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存利率驟降五成 8000億郵政儲蓄殺奔金融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17日 07:2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孫銘 北京報道 一切都是意料之中,一切又仿佛都在意料之外。
9月1日,央行發出通知,宣布自2003年8月1日起,郵政儲蓄新增存款轉存人民銀行部分,按照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令郵政儲蓄最為擔心的降低轉存利率問題,終于在一夜之間突然降臨,仿佛入秋來一場不期而遇的狂風暴雨,讓人措手不及,而又冰冷刺骨。 以1年定期存款為例,其年利率為1.98%,而目前準備金存款年利率不過1.89%,較以往4.131%的轉存利率低了一半還多。這意味著,郵政儲蓄如果將吸收的1年定期存款轉存人民銀行,不僅沒有超額的收益,還將為此倒貼0.09%的利差! 郵政儲蓄曾經享受的高轉存利率,自此只能成為甜蜜的回憶。 郵儲最后的“瘋狂” 風起于青萍之末。市場中似乎總有些先知先覺的人士,往往在關鍵時候能吃到最后的豐盛晚餐。 7月底,山東菏澤。 與郵局工作人員相識的人突然獲悉,只要往郵政儲蓄存入1萬元的定期存款,除了應得的利息外,還將當場獲得100元的“獎勵”。在此之前,郵局亦曾偷偷給予“獎勵”,但獎金是60元。這次郵局大幅提高獎金數額,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傳十,十傳百,當地存款出現了大規模的“搬家”運動——每萬元100元的獎勵,畢竟是個不小的誘惑。 “搬家”并沒有延續多久,進入9月份,當地郵局已經基本停止了對儲戶發放獎金。 聯想到9月1日央行的通知,事后有人分析,可能是郵政儲蓄系統提前感覺到了央行會調整轉存利率,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吸收存款,爭取多趕上高利率的末班車。因為這次央行出臺的政策只是針對新增存款,而對于8月1日以前的郵政儲蓄轉存款,仍然按照原來的利率支付利息。據悉,在全國不少地區,都出現了類似山東菏澤這樣的高息攬儲事件。 經過7月底的“瘋狂”,有業內人士分析,郵政儲蓄應該有個跳躍式增長。按照國家郵政儲匯局公布的數字,截止到去年底,郵政儲蓄已經達到7369億元,比2001年新增了1457億元。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目前郵政儲蓄余額也早該接近或突破8000億元大關。實際上最近幾年,郵政儲蓄一直呈井噴式增長,2000年期末余額為4578億元,2001年為5912億元,2002年扶搖直上至7376億元。郵政儲蓄在存款市場的份額在去年底已達8.48%,成為僅次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第五大吸儲大戶。 郵政與央行的博弈 郵儲一直是央行的一塊“心病”。 早在2002年11月,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即在“長安論壇”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郵政儲蓄的轉型,一是考慮降低其在央行的轉存利率,二是逐步讓郵政儲蓄自主運用資金。銀監會成立后,劉明康主席也曾表示,要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對郵政儲蓄機構的體制、發展方向、業務定位和立法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辦法。 監管層如此表態,一則為郵儲計,二則也實有不得已的苦衷。 對郵政儲蓄支付高額存款利息,已經成為央行沉重的財務包袱。按照8000億元和4.131%的利率簡單推算,央行一年就要支付給郵政300多億元的利息。即使央行將這些資金以最高一檔再貸款利率(3.24%)轉貸給商業銀行,也仍然要承受0.891%的貼息損失,利差損失高達70多億元。 “目前的郵政儲蓄轉存政策,實際是國家在對郵政部門給予高額的補貼。”知名郵政專家顧聯瑜說,當初設立郵政儲蓄,是在嚴重通貨膨脹的形勢下,將其作為回籠貨幣的一個手段。1986年,中國人民銀行與郵電部聯合下發《關于開辦郵政儲蓄的協議》,郵政儲蓄業務獲準開辦。同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通過,郵政儲蓄業務遂成為郵政企業的法定業務之一。 最初的郵政業務,實際上是郵政部門代理人民銀行經辦儲蓄。操作程序為:郵政儲蓄部門扣除必要庫存現金后,把收儲資金全額上繳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對其按月支付代辦費用。1989年11月,央行與郵電部再次聯合下發《關于進—步辦好郵政儲蓄的通知》,規定從1990年1月1日起,郵政儲蓄由郵政部門代人民銀行辦理吸收存款改為自辦,與人民銀行的關系由繳存改為轉存,郵政儲蓄收入由代辦費改為利差。自此,人民銀行對郵政儲蓄的高額補貼,作為固定關系沿襲下來。 無心插柳柳成陰。孰料數年之后,曾經作為“副業”的郵政儲蓄,竟成了郵政部門主要的利潤來源。國家郵政儲匯局資料顯示,2002年,郵政儲蓄實現業務收入175.55億元,而同期中國郵政的全部營業收入也不過510.3億元。實際上,郵政儲蓄收入在整個業務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已從1998年的24.6%上升到2002年的35.65%。“郵政儲蓄一般占到郵政收入的1/3左右,而對利潤的貢獻率則更高。”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郵政發展研究中心的楊海榮教授說。正是由于郵政儲蓄在中國郵政的特殊地位,任何與之相關的舉措,都會遇到強大阻力。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郵政的上市問題討論已久,如果將郵政儲蓄分拆出去,中國郵政很可能仍然是虧損的,它的上市將變得遙遙無期——2002年,中國郵政兼得國家10億元財政補貼和高額轉存利差,勉強實現利潤1.25億元;而若繼續將它留在郵政體內,其政策性補貼色彩無疑需要大大淡化。 “中國郵政要上市,必須首先解決郵政儲蓄的問題,否則靠補貼獲得的收入怎么能算是正常的收入來源呢?”顧聯瑜說。 資金運用開閘 硬幣總有正反兩面。 這次改革方案中,在“斷奶”的同時,央行終于對郵政儲蓄的資金自主運用開閘放水。文件明確規定,“從2003年8月1日起,郵政儲蓄新增存款由郵政儲蓄機構自主運用。” 根據文件,經國家郵政局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并獲批準后,郵政儲蓄機構可以進入銀行間市場參與債券買賣,也可以與中資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辦理大額協議存款,與政策性銀行進行業務合作,開展部分中間業務。此外,郵政儲蓄機構還可依程序申請成為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承銷團成員。 不過央行有關人士介紹說,資金自主運用并不是沒有任何限制,譬如郵政儲蓄不能直接發放貸款,否則的話,郵政儲蓄就變成銀行了。 很顯然,在新增存款只能享受1.89%轉存利率的情況下,郵政儲蓄資金不會再有上存央行的強烈沖動,央行的財務壓力可望因此減少;同時,銀行間市場將增添郵政儲蓄這個資金的強大供應方。 有專家分析,這個方案也將從根本上改變郵政儲蓄的盈利模式。由于要承受資金運用的風險,郵政吸儲動力亦會理性回歸,而郵政部門的匯兌收入、代理收入將獲更大發展。顧聯瑜也表示,“郵政要想得到發展,必須改變單一的贏利模式,實現收入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