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工廠造出世界名牌 音響市場黑色“天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8日 09:48 《商界》 | ||||
“你可能在一部分時間里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里欺騙所有的人。”但中國音響業卻正在試圖欺騙所有消費者,對于一個年出貨量超過300億元、仍有著不低于30%的年增幅可能的行業來說,無疑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 □文/本刊記者 吳奉彬 特約撰稿 黃朝倫 5月初,記者接到一個打到編輯部的神秘的電話:“吳記者嗎?我是一個音響器材經銷商,現在已經歇手不做了,我手里有些東西你可能會感興趣……” 幾天后的一個下午,在重慶一家臨江的茶樓,記者見到了這個要給黑暗的音響業“曬曬太陽”的報料者:一襲黑衣,一副深咖啡色墨鏡,表情神秘而又有幾分凝重。 為了表現他的誠意,他先向記者作了介紹。他說,他叫劉楊,1992年開始經營音響器材,后來做成幾家“國際名牌”音響的總代理,并第一個在商業中心開起音響旗艦店。然而,隨著手頭的“國際名牌”先后被揪出“假洋鬼子”辮子后,他也跟著觸了霉頭,生意一落千丈,號稱全市第一的音響旗艦店也關門歇業。拼命支撐了大半年時間,在非典疫情的沖擊下,再也挺不下去的他終于決心金盆洗手,隱退江湖。 他指著茶樓的一組音箱問記者感覺如何。“從商標和外觀看,應該是國外進口,聽效果,還不錯吧。”記者的回答引得他笑出聲來,“你錯了,這是土生土長的國產貨。” 見記者一臉驚詫的樣子,劉楊解釋說,音箱上貼一層木皮,就大膽說是原木箱體;使用一塊NEC芯片,就堂而皇之說是日本設計;用了一個AUDAX喇叭單元,就說是法國設計是歐洲血統,這在音響界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這類的事情,我也做過,”帶著幾分自嘲,他并不隱諱。 “你可能在一部分時間里欺騙一部分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所以我選擇退出…… 山寨工廠造出世界名牌 根據劉楊提供的線索,記者兵分幾路,對音響行業展開了全面調查。 在廣州中山某大型電子音響市場,一家洋味十足的進口音響店讓不少顧客駐足。沉穩的絳紅色基調,加上幾盞射燈迷離光影的點綴,使得整個店堂氣派華麗、格調高雅。再加上墻上大幅的宣傳畫和檢驗證明、承諾書等一溜排開,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顧客不容你懷疑它的權威性。而吸引住記者目光的,是擺放在店堂中央,宣傳條幅上赫然寫著“國際名品,美國名牌”的“Aydior”音響。 以“A”為主體的醒目的標識,加上精致的外觀,記者幾乎看不出什么貓膩。正仔細打量時,一位自稱電子工程師的年輕店員走上前來,“這是老牌美國音響,有著70多年歷史,典型的西部狂放風格……”接著,他指著音響前“8899元”的標簽說“這是我們的全球統一零售價,不過最近受‘非典’影響,我們可以6.8折優惠出售。平時這個價格是不可能買到世界名牌的。”見記者將信將疑,他語調中充滿誘惑:如果現在就買,我們當場送品牌DVD機一臺,價值918元!在重慶著名的新華路電子一條街,一家頗有些“歐陸風情”味道的電子音響店里人頭攢動。混在顧客中記者指著一套家庭影院詢問價格,并說自己是四川內江某電器商場經銷商,暗示可能要進一批貨回去,一矮個白胖自稱經理的中年人迅速從里間鉆出,熱情邀請讓記者進去談談。當記者表示這個牌子不夠知名時,中年人遲疑了一下,緊接著壓低嗓門對記者說:需要什么牌子都可以,尤其是外國的牌子更好辦。并拍著胸脯說保證質量,而且“價格肯定讓你滿意”。 期間,記者發現中年人身后虛掩的門后有人影晃動,于是記者探頭張望,但尚未看清里面幾個圍著一堆大大小小喇叭、電子元件和木箱忙活的人的面孔時,中年人臉色一變,沖上前來攔住記者并迅速關上大門,“如果需要,我可以馬上幫你聯系貨運,絕對安全穩妥。”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的音響產品,有相當部分就是出自這樣的“山寨工廠”。這種工廠往往沒有正規名稱,有些根本就是地下工廠,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與電子音響市場緊密聯系,不少地方則是明目張膽的前店后廠。 “音響市場造假、制假的傳統歷來有之。”一位生意紅火的音響商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國內碟機、功放的芯片等核心部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大多數音響企業都屬于擰螺絲做“盒子工程”的簡單加工型。因此,同樣功能的一個配件,選用做工性能一般的配件和性能優越的配件,單件就有近千元的差價。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這些山寨工廠背靠音響市場,銷售網絡非常健全,主要的去向是城市中低端市場和農村市場。