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數錢費”:“實施細則”管得太微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20日 08:01 中國青年報 | |||
楊于澤 據《中華工商時報》8月4日報道,《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的草稿已經出臺,其中明確規定:個人單個儲蓄賬戶當天提取累計超過5萬元(含5萬元),商業銀行將收取不超過累計金額1%的費用;商業銀行為個人儲戶清點500張零鈔,最低收費為5元,每增加300張加收1元。報道說,草案正在向銀行界征求意見,10月1日之前將付諸實施。 這一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一些奇怪的反應。一些老百姓笑言:反正我既不會提現5萬元,也不會去存500張以上的零鈔,銀行要收費,盡管收好了;而北京和廣州的幾家媒體則公布了逃避收費的幾種備選方案,一位“商業銀行零售部總經理”甚至也傳授了一招兩式。 對于銀行收取“數錢費”,早有人出來打圓場,說銀行數錢費工費時,收取一定費用合情合理。他們聲稱,企業提供了服務,就要收費;銀行為儲戶數錢,就要收服務費。換句話說,中國的銀行原來一直都在向全國人民提供無償服務,而人民進銀行都是去蹭“免費的午餐”。那么,銀行又是靠什么建起那么多高檔大樓?銀行從業人員又是如何躋身中國的高收入階層?銀行與客戶之間,確實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但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客戶到銀行存款,他交給銀行的不是簡單的寄存品,而是金錢,或曰金融資本,銀行則可通過融投資活動獲利。國家在確定存貸款利率時,已經考慮了雙方利益的平衡,貸款利率大大高于存款利率,甚至有幾倍之差,因此,說銀行向客戶提供了服務,其價值也已經通過利率差得到了補償。從這一點來看,銀行提供的并非“免費服務”。 比較一下中國的保險業和銀行業,是頗耐人尋味的。保險業與銀行業同屬金融部門,兩者當前的理念、境遇、策略、市場行為卻是如此不同:保險業目前是買方市場,保險公司雇請大批推銷員,到大街、小區擺攤設點,深入單位、家庭做說服工作,多數時候都是勞而無功,按照“服務收費”的邏輯,確有向客戶收取“上門服務”費用的必要。但甭說收取服務費,就是保險推銷員免費上門服務,老百姓還直把他們往門外推呢。銀行的情況恰恰相反,其從業人員不但從不上街擺攤,從來都是坐等客上門,而且還要求“服務收費”。 銀行業收費的另一個理由,據說是“國際慣例”,“與國際接軌”。國際慣例一般要有國際性組織采取國際統一的行動,但國際上有收服務費的銀行,也有不收服務費的銀行,實際上并不存在銀行服務一定收費的所謂“國際慣例”。要說有“國際慣例”,那也只是:銀行服務可以收費,也可以不收費。去年在浦東,花旗銀行向小額儲蓄收取手續費,先是有人懷疑花旗銀行歧視中國窮人,后來又有人宣稱,向小額儲蓄收取服務費是西方銀行的通行做法,似乎給中國人上了一堂銀行服務的“國際慣例”課。實際上呢,美國有1.5萬家銀行,它們都有個性化的經營策略,面向不同的客戶人群。花旗銀行是行業巨頭,它的戰略是招徠大客戶、有錢人;而占絕大多數的美國銀行卻屬于社區銀行,做中產階級的生意,也有專做低收入者生意的,它們提供服務則未必收費。 花旗的做法證明銀行可以收費,但在一個充分發育的銀行業體系內,某些銀行對客戶存取款收取一定費用,必定另有銀行以不收費相號召。當一家銀行的服務要價太高時,有的客戶愿意留下來,有的客戶則選擇別的銀行作為合作伙伴。價值規律作為市場的杠桿,它不斷地調節銀行、客戶、資金的配置關系,平衡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利益分配。但是在我國,只有4家國有商業銀行,另外點綴著幾家股份制銀行及若干家城市銀行,總體格局是國有銀行壟斷經營,客戶選擇相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部門硬性規定銀行收取“數錢費”,這根本不是市場競爭的產物,而是直接干預市場。這種干預也不屬于宏觀調控,而是微觀的指手畫腳。而且由于客戶很容易逃避收費,這種干預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還有一種說法:中國銀行長期免費服務,導致效率低下,效益極差。現在外國銀行已開始在中國安營扎寨,中國銀行業面臨強大競爭,現在讓他們多掙點錢,增強體魄,將來好與花旗這樣的巨頭對壘。但是我認為,把中國銀行效率低下歸咎于長期實行的“免費服務”,實在牽強附會。眾所周知,銀行的壟斷地位,其本身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才是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