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價降低最終靠什么?民航價格聽證會熱點解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6日 13:34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網7月16日電 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聽證會7月15日在北京鐵道大廈舉行。基準價確定的依據是否合理?機票折扣能不能低過六折?票價降低最終靠什么?人民日報的報道聚焦于上述這些問題。 基準價的確定是否合理 民航運價新政策重新確定了基準價,價格漲落都圍繞基準價進行,基準價確定的標準是否合理成為聽證會的熱門話題。 主管部門對基準價的解釋是:平均每人公里0.75元的基準價是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的民航境內折扣票價,也是現行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執行的國內航線票價水平。從運輸成本角度看,這個水平對航空運輸企業有利可圖。2001年,國內航線平均客座率水平為60.8%,當年國內航線人公里完全成本平均為0.62元,加上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和營業稅后,為0.68元。與現行票價水平相比,有10%左右的利潤率,有利于民航的可持續發展。 但消費者代表對此普遍表示懷疑,并紛紛提出基準價所依托的行業平均成本并非合理成本。來自北京工商局的消費者代表任穗英說,把不合理成本計入價格實際上是讓消費者承受了許多額外的負擔。國際上航空器的折舊通常是20年,而國內航空公司通常提前到15年,無形中加大了成本。事實上,許多15年以上的飛機仍在飛行。再比如,這兩年民航銷售市場混亂,價格大戰中,航空公司往往支付給代理商大量代理費,并最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這些代理費完全可以通過完善銷售環節降下來。 民航行業平均成本究竟該如何核定?經營方代表也承認目前民航成本偏高,但更強調其中的不可控成本。據介紹,目前航空公司的總成本中,有65%為不可控成本,只有約35%是可控成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代表付強告訴記者,目前可控成本壓縮的空間已比較小。降低成本應把著眼點放在不可控成本上。民航企業特別希望國家能減免各種偏高的稅費,降低油價。國家的改革方案應鼓勵經營方千方百計降低這些成本。來自廣東的消費者代表周群談道,航空公司普遍存在冗員嚴重、管理粗放的弊端,民航職工的工資也普遍較高,由此形成的高成本不應打入票價中。 機票折扣為何不能低過六折 民航運價新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規定了航空公司可上下浮動價格,最低可打到六折。在主管部門看來,六折已是一個較低的折扣,考慮了多方面因素,但仍有代表提出,為什么折扣不能更低?比如四折、五折。有的消費者代表在參加聽證會前,特意到市場上進行過調查,發現很容易就能買到六折以下的機票。這是否說明機票仍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如確定了六折的下限,不是相當于變相漲價嗎?對此,民航運價改革工作小組負責人譚星祿解釋說,票價打到六折,平均每人公里將降到0.45元,只略高于國內航線平均座公里成本水平。2000年、2001年,各航空運輸企業國內航線平均客座率分別為60.3%和60.8%。據此推算全行業平均座公里成本分別為0.43元和0.42元。將最大下浮幅度設定為40%,最低銷售票價為每人公里0.45元,在飛機座滿的前提下,只略高于平均座公里成本,航空公司可保本經營。這既考慮到市場的接受程度,也有利于扭轉票價實際收入低于社會平均成本的不合理狀況。 消費者則認為,主管部門這樣做忽視了老百姓的利益。來自成都的消費者代表趙梅表示,確定下限與核定基準價一樣,不能只依據社會平均成本,應以行業內最優企業的成本來確定。不然,政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縱那些管理粗放、大手大腳的企業,最終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利益,且整個中國民航的競爭力都將受到影響。她的觀點贏得場內不少代表的認同。在聽證會間隙,一位來自消費者協會的列席代表對記者講,如以廈航等經營比較好的企業成本來衡量的話,低至三折都不會低于成本。現在把六折定為下限,是讓那些經營不好的企業高枕無憂;而成本低的企業卻受到諸多限制,不能靠降低成本來贏得更大的市場。大多數代表認為,政府應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設下限,把決定價格的權利交給市場。 票價的降低靠什么 不論是對基準價的質疑還是對折扣的爭論,最終人們盼望的還是更便宜的機票。票價的降低靠什么?“競爭”一詞被屢屢提及。航空公司的不可控成本備受代表關注。經營方代表、深圳航空公司的軒余恩介紹,目前進口飛機航材稅占到企業成本5%左右,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飛機、航材進口不用納稅。國內航油銷售價格每噸較國際市場價格平均高出1000元。這些不可控成本是機票今后的主要降價空間,而大量的不可控成本恰恰是壟斷經營造成的,諸如航油、航材等的壟斷經營。來自黑龍江的消費者代表劉文斌提出,聽證會談的是價格,但改革不能只著眼于價格。這次聽證會更大的意義在于把航油、航材這些深層次的壟斷問題推到前臺。目前民航運輸市場的競爭度已比較高,下一步國家應在航材、航油等方面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以此降低企業的不可控成本,進而降低票價。 消費者代表在提倡競爭的同時,也對政府的管制提出質疑。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代表王前虎表示,充分競爭的市場是航空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最大推動力,而政府的過多干預恰恰限制了競爭。 政府該不該干預價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發達國家,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但中國民航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如不加以限制,有可能出現惡性競爭,一些航空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低于成本價銷售機票,擠垮其他航空公司,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 解釋顯然沒能說服消費者。代表趙梅強調,民航市場走向競爭是大勢所趨。競爭就是要優勝劣汰,正是這樣的競爭法則激勵企業不斷創新,最終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政府應鼓勵先進,而不是保護落后,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企業不適應競爭而被淘汰,但這正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來自黑龍江的代表劉文斌也談道,出現不顧成本打折的現象,不是競爭的錯,而是競爭的環境還不完善,如產權不夠明晰。在供給過剩的情況下,如產權明晰,自然會通過競爭優勝劣汰,達到新的平衡;而產權不明,才會出現不計成本拼命打折的怪現象。(來源:人民日報,作者:白天亮)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