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消費市場,但普遍對音響產品要求不高,多是把音響當做“能發聲的家具”,尤其是追逐低價的心理,很輕易讓出自山寨工廠的音響“占領”市場。 洋貨,洋惑,洋禍 2003年元月,西安沈先生在市內各大商場精挑細選,經不住售貨員的多方游說,最終選擇了一家市內聲譽很好的大商場。讓沈先生放心的是商場墻上掛著的英國愛樂帝(Alyoaudio)音響海關進口稅單,再加上廣告中英國王室的標記及其歐洲的生產廠房和生產、設計的畫面介紹,沈先生當即花了10500元高高興興地把這套英國愛樂帝世紀風情系列音響抱回了家。 然而,當一位剛從國外回來的朋友來家里做客,指著漏洞百出的英文說明書,告訴沈先生上當受騙時,他一下子懵了:防了又防,最終還是著了“假洋鬼子”的道。其實,像沈先生這樣的遭遇并不是一例兩例那么簡單。 在“香武仕事件”之后,該公司負責人劉燕生曾向媒體訴苦:類似香武仕這樣的“假洋鬼子”在行業內絕不止我一個。因去年的“8.29事件”卷入類似風波中的愛浪音響一位副總則說:“你可以去查一查其他企業的宣傳資料,在冒充洋品牌和誤導消費者方面,你會發現其他企業做到什么程度。” 經圈內人指點,記者在號稱國內第一的某大音響企業的一份產品宣傳畫冊上,清楚看到印著法國Chatean loir揚聲器生產基地的圖片,畫冊文字中寫著“法國原廠元器件,AUDAX全班人馬”。知情人士指著該行字對記者說,該產品只不過用了一批AUDAX的喇叭單元,就稱“AUDAX全班人馬”,這樣“打扮”自己的產品,顯然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和誤導。 在另一家知名的音響專賣店,記者費了很大功夫,一位店員才拿出他們的銷售員培訓材料,開篇赫然寫著:“我們是全日本最大的××音響公司在中國的直屬專賣店,我是日本公司派駐本地的代表,這套產品是本月剛剛上市的數字音響系統……”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多家音響市場和專賣店,發現市面上類似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些音響產品要么直接在宣傳資料上玩文字游戲,要么是銷售人員信口開河誤導顧客,其中連部分國內知名的音響企業也非常“熱衷于此”。 “其實,國內市場的音響,無論打的哪個國家的品牌,99%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采訪中,成都某大型百貨公司音響部負責人向記者爆出“猛料”:包括日本名牌雅馬哈、天龍,美國名牌獅龍,其產品基本上都是在國內OEM生產的,有的連產品設計都是從代工企業那里一塊兒購買的。以深圳某電子廠家的功放為例,貼上美國獅龍的牌子,就是3000多元,貼上日本天龍的牌子,就高達5000多元——其實完全就是同一樣產品。 然而,這樣的“秘密”只有在消費者那里才成其為“秘密”——沒有廠家會去主動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為他們相信,如果老百姓認為自己買到手的就是美國貨、日本貨、丹麥貨,他們會更愿意慷慨解囊。 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金正龍也毫不諱言:國內音響市場確實存在著“假洋鬼子”,為國內整個音響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 除了欺騙,還是欺騙 無論遮遮掩掩的“山寨制造”,還是一臉正經的“假洋鬼子”,都要通過終端的音響市場來實現其利益。而這樣的一些音響產品,再加上音響銷售商的欲望之壑,一時間音響市場“險象環生”。 在廣州海印電子市場某音響店,記者目睹這樣一幕:有顧客對一組音響猶豫不絕,為盡快做成生意,老板叫來一店員放一張薄紙在音箱的倒相孔前,然后在柜臺下翻出一張準備好的光碟放進CD機,鼓點強勁的音樂一響起,老板把音效開到最大,然后把薄紙拿到顧客面前:“你看嘛,音浪把紙張都打破了,你看這音響的效果多霸道。” “選擇一些低頻很強勁的音樂來播放,把紙張打破,其實這頂多只能說明低音的分量大,并不能說明低音的音質好。”行家指點記者,大多進音響城的消費者都沖著音質而來,因此試音成為他們的“護身符”。然而,眼見不實耳聞同樣不真,音響市場的商家早已習慣在試音上動手腳。 除了試音上瞞天過海,音響市場上還有不少欺招防不勝防。 比如低價做誘,高價使詐。一些商家為了先把消費者引進店,往往在顧客咨詢某一牌子音響價格的時候,故意將價格報得很低。等消費者看中了準備買時,又推說只有樣品沒有現貨,或者干脆向消費者直說那款機器的缺點,跟著就推薦其他牌子的音響,稱質量又好,功能又先進,價格也適中。不知有詐的消費者看到商家樣品機驚人地便宜,便誤認為商家真誠,就糊里糊涂地掏了腰包,回家后才發現,買回來的音響可能是積壓貨甚至根本就是劣質品。 也有花言扮專家,漫天要大價的。音響市場的不少商家都善于察言觀色,看到消費者沒有什么音響專業知識,就鼓起如簧之舌,花言巧語,通常是先用大堆深奧的專業知識吹得你云里霧里,然后順藤往上爬,利用音響市場多數商家不明碼標價的機會,大肆欺騙消費者。 另外,以虛假承諾開道,宰完一刀再一刀的情況也很常見。