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原破例接受了《財經時報》專訪,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內地媒體的專訪,條件是,不能拍照
本報記者 劉騰
“你問10個上海人,9個不知道銘源集團。但提起‘香特莉’則10個上海人9個會知道
”。“香特莉”是一家西餅店的名稱,在上海有著20多家連鎖店,一年的利潤不過1000多萬元,但它的背后卻潛藏了一家在資本市場和實業領域野心勃勃的企業——上海銘源集團。掌控這家民營企業的是上海的姚原、姚涌兄弟。
根據《新財富》去年對內地400位富豪的排名,姚原姚涌兄弟以3.4億元人民幣的資產列第276位。主營房地產和生物技術。此間又有消息傳出,姚氏兄弟將以大手筆在北京收購一家擁有500張病床的醫院。
多年來,姚氏兄弟一直刻意躲避著新聞界的追逐,但顯然,已經在證券市場顯身的姚氏兄弟很難回避公眾的關注,此番,銘源集團董事長,兄長姚原破例接受了《財經時報》專訪,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內地媒體的專訪,條件是,不能拍照。
商戰如棋局
姚氏兄弟自1995年創業,1998年1月8日組成銘源集團。2002年,銘源集團在上海百強私企中只名列第14,而今年已躍升至第6位。僅僅8年的時間,銘源集團達到了銷售收入逾1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超過15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目前銘源集團旗下公司在15家以上,涉獵多個行業,除了占銷售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務以外,還涉獵食品、IT業,包括生命科技在內的醫療服務行業,農業生物技術和汽車制造。銘源集團控股收購了原來的國有企業——上海萬象汽車制造公司,生產中高檔客車,計劃年產量4000臺。此外,銘源集團還參股民生銀行(600016),以持股3181萬股,占總股本2.30%的比例,列民生銀行股東第14位。
俗話說“商戰如棋局”,做企業也需要走一步看三步的眼光。這句話在姚原身上可以尋得最好的注解。姚原喜下圍棋,且棋力過人,得到過業余圍棋6段段位。姚原回憶,其對圍棋的摯愛始于大學期間,幾近是癡迷。現在姚原每天都要下圍棋,如果周圍沒有對手,實在難熬,就在網上下,姚原管這叫“過過棋癮”。“網上5分鐘一盤棋,我在網上段位是4段。”他說。
接近姚原的人士說,姚原和原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九段是好朋友,經常和陳祖德、聶衛平在一起下棋打牌。“與陳、聶這樣的9段高手下,對方讓我3子、4子、5子的情況都有。”姚原坦陳無論在修養還是在棋力上,他最佩服的棋手是陳祖德。最令姚原得意的是,兩年前去臺灣訪問,與臺灣四大公子兼臺島圍棋高手之一的沈君山有過一次對弈,姚獲勝。
據1998年起即跟隨姚原的集團副總余惕君介紹,在公司里姚原要求中高層干部座位都要面朝東方。余來自上海市計委,剛來銘源時習慣面南背北坐,姚原見了說:“你肯定習慣了政府機關的坐法,我們這是辦企業,最好面對朝陽,可以每天吸取新的力量。”
今年47歲的姚原,畢業于上海華東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年輕時,姚原曾在農場工作過5年時間。畢業后在上海市的一家企業當了兩年工人。20世紀80年代初,國內恢復律師制度,姚原參加律師考試,在上海市司法局下屬律師事務所工作過一段時間。
正是律師的工作讓姚原得到了機會。因為當律師期間的朋友關系,姚原開始以管理者身份為朋友打理企業,涉足領域包括工廠、飲食及娛樂,據海外媒體報道,經手企業的資產由30萬至400萬元不等。
姚原回憶說,最開始的一家企業是管理一家藝術沙龍。此后,姚原代朋友管理的4家企業后來都發展不錯,為此,姚原開始持有這些企業的股份。
經營的成功使姚原產生了信心,他覺得,與其“玩票”,不如當成主業。1995年,姚原接手了上海黃河路一家新加坡商人經營虧損的食品企業——香特莉食品有限公司,它成為銘源的前身。
1995到1998年這段時間,銘源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餐飲、貿易和廣告等第三產業上,到1998年年底,銘源集團銷售收入不過億元左右,而總資產也才3億多元。1998年后集團開始了第二次飛躍,進入了汽車制造、房地產和醫療領域,企業高速增長。
2000年前后,銘源集團曾在北京得到了一塊不錯的地,準備做房地產業務。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姚氏兄弟決定出讓此地。出讓土地不僅使集團獲得了上千萬元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因為在北京做業務的機緣,銘源得到了參股民生銀行的機會。
銘源并不是民生銀行的原始股東,因為受讓了其他公司的股份,銘源成為民生銀行上市前的第14大股東。據介紹,當初銘源以2元多的價格收購的民生股票,現在至少可以賣到6元多,回報可觀。現今銘源不但不想拋售股票,還有意再買進更多股份。
