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3日電(記者 毛曉梅)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魏迎寧近日說,目前我國發展員工福利計劃的市場潛在空間很大,保險業要發揮專業優勢,開拓這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魏迎寧在烏魯木齊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團體保險論壇上介紹說,在發達國家,企業建立員工福利計劃,為員工提供諸如退休金計劃、團體人壽保險、醫療費用保險已經非常普及。
而商業保險公司是員工福利計劃的主要提供者。
資料顯示,在美國福利支出占工資的比重達41.3%。在我國,隨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團體員工福利的需求日趨成熟,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在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方面政策的支持日益明朗,員工福利計劃呈現出市場化、商業化發展趨勢,一個成熟的員工福利市場也將形成。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說:“選擇員工福利計劃為突破口,就是希望保險業轉變經營觀念,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繁榮團體保險市場。”據預計,企業年金市場規模將達到每年1000億元左右。
-小資料:員工福利計劃
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文輝介紹說,從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員工福利計劃(Employee Benefit)是指企業為員工提供的非工資收入福利的“一攬子”計劃。
它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1)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法定計劃;(2)企業出資的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人壽保險、意外及傷殘保險等商業保險計劃;(3)股權、期權計劃;(4)住房、交通、教育培訓、帶薪休假等其他福利計劃。
保險業所要發展的員工福利計劃特指上述計劃的第二類,也就是壽險公司以團體保險的形式,為企業員工提供的養老、健康、傷殘、死亡等風險保障型福利。
據保險業界有關資深人士介紹說,我國企業員工福利大致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
統包階段:在計劃經濟時期和改革初期,員工福利的主要內容幾乎囊括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方面,而福利形式是以物質為主,包括福利分房、公費醫療、免費教育等,保險費用完全由國家或企業承擔。
過渡階段: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渡階段,福利的形式主要是貨幣給付,其內容包括各種獎金、津貼、補貼和救濟金等。在這一階段,從企業到員工的福利意識明顯增強,但傳統體制的慣性還在延續,整個福利體系還未建立,因此經營效益較好的企業主要以貨幣的形式向員工發放福利。
目前,我國已基本經歷了前兩個階段,正在逐步走向綜合服務階段: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貨幣收入的邊際效用遞減,人們更注重生命健康,注重風險保障。同時,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逐步引入企業管理中。因此,這個階段企業員工福利的特點是向員工提供服務型的產品,包括意外傷害保險、養老金、醫療保險、旅游、帶薪假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