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業面臨“生死”抉擇 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4日 11:26 新華網 | ||
八月一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治理報刊攤派實施細則》,不僅千余種公費訂閱的報紙和行業報將受到影響,制止攤派發行及報刊人事的改革也必將波及更大范圍的媒體,有關報業專家日前評價,此舉必將加劇中國報業的企業化和市場化,標志著中國報業改革已邁入實質性階段。 《細則》出臺后,被稱為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國報刊“鐵腕”整治行動在全國拉開 二OO二年,中國報刊兩千一百三十七種。有學者認為,其中大約一千兩百五十種以公費訂閱為主的報紙在這次改革中受到的影響最大,而占據中國報紙總量半壁江山的千余種行業報業也將面臨“生死”抉擇。 河北大學媒介經濟研究所所長、媒介經濟學家曹鵬在采訪中說,長期以來中國報刊是典型的政企不分,往往政治宣傳沒有做好,卻又不是按照市場規則操作的企業。有些報刊甚至表現出不講質量和服務的官商特點;一些報紙出現嚴重的機關化、官僚化傾向,既不符合新聞規律,質量、效率也很難保證。而得到政策支持的報刊攤派發行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也顯然有悖于新聞出版事業的性質,報刊影響力、權威性、嚴肅性也因此大打折扣。 “現在的報刊市場秩序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近年來報刊市場的不正之風年愈演愈烈,而政企不分、報紙機關化正是這種情況的萬惡之源。中國傳媒市場很繁榮,但內里機制上有很多錯亂,如權錢交易造成的報刊無效發行等。” 曹鵬認為,該文件的出臺造成的最大的沖擊和影響就是讓中國報刊更加市場化,把市場中以前混亂的關系理順,主要是解決新聞事業中的政企不分問題。以前的報業整治是概念性的,這次已經涉及到實質性內容。 首先,推動了中國新聞傳媒的產業化、企業化和市場化,是前一階段報業集團化的深化。近年來各地報業集團的相繼成立,使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報刊治濫治散有了基本框架,小報小刊都可以分門別類地進入大的報業集團,此舉也必將導致中國報業集團化的加劇。 其次,推動報紙專業水平、報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報社內部從總編到編輯、記者的官員身份弱化了,會更加強報紙文字加工、讀者調查等方面的專業水準。 第三,過去報社領導以官員任命為紐帶,還是沿襲政府機關的做法。這次公務員不許兼任報社總編等人事制度的改革意義深遠,可以說涉及到了報業改革的根本,最大的好處是減輕國家財政負擔,這也是根治報刊散濫狀況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四,明確了所有權的問題,部委機關不再辦報,尤其是省一級的稅務、公安等職能、權力部門不再辦報。過去權力部門、政府職能部門把報紙當成商品,以工作的形式、政治的名義搞權錢交易,是很露骨的強買強買行為。 曹鵬預言,除了極重要的關鍵媒介,新聞單位的行政級別也將逐漸取消,變成真正的事業或企業。 《細則》規定,對未達到國家規定報刊出版質量標準的,或主要在本系統內征訂發行、讀者自費訂閱數量不足發行總量百分之五十的部門報刊,予以停辦。 對此,曹鵬博士認為,把報刊市場分為自費訂閱和公費訂閱不科學。自費訂閱作為概念其實不全面,應該是自愿訂閱,不一定要把報紙當作家庭個人用品來看待,因為公司企業訂閱也不是自費訂閱。有的報紙不是針對個人的,很難想象個人會購買指導政府采購的《政府采購信息報》。 這位資深報業專家認為,一味強調是否自費,掩蓋了事實的真相,一些有價值的報刊會受到影響。攤派是沒有生命力的,但不是公費與否的問題,體現在報刊市場最重要的是自愿購買,這也是對中國報業市場客觀評說的一個突破。(記者/阮煜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