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崔毅 沈陽 哈爾濱報道
進入10月,以盡快建立區域電力市場為標志,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改革的艱巨性也隨之顯現。
9月底,東北電網公司正式掛牌。然而,這一在東北地區建立中國第一個區域電力市場
的“壯舉”,卻無法掩蓋電監會推遲這一市場試點開始時間(原定10月1日)的事實。
原因很簡單:時至今日,在東北地區,無論是電源還是電網企業,對于這項旨在“打破省間壁壘,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電改重要舉措,都還憂心忡忡。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與沉重的歷史包袱,如兩座“大山”,壓在了即將啟程的東北區域電力市場肩上。
為什么選擇東北?
電改一年來,廠、網逐步分開,各省電力公司除保留一些調峰電廠外,基本演變為省電網公司。然而,競價上網工作卻進展緩慢,原因之一便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尚未形成,而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正是形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步驟。
由于東北地區發電能力相對全國而言較為充足,具備形成統一電力市場的必要條件,而且,1998年前,以東北電力集團為標志,東北地區曾經形成過統一電力市場的雛形,因此,選擇東北試點區域電力市場,就寫進了電監會今年的工作日程表。
在東北地區,1940年代成立的東北電管局于1990年代改組為東北電力集團,初步實現了電力系統生產、調度的區域化管理。1998年后,以“省為實體”為核心的機構改革,使電力業務分省下放到黑、吉、遼三省電力公司。東北電力集團也“蛻變”為原國家電力公司東北分公司(簡稱“國電東北分公司”),管理范圍縮小至位于東北地區的內蒙古東部各電廠、調峰用水電廠及五個“超高壓局”的50萬千伏主網架電網的運營。
如今,旨在建立統一的東北區域電力市場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走了“回頭路”。然而,時過境遷,電源企業、三省電力公司和國電東北分公司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葛,使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出師不利”。
電源企業:我們要與電網“平起平坐”
東北地區主力發電企業黑龍江電力股份公司(龍電股份,600726)相關負責人,對即將建立的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充滿困惑。
“作為發電公司,我們永遠只關心三件事:成本、電量和電價。成本,我們可以控制,而電量和電價,我們均要受制于人。”
所謂電量,即:每年每臺機組的發電量,其一般以發電利用小時來衡量。由于電力產品的特殊性,每臺機組每年的發電量要在年初由各省經貿委核定,而不可能由電廠根據機組能力自行決定。“由于電量的核定完全在人為,因此,地方保護主義顯現得淋漓盡致。”
據了解,龍電股份持有的哈爾濱第三發電廠擁有的兩臺60萬千瓦機組,為國內正在運行的最大機組,但其平均發電利用小時僅3400~3800小時/年。今年,在黑龍江省電力需求平均增長兩位數的情況下,也僅達到4000小時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省內許多10萬千瓦以下小機組的發電利用小時卻達到了4000~5000小時/年。常識告訴我們:無論技術經濟性能,還是環保效益,大機組都明顯優于小機組。
對此,黑龍江省政府相關人士滿臉苦衷:“約占全省電力裝機容量40%的地方電廠、自備電廠等,吸納了大量就業,對于社會穩定功不可沒,我們不能不照顧。”
如果說,電量安排上,地方政府確有難言之隱,那么,電價的制定上,電源企業更感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廠網分開后,省電力公司管理全省電網,雖說上網電價由物價部門核定,但電網卻千方百計予以降低。”黑龍江省某電廠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介紹,由于年初的電量安排明顯偏向于小機組,并經常超過其極限發電量,于是,每到年底,省電力公司便將小機組無力發出的那部分電量,“無償”撥給仍然“吃不飽”的大機組,當然,上網電價被壓至0.13元/千瓦時以下。大機組明知被“宰”,可與其機組因無電量分配而停轉,不如低售價發電,后者畢竟可以回收微利。
