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石東/文
對于中國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基地華北制藥集團(以下簡稱華藥)來說,2003年是個多事之秋。首先是春節過后易帥,59歲的前任董事長、黨委書記呂渭川辭去了在公司的領導職務,由51歲的常幸接任。隨后華藥就不斷被卷入了各種傳聞之中。2003年8月31日,華藥董事長、黨委書記常幸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的一間會客廳里接受了《財經》的專訪。雖然剛從官場出
來不久,但常卻沒有多少“官氣”,對于各種敏感問題均坦然作答。
傳聞
此前兩天,華藥的控股子公司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600812)剛剛公布了2003年中報。上半年完成銷售收入173529萬元,實現利潤總額31668萬元,凈利潤17081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4.23%、113.52%、98.64%。公司每股收益為0.15元,已經高于2002年全年每股0.11元的收益。中報公布后,華藥股價即相應上漲。但是市場在叫好的同時,該公司應收款高居不下仍然引起一些證券分析員的憂慮。
“這個問題正在積極解決。”常幸介紹說,華藥的情況比較特殊,并不是像外頭一般形容的那樣,集團公司將上市公司當作了“提款機”。華藥集團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主要是1997年華藥配股時形成的。集團公司當時承擔了很大一部份配股額,本來華藥正準備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然而,第一輪路演還沒來得及進行,突如其來的亞洲金融危機使上市成為了泡影,這導致集團公司的現金出現了緊張。近兩年,華藥一方面籌集現金,一方面把集團公司形成的一些優質資產轉給上市公司。
常幸接任華藥董事長之后,一個流傳最廣的傳聞是華北制藥集團與石家莊制藥集團的合并將有突破性進展。常幸的從政背景是引發這一聯想的一個重要原因:來華藥之前,常幸是河北省經貿委的副主任。
對此,常幸的回答非常明確,“這是關心華藥的人的猜測或期望,但目前兩個公司并不具備合并的條件。”
他認為,華藥與石藥之所以沒有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動力不足,一是兩個企業的產品結構相似,互補性不強;二是兩個企業的文化差異較大;三是石藥的核心企業是香港的上市公司,華藥的核心企業是國內的上市公司,兩公司合并以后資產要發生重大的變化,在實踐中操作難度很大。
呂渭川的辭職也引發了媒體的多方猜測。常幸解釋說,調整華藥領導班子是省委根據華藥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慎重決策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華藥領導班子年齡結構不合理,高管層年齡老化,需要逐步年輕化。常幸強調,呂渭川是曾經為華藥作出積極貢獻的人,省委組織部領導在華藥中層干部大會上對其作出了全面的評價。對呂渭川神秘去職、因經濟問題被“雙規”等傳聞,常幸表示,他認為這些說法沒有根據。
改制
宣布任命的第四天,常幸就在公司開始了地毯式的調研,準備制訂新的公司戰略規劃。面對已經變化的消費市場的結構,華藥明確提出了新的目標:“在繼續保持抗生素傳統優勢的基礎上,要適當調整產業結構,加大非抗生素的比重。”
華藥2002年累計實現利稅97.2億元,上交國家利稅73億元,已經是當年建廠投資額的近百倍。但常幸對于華藥的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在他看來,盡管華藥有輝煌的過去,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從行業領先地位跌落下來,許多兄弟企業后來居上。常幸認為,除了產品結構要逐步調整以外,華藥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是建立市場營銷網絡。
“現在到華藥,是否是一個好時機?”這是《財經》一開始就拋給常幸的問題。“對企業來說,時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機遇的內功。”常幸表示。
常幸所指的“內功”之一就是改制。他認為,華藥之所以在競爭中失去領先位置,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華藥集團公司國有獨資的運營與管理模式,已經嚴重地不適應醫藥市場的激烈競爭。
首先啟動的是人事制度的改革。四月份,華藥將集團公司16個機關部室精簡為11個,每個部門一把手都實行競聘上崗。這只是改制的一小步。目前,公司正在著手薪酬制度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同時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根據計劃,公司將在兩年內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實現產權多元化。母公司子公司都要改制,但重點是在母公司,“因為三個層次里,母公司的體制最不合理。”
目前,在上市公司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藥集團占了59.87%,河北省投資經貿公司有500多萬的股權,再就是社會流通股。下屬分公司,有相當一批屬于外資合資企業。但是華北制藥集團的母公司卻是國有獨資。在常幸看來,這是必須盡快改變的狀況。他強調,“國有股比重降到多少要看合作者的情況,我們可能同意外商相對控股。”
在產權多元化同時,資產重組也是當務之急。“重要的是解決企業辦社會的問題。”常幸透露,目前華藥所屬學校、醫院的分離,地方政府已經給予了比較明確的支持,大概在2~3年的時間內有望解決。其它附屬企業,也將進行產權改制,轉變職工身份。
對于未來的合作者,華藥設定的標準第一條就是必須是志同道合者。常幸解釋說,華藥的優勢在制藥,所以無論怎么改,投資方向一定不會變。因此在引進戰略合作者時,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研發能力。“我們并不缺錢,我們在銀行還有大量的授信額度。我們希望的是通過改制,為華藥的產品結構調整提供制度支持,爭取在兩三年時間里將華藥帶入一個新的良性循環。”據悉,目前華藥已經在接觸有意向的投資者。
在增資擴股之后,華藥是否會建立新的融資管道呢?“我們有這樣的考慮,但這是下一步的事。”常幸說。
華藥正在為未來開辟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