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東北亞銀行”籌備起步 天津成選址熱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17日 07:48 《財經時報》 | ||
出資方基本確定為中日韓三方;持股比例大致思路是“基本持平,中方稍多”;中日韓三方已經分別成立籌備小組 本報記者于勇 以“服務東北亞經濟”為主旨的“東北亞銀行”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敦斀洉r報》 “東北亞銀行”的籌備,同時意味著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邁出了重要一步。 持股比例大致持平 10月底,為期三天(28、29、30日)的PECC(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內部會議在天津召開。此次會議匯集了來自政府官方、民間和產業機構的代表。會議開始時設定了三個主要議題,而據知情者稱,最后達成共識的只有一個,即籌備成立“東北亞銀行”。 PECC是一個由太平洋區域國家和地區的產、官、學界人士組成的非官方性國際組織,現有包括中國在內的22個成員委員會。PECC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推動、提高太平洋區域金融合作,幫助成員組織實現金融市場的規范化和國際化。 上周五(11月7日),一位參加此次會議的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天津的此次會議將討論的重點放在了東北亞經濟合作問題上。會議設置了三個議題,包括設立一個為東北亞地區中小企業展示的展廳;成立一個投資機構,為成員各方服務;第三個就是討論籌建“東北亞銀行”的必要性。經過三天的緊張討論,最終的結果是“前兩個議題被基本否決”,最終形成一致意見的是籌備“東北亞銀行”。 一位參會人士透露,東北亞銀行的資本規模并沒有確定,但出資方基本確定為中日韓三方;持股比例大致思路是“基本持平,中方稍多”。比如中方占出資額的34%,日韓各占33%。 目前,中日韓三方已經各自成立了“東北亞銀行”籌備小組。中方的籌備小組由三人組成,其中一位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外事務的部門,一位來自非政府的經濟專家。記者暫時沒有證實另一位成員的身份。 但也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金融法規對中外合資銀行有諸多的限制,而成立這樣一家合資商業銀行,自然也不例外。 “東北亞開發銀行”的最初構想,產生于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洪與他的中國同事。在1991年9月的PECC天津會議上,韓國前總理南德佑獨立提出建立“東北亞開發銀行”的建議,并在后來的許多國際會議上得到了支持!皷|北亞開發銀行”曾經將職能定位于為東北亞開發建設的基礎設施融資。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設立開發銀行的計劃遇到了阻礙。隨后,設立東北亞商業銀行的計劃被提出。 企業期待 據稱,今年這次PECC會議之所以選址天津,另一層含義就是未來的“東北亞銀行”可能落戶在此。天津金融業歷史悠久,有發展商業銀行的基礎。但天津市有關部門對“東北亞銀行”落戶問題的態度還不清晰。 籌劃中的東北亞銀行將自己定位于“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其主要宗旨則是為東北亞地區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 一位參加上月PECC會議的人士說,會上透出的信息表明,在保證一個外方股東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東北亞銀行”對其他出資者將不做限制。他說,中、日、韓三國在銀行中的份額將基本持平。目前,三國的企業家和金融機構對于投資這一銀行“態度踴躍”。 還有專家指出,若作為地區性銀行,擬建的“東北亞銀行”應該具有符合三方利益的決策機構和符合市場規律的管理機制。銀行應該吸取亞洲開發銀行在經營管理上的經驗教訓,按照“合理科學”的原則進行機構設置和經營管理。 11月初,韓國前總理南德佑對“東北亞銀行”的職能作出了另一種詮釋。他指出,對于東北亞尚待開發的地區來說,當前最緊迫的問題是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這些基礎設施包括高速公路、鐵路、管道、航空運輸、海港及港口設施、電信系統、可靠的能源生產及輸送系統、供水和廢水排放設施等。而僅靠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提供的金融資源,遠不足以滿足這些融資需求。因此,應當成立一家地區銀行,創造條件使私人資本通過貿易、投資、技術轉讓等,在該地區開發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通過這家銀行,在國際市場上吸引更多的資源進入本地區。 他還認為,“東北亞銀行”將對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轉賬形成補充。在此過程中,它還將為國際債券持有人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購買新的“東北亞銀行債券”,完成資產組合的多樣化。 “10+3”框架下 市場人士更愿將“東北亞銀行”的籌備看作“東北亞經濟合作邁出的重要一步”。 今年10月7日-8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了第七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及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晤。其間,中、日、韓三國領導人發表“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為政府和非政府間的合作提供了架構。這份文件由中方倡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日、韓領導人共同簽署。這是三國領導人發表的第一份三方合作文件。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東北亞銀行”的籌備也被看作是對上述重要動向的一種回應。據了解,“東北亞銀行”的籌備將在“10+3”框架協議下運作。 “10+3”指東盟與中日韓三國從1997年開始建立的定期會晤機制。但今天的“10+3”意義正在發生變化。專家指,除了定期會晤意義,主要指他們之間的區域合作。在這個意義上,此前,“東北亞自由貿易區”也曾被提及,但更多時候還只限于話題,缺少實質性行動。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2002年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三國之間的相互貿易增長超過了三個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增長幅度。 另一方面,中國、蒙古、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而東北亞各國,特別是在亞洲經濟中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中國、日本和韓國之間,缺乏有效的金融合作機制,難以為東北亞地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補給。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升級與發展東北亞地區的基礎設施,將在未來15~20年內每年投入70億美元,而現存的國際發展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的最大上限,離這個要求還有約50億美元的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