例如:黑龍江省電力公司全資擁有的富拉爾基電廠(配備6臺20萬千瓦小機組)每臺機組的年平均發電利用小時達5500小時,而哈三電廠的兩臺60萬千瓦大機組每臺每年卻不到4000小時。而哈三要想多發電,就必須接受電網提出的低于物價部門核定上網電價50%的交易價格。
此外,龍電股份目前的平均上網電價為0.284元/千瓦時,正在進行競價試點的10%電量電價為0.186元/千瓦時。而真正的區域電力市場建立后,按計劃將有20%電量用來競價。因此,明年東北區域電力市場運行后,龍電股份的利潤情況并不樂觀。
而同是電源企業,不同的地理位置,境況也不盡相同。由于遼寧省電力長期供不應求,因此,對建立統一的東北區域電力市場,其態度消極。原因很簡單,市場統一后,黑龍江、吉林的低價電將大量擠占遼寧市場,嚴重威脅其境內電源企業的生存。而電源企業一旦經營不善,其產業鏈條上游的煤炭、運輸企業,將損失慘重,不利于遼寧本地經濟發展。
電網企業:主輔分離,難于上青天
自電改以來,就備受詬病的電網公司,面對建立東北區域電力市場的大勢,也感到了改革之難。
按改革方案,9月底成立的東北
電網公司由原國電東北分公司改組而來,形成未來區域電力市場中管理電網的區域電網公司。目前的黑、吉、遼三省電力公司,下一步將陸續改組為省電網公司,作為區域電網公司(東北電網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管轄各省內電網。
然而,這下一步改革,絕非易事。
“最大的難點在于各省電力公司的輔業剝離工作。按電改總體方案,省網公司必須專職管理、經營各省內電網,已有的其他一切職能都要去除。”遼寧省電力部門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然而,目前,僅遼寧省電力公司就擁有10余家經營狀況欠佳的電建、修造、貿易等輔業公司,還辦有3所學校及多家職工醫院等社會職能,非主業從業人員共2萬人左右。因此,短期內非主業人員安置與債務清償的壓力極大。
來自東北電網公司的統計顯示,全區有共40余家輔業單位需要剝離,主要包括:電建企業(火電施工企業)、修造企業(為發電企業配套)、學校(主要是中專、技校等)、職工醫院、設計院等,涉及人員共45萬人。
“前些年,由于電力及相關行業是塊‘肥肉’,各省電力公司業務與人員迅速膨脹,一些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現在,想要剝離它們,談何容易?”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接收這些屬于電力公司的長期置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專業公司和社會職能,無異于為自己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沈陽市一位政府官員索性直言道:“少數效益好的企業,我們可以考慮接收,對于富余人員,我們也無能為力。”
此外,省電網公司與區域電網公司的資本關系,也困擾著東北電網公司負責人。
“由于三省電力公司過去都或多或少地承擔了地方政府管電的職能,而在下一步輔業剝離工作中,顯然仍要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們傾向于將三省電力公司改組成我們的子公司。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的各項工作獲得所在地政府的支持,更可以加強他們的責、權、利意識,有利于改革的穩步推進。”東北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電監會:建立區域電力市場須平衡眾多主體利益
對于建立東北區域電力市場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各種矛盾與問題,電監會相關官員表現冷靜。
“無論如何,我們以建立區域電力市場入手,打破目前普遍存在的‘省間壁壘’后,再全面引入競價上網機制的思路是正確的。當然,統一電力市場的建立,意味著多方既得利益的調整,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利益主體眾多的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必須慎重考慮,穩妥進行。”這位官員對記者說。
事實上,東北區域電力市場的建立,涉及眾多主體的利益平衡問題,其中包括電源與電網企業之間就電量分配與電價制定上的利益平衡;同一地區電源企業之間就電量分配的利益平衡;以及不同地區電源企業之間市場交易規則的利益平衡等等。
“總之,電力資源只有在更大范圍內配置,才是合理的。電改不是不考慮地方利益與歷史包袱,但事關電力行業百年大計的電力體制改革,不可能因為個別地方的地方利益與個別企業的歷史包袱,而停滯不前。”這位官員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