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虧損慘烈 2003家用空調市場遭遇滑鐵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8日 15:46 廣州日報大洋網 | ||
大洋網訊 8月8日這天的節氣像是老天下的一道秋殺令,北京悶熱的天氣似乎立時間變得清爽涼快了許多,奧體東門新張的國美店二層空調銷售廳。格力、美的、奧克斯等仍舊保留席位的品牌旁還貼著寫滿“降價、贈品”的彩報,像是此戰勝利者疲憊的旗幟。就連那些營業員也累了,看到筆者走過來甚至懶得上前搭訕,或許對他們來說,賣個把空調已經不會帶來什么效益獎金之類的東西。 今夏對很多空調品牌來講是最后的花季,從此它們將告別這個曾經浴血奮戰過的行業,另投他路。而那些劫后余生的企業此時恐怕也有點不忍清點自己的得失,即使是今年的銷售狀元,只要拿收入數字與去年比較一下,也會心痛不已。 從各大媒體的報道口風看來,今年是空調業最慘烈的一年,一種說法認為今年過去之后500多家空調企業中會死掉近200家,到明年市場才會平穩下來。但是筆者問到的幾位空調“游戲戰”知名的參與者卻都笑著搖頭,“洗牌剛剛開始,明年會更激烈,2005年才達到最低點。”美的空調國內營銷老總劉亮說。 家用空調生死牌已定 對于今夏空調市場陷入虧損困局的報道已經很多,但大多數都把這種現象歸咎于非典、冷夏等外部原因,而實際上,真正的“元兇”在行業內部。 劉亮說美的在兩年前就預測到了今年的結局,“因為生產空調太容易了,空調業要想向上發展就必須像彩電那樣經歷一個零利潤的洗牌過程,只要利潤空間沒有壓縮到最小,就會有雜牌廠家在生產,所以必須用價格戰把雜牌洗掉,剩下的企業才能向技術和質量方面謀求高層次的發展。說白了,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沒有金鋼鉆你就別攬這瓷器活兒。” 聽這話,即使美的算不上這場風暴的發起者,至少也是一個推波助瀾的,而科龍的董事長顧雛軍早就直言不諱地向記者承認他們今年“是給同行制造麻煩的人”。副總嚴友松更具體地說:“今年科龍是個挑事兒的,6月份打出1280元的物價一匹機廣告后就把今年的價位鎖死在這個沒利潤的點上了。從整個市場上最貴的雙效王,到最便宜的康拜恩,科龍平均降價近30%,幾乎平了保本點。” 嚴友松顯然沒有劉亮那樣底氣十足,科龍下此狠手就是希望早日終結這場戰事,他的話多少表達了準一線廠商的期盼心情:“到今年年底市場會完成第一步清理和整合,從無序競爭進入一個比較有秩序的狀態。市場前六七名將占到市場的70%。明年還會有第二步整合,真正實現一種相對平穩的格局。前四名占到60%的市場。” 對于今年的各家空調銷量,現在業內流傳著相去甚遠的幾個版本,但對于美的和格力的金銀交椅位置都一致認同。劉亮說如果今年整體在1300萬臺~1500萬臺之間的話,格力和美的會占到一半,也就是各家用350萬臺的份額,但他顯然有點夸大其辭,一位業內很資深的人士斷言,總量大概到不了這個數的一半。這樣看來還是嚴友松的話更可信:“銷量第一的還是美的,大約能達到180萬臺~200萬臺;格力在160萬臺左右,科龍的目標是150萬臺,LG大概能過100萬臺。春蘭、古橋、華菱、銀燕這些品牌如果想生存下去肯定會向區域性品牌收縮,而格蘭仕、長虹等品牌或許會做將空調部門轉產之想。” 在量上的勝負并不意味著真金白銀的收成,嚴友松坦白地告訴記者,科龍不可能從空調上賺什么錢。但有的人還不如科龍。奧克斯低于成本價的銷售,對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雖說今年盡顯了英雄本色,但業內都在為它捏著一把汗,這么玩兒命地干能賠多久?帥康反正已經把“要戰略性虧損三年”的話放在那兒了,因為它可以靠別的產業來捱過這個特別長的寒冬。但是對于那些不能左右逢源的企業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別看市場上還挺熱鬧,其實早在開戰前,今年的生死之爭已經結束,30萬臺以下的企業今年基本上就沒生產,資金已經撤出了,現在在市場上賣的只是庫存。” 那么這些企業去干什么了呢?他告訴記者,空調的生產線比較經濟的是50萬臺/年,以前尚有六七萬臺的生產線,現在都面臨淘汰,而這些企業只能轉型,他們的生產線和工人都沒有人接收。