于現存的銀行不良資產,尼古拉斯·拉迪建議,除了通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外,可以通過在資本市場上來出售債務,這有利于對銀行進行約束。
中國人民銀行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月度統計數據顯示,央行一系列宏觀金融調控措施的政策效應開始顯現,當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106億元,年內首次出現少增,貸款增加趨勢有所減緩。
尼古拉斯·拉迪表示,信貸增長過快與銀行的經營理念有關,中國的銀行體系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形勢不容樂觀。
《國際金融報》(2003年11月20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