姚原現任集團董事長,弟弟姚涌任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
購殼星島
2002年7月12日,銘源集團宣布,以1.638億港元收購星島集團(0233,HK)74.5%的股權,星島集團以擁有“世界第一華文報紙”——《星島日報》而聞名,同時以每股0.524港元的價格,向余下25.5%的小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請求。兩者相加,姚氏兄弟以2.199億港元的代價掌控了星島集團,并在去年9月將其改名為銘源控股。此舉使迅速崛起的銘源集團走上資本市場的前臺。
“收購星島集團這個殼并不是我們特意挑的,而是對方有意出讓。”銘源集團人士透露。
《星島日報》原來的東家胡仙已經早在2001年年初將星島集團主要資產賣給了泛華科技(1105,HK)的所有者——有“香港煙草大王“之稱的何氏家族,這樣,何氏家族手中就有了星島集團和泛華科技兩家上市公司。何氏有意將其中的一個出讓給急欲在港上市的銘源集團。
銘源集團得到星島集團的殼是分兩步來進行的。首先銘源集團從泛華科技手中買下整個星島集團,包括商業印刷業務和出版業務,以及少量的物業。之后,泛華科技再從銘源手中回購《星島日報》。回購再分兩步進行,先于2002年4月回購商業印刷業務,再于同年8月回購出版業務,交易總值1.459億港元。最終,傳媒業務被剝離出星島集團這個殼,而原來裝在星島集團內的物業則留給了銘源集團。
何氏家族之所以沒有直接將原《星島日報》的媒體和印刷業務直接剝離到泛華科技,而是等待銘源集團收購了星島集團后再行回購,投行界人士指出,原因其實很簡單。何氏家族這樣做可以避免在自己的兩家上市公司間有“左手倒右手”的嫌疑,以免引起港交所的調查。
得到《星島日報》這個殼以后,銘源集團將上市公司改名,并為上市公司置入兩項房地產業務。香港銘源控股公司副總裁王斌介紹,由于星島集團原來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物業零零散散,銘源控股擬將其剝離,現在已大部完成。
移師北京
銘源目前則是緊緊盯上了在內地剛剛興起的生命科技產業。今年7月,銘源集團以增發4500萬港元股票的形式收購了內地最大的生物芯片企業之一——上海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數康)。由于上海數康的生物芯片產品在國內同類研發機構中第一個獲得了生物制品一類證書,他們的產品可以快速檢測多種疾病,銘源控股即成為可以生產和銷售這類產品的第一個開發商。
上海數康及其下屬湖州數康擁有的投資包括4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投入和6000萬元人民幣的銀行貸款,雖然貸款是否完全到位尚有疑問,但銘源控股以增發新股的形式用價值4500萬港元的股票收購了上海數康,應當算作一筆不錯的買賣。
雖然上海數康自建立以來一直虧損,但王斌顯得非常樂觀。他表示上海數康去年全年營業額已經做到4000萬元,毛利2000萬元,已經運轉良好。
現在上海數康已經和中國人保下屬的中國太平人壽達成合作意向書,此協議可銷售芯片20萬片。生物芯片產品最終的售價是300多元/片,雖然考慮到出廠價會低一些,但20萬片銷售量也可給上海數康帶來數千萬元的銷售額。而據銘源人士透露,上海數康即將和泰康人壽簽訂協議,也可帶來幾萬的銷量。有這二三十萬銷量保底,銘源對生物芯片業務寄予厚望。
現時,兄弟倆的第二項更大的投資行動已經半遮半掩,即將亮相。據《財經時報》得到的消息,此次姚氏兄弟欲以數億元人民幣的重金,在北京投資民營醫院。
“其實,早在3年前我的一位顧問就向我建議投資醫院。”姚原承認。但因為對這一領域不熟悉,姚氏兄弟并沒有想投資。后來,姚原在與一些大公司如中信、上實集團的接觸中發現,他們都對醫院感興趣,遂開始仔細考慮這一領域。拿下星島集團的殼資源后,因為需要往上市公司中裝入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姚原圈定了經營醫院這一方向。
香港銘源控股副總裁王斌表示,未來上市公司將收購若干專科醫院,主要地點是北京和上海。收購的醫院將被定位成較高檔的醫療服務企業,目標顧客是大約年收入六七萬元人民幣的白領。“在醫療領域我們本身并沒有力量和經驗,目前,我們正和外國的一家醫療管理集團進行緊張的談判,雙方極可能簽訂合作計劃。”但王斌不愿透露這家集團的名字。
消息人士透露,銘源集團還計劃在上海收購一家擁有150張床位的專科醫院,而在北京收購一家擁有500張床位的中型醫院,最晚明年見分曉。
“如果收購一家擁有150張床位的醫院,將至少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以此算來,如果收購有500張病床的醫院,銘源控股至少要出資數億元人民幣。”一位知情者這樣說。業內人士估計,這樣規模的醫院投入至少在2億元人民幣以上。
據香港媒體的報道,銘源控股希望收購的是一家眼科醫院和一家心臟專科醫院,銘源控股執行董事錢禹銘表示,收購醫院的目的是為了和現有的上海數康的業務相配合,由于資金需求較高,不排除會以發售新股方式來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