劉亮證實了這種說法:“那些生產設備沒什么價值,大概兩器(生發器和冷凝器)還能賣點錢,但也要看有沒有人買。” 中央空調單騎救主? 如果真像劉亮預測的那樣,接下來的兩年大家怎么過?嚴友松分析,從市場來看,一級市場的普及性購買已經基本完成,下一階段將進入補充性購買。現在北京是每百戶102臺,而以后按一套兩居室裝三部空調計算,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但是這并不表示利潤的增長。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廠家基本上都處于無利或賠本銷售狀況。 存活下來的空調廠家現在都在探尋兩條出路,一個選擇是向二三級市場延伸,另一條路則是進入中央空調領域。現在很多廠家嘴上不說,手里都沒閑著,筆者再次給嚴友松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走訪新疆市場,他說現在有些地級城市或農村里已經有嫁閨女陪送空調的習俗了,空調進入更低一級的市場是所有廠商必然的選擇。據他估算,投入10萬元的廣告就可以在一個地級市場做起來,20萬元就已經很強勢了,而如果投央視,五六百萬元也只是蜻蜓點水。所以很多廠家將會寧愿把錢扔在二三級市場上。但是這種邊緣化的經營絕不是空調業的真正出路,就好像當燕舞收錄機擺進陜北老鄉的炕頭、秦池大曲成為中國農村的拜年禮的時候,他們都沒能再創輝煌一樣。 向下無路就只能向高利潤方向攀登,以美的為代表的大部分廠家已經轉入了商用或家庭型中央空調領域。劉亮向筆者證實,以前美的的商用空調是矩陣式管理結構,研、產、銷各歸不同部門負責,現在把這些環節連成一線,由他這個美的營銷主將坐陣,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做大這個平臺。在眾多廠商看來,商用空調這一塊利潤豐厚,須先下手為強。 隨著城市住宅的升級,以及消費者接受能力的提高,家用中央空調已經在中國完成了市場培育的初期過程,正進入蓬勃增長的階段。這塊原來一直是美國麥克維爾和日本大金這兩個國外廠家的傲視天下的局面,但是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日本廠家反應速度太慢,國內廠商一旦全力介入很快就能占據主動。 目前海爾、格力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中央空調,而且各有斬獲,長虹、三星等眾多廠家也都在做這個概念。科龍慢了半拍,但他們顯然也十分眼饞這塊市場,“一臺售價2.8萬元的中央空調,純利潤就可達3000元以上。”嚴友松說,“下半年,我們就去中央空調市場上找劉亮接著打。”但是他很清楚,這一塊市場上大家都賺不了太久的錢,因為中央空調只能與新房子相結合,在購置和裝修上都投入比較大,不是一般家庭買得起的,對房屋的層高也有一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做一家就死一家,因為中央空調的使用壽命一般可達15年以上,同室也只裝一臺。所以大家現在就是比速度,看誰上得快誰就能掙到錢。 但是做中央空調真的能立竿見影地救空調廠家于水火嗎?劉亮向記者透露,這一塊技術含量相對較高,但更重要的是有資金的門檻,而且伴隨著很大的財務風險,如果不謀好全局就貿然進來,不僅撇不到油還有可能折了本。因為中央空調單機銷售畢竟還是少數,一般都是與商品房開發商簽單,在項目的建筑過程中安裝。由于這種特殊的銷售方式,一般是在工程完成了50%的時候,人家才付10%的錢,完成100%以后付50%,一年到兩年才全款付清,壓賬期長,期間變數難料。但他說美的早想好了自己的路———海外市場空間巨大,美國空調銷量中的80%都是中央空調,最重要的是,和外國做生意沒有財務風險。 現在前幾大廠家都希望早一點完成洗牌工作,因為這樣之后才有可能在技術上進行真正的較量,加快更新換代中提高利潤率。而比他們更著急的是流通商,即使是國美、蘇寧這些大經銷商現在也都盼著洗牌早點結束,讓局勢明朗化,畢竟不確定性在商人看來是最可怕的事情。(韓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