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WTO與中國:北京國際論壇”的最后一天,依然是權威云集、聽者踴躍。權威人士從不同角度對WTO與中國關系的精彩闡述使人們不僅對加入WTO以后的中國貿易前景充滿了信心,也更加感受到了貿易全球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唐雙寧:提高銀行競爭力已成關鍵
“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存在四大主要差距。”昨天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WTO與中國:北京國際論壇”上提出,要縮小這些差距就要標本兼治全面提高中資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而“提高四家國有銀行的競爭力已成為中資銀行應對WTO挑戰成敗的關鍵。”
唐雙寧表示,中外資銀行最根本的差距體現在公司治理結構上。我國現行銀行業脫胎于傳統體制下政府主導性的銀行體制,許多銀行業金融機構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特別是四家國有銀行,長期以來扮演著第二財政的角色,政銀不分,基本執行國家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所有者缺位和直接銀行家的缺位,與真正市場化的貨幣金融企業相比仍然相差甚遠。
再有,中資銀行資產質量低下,不良貸款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據了解,到今年九月末,已實行五級分類銀行業主要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為18.7%,其中四家國有銀行為21.4%,政策性銀行是18.1%,股份制商業銀行是8.4%。相比之下,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率要小得多,花期銀行和匯豐銀行分別只有2.7%和3%。
另一方面,中資銀行資本充足率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國有銀行中只有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基本達到了銀監會要求的8%的水平,而股份制銀行中也只有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民生銀行幾家達到這一要求。唐雙寧表示,中資銀行資本金比例偏低,表明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不強。他進一步透露,許多中資銀行盈利水平不高,有的甚至虧損。
唐雙寧還表示,中資銀行的業務大多局限在存貸款領域,金融創新能力遠不及外資競爭對手,這也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中資銀行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加入WTO后,外資銀行打破了過去由中資銀行獨霸天下的局面。唐雙寧提出在WTO的過渡期內,要縮小與外資銀行的差距,就要標本兼治地進行綜合改革,提高綜合競爭力。他特別提出:“提高四家國有銀行的競爭力已成為中資銀行應對WTO挑戰成敗的關鍵。”
世行官員:中國紡織品出口將上升100%
“2005年由于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中國的服裝出口將上升100%,這也將為紡織服裝業增加50%的就業機會。”世界銀行貿易發展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威廉·馬丁預測紡織品出口配額的取消將是加入WTO帶給中國最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將在2005年到來。
威廉·馬丁在對中國的研究中發現:“一直以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壓力,主要來自于出口配額的限制。到2005年的時候,將有一個關于紡織品出口配額取消的安排,我相信到時中國服裝出口將上升100%,紡織服裝產業雇傭的勞動力也會上升50%,同時由于生產的不斷發展,對于原材料的需求也會不斷地上升。”
“但是由于其他國家也意識到紡織工業的重要性,并開始對紡織工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期提高本國相關產業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威廉·馬丁提醒中國必須看到周遭的變化。他還特別提到了中國紡織品面臨的很頭疼的大問題——反傾銷和保障措施。他指出“中國成為反傾銷措施很大的受害者。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針對中國的所謂的特保條款,現在它成為讓人很擔心的事情,盡管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發生過對中國實質性的制裁,但是畢竟這個風險是存在的,一旦中國出現出口的增長,就可以對中國援引這樣一個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