當發現顧客對音響品牌陌生,又缺乏音響常識,商家便會乘機兜售一些“實惠”產品,并吹噓其功能質量如何好,承諾無論什么時候機器有問題,隨時包換包退。而當消費者回家后發現品質低劣、效果奇差,要想更換時,商家往往說只換不退,而且要換就得再加幾百上千換另一“更好”品牌。為了急于換到機器,消費者通常就沒有選擇余地了。 某音響企業負責人還向記者透露一個內幕:在一些連鎖超市的音響展區,看似統一經營和布置,實際上卻是承包給企業或個人經營的,借助賣場的品牌幌子,自然更易讓消費者慷慨解囊。 “音響銷售商的任何手段,都不離‘欺、詐、騙’的核心。”有過10年行業經歷的劉楊告訴記者,“在信息極端不對稱的音響市場,不同來源的音響產品,針對不同的購買者,銷售商獲取的利潤各有不同,有的黑心銷售商利潤甚至高達150%~300%。” 當暴利成為一種行業習慣 過去的中國音響行業,無疑都一直享受著富足的“幸福時光”:作為一種非生活必需品,音響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價格彈性低而收入彈性高的產品,單套(臺)的毛利率普遍高達30%甚至40%;市場容量大,目前我國城市家庭音響擁有量僅為每百戶24臺,農村的這個比率則更低,不到4%;消費需求增長快,隨著社會生活進步,越來越多家庭把音響納入消費計劃……種種利好,無疑給中國音響市場這個本已誘人的蛋糕上,又抹上了更多的奶油。 然而,到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手中后,本該光明的“高利潤”,就演變成為了黑色的“暴利”。權威人士為記者分析,音響業暴利橫行主要有四大因素: 高利潤刺激下的暴利之壑。由于音響市場上信息不對稱和普遍消費習慣等情況存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借此大撈暴利。廣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國產的雙解碼AV功放,零售價在2000~2500元左右,但如果是打上洋品牌的話,其零售價不會低于4000元;而音箱就更為離譜,相同的產品,打國產牌子和洋牌子其差價可達3000~5000元。“從上游廠家,到下游銷售商,任何一個環節只要‘精心’利用,都會產生豐厚的暴利。” 音響本身技術門檻低。有業內人士戲稱,賣音響就是賣木板、金屬、二極管和喇叭,懂點電子技術都能上手。同其他家電相比,音響產品爆炸自焚的出現幾率很小,用最劣質的材料也不過粗糙、失真,最多短路成啞巴,這樣的情況自然讓山寨工廠和家庭作坊可以放開手腳干。 音響產品的消費習慣助長了暴利的氣焰。從通常情況看,大多數購買音響的普通消費者都屬“肉眼凡胎”,分不清自己所購音響哪些被掉包,哪些根本就是Y貨。而即使懷疑有假或遭算計,但僅憑自己的耳朵鑒別,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想想能發出聲音也不錯,索性就聽之任之了,結果奸商們數起鈔票來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此外,行業發展尚未進入正軌,行業自律以及相關法規政策監管力度不夠,也讓不法商家十分輕易鉆了漏洞。 “可以說,想方設法牟取暴利已成了音響業一個可怕的習慣!”劉楊也毫不掩飾自己也曾這樣“習慣”。那么,這樣習慣的后果是什么呢? 從陸續曝光的“假洋鬼子”等事件看,表面是幾家音響企業的內部經營問題,實際上卻捅破了一直蒙蔽著暴利的那層紙,也使得行業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有數據表明,我國音響行業近幾年銷量逐年下降,1999年僅組合音響銷售就達360萬臺,而之后三年均不到340萬臺;據賽迪顧問公司的資料,到“香武仕事件”及隨后的“愛浪山水事件”之后,音響行業居然出現22.8%的負增長。 “當暴利在一個行業里成為習慣,就預示著這個行業臨崩盤不遠。”一位音響業資深人士沉重地說,到今年底,將還有大量音響企業退市,這絕不僅僅是危言聳聽。調查手記 沉重的憧憬之翼 沒有規范的市場環境,再美好的前景都展不開憧憬之翼。 盡管在業內人士的樂觀估計中,直到2008年,中國音響業仍將會處在上升的通道,并將保持不低于30%的年增幅。然而,小企業不惜以低劣元器件降低成本;品牌企業寧花巨資包裝企業,也不愿多花力氣提高產品質量;經銷商為牟暴利“貍貓換太子”的做法使中國的音響行業的“沉苛”已成積重難返之勢。 2002年底,中國音響業“A計劃”正式啟動,行業走出了規范市場、強監管的第一步。但是,盡管如此,對整個行業來說,如何消除消費者的質疑和排斥心理,怎樣重塑、強化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譽度,以及誠信經營究竟該排在什么樣的位置等問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困擾著這個“習慣了暴利”的行業。 好的音響不僅僅是一種產品,還代表了一種思想,一種追求高尚生活的溝通方式,讓我們自由享受生活的個性,回歸大自然的天性。作為一個擁有巨大市場潛力和高額利潤的行業,中國音響業,何時能讓我們真正享受音樂的美妙,而沒有受騙的惶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