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金率不再一刀切 內地劣質銀行將付更大代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22日 10:37 《財經時報》 | |||
這不是傳統意義的統一上調或下調,而將根據各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等不同指標,區別計提不同比例的準備金;為控制貨幣供應增速過快,央行還將利用“窗口式指導”方式對商業銀行的貸款進行控制,上周下發“通知”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可視為其前奏 本報記者 魏璇 上周五(6月13日)央行公布了今年前五個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一個重要動向是:報告得出“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的結論,還傳遞了要適時調整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將對商業銀行貸款進行“窗口指導”的信息。 《財經時報》從央行貨幣政策司確認,央行將在需要的時候對存款準備金率做出調整。央行金融研究局的信息則表明,此次調整存款準備金,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刀切”式統一上調或下調,而是要求不同資本充足率的金融機構計提不同比例的準備金。這意味著中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重大改革。 國際通行的存款準備金的計提基礎有兩種,一種是只對各項存款計提存款準備金,另一種是把除存款以外的其他負債也列在計提范圍內。 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 前五個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明,5月末廣義貨幣M2(即流通中的現金與活期、定期存款的總和)余額為19.95萬億元,同比增長20.2%,是1997年8月以來的最高值;狹義貨幣M1(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余額為7.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 按照央行衡量標準,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應相當于經濟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率之和。目前的廣義貨幣M2增幅已高于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和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增長之和9.8個百分點,處于較高的水平。央行由此判斷,當前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偏快。 此外,5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機構本外幣并表的各項存款余額為20.13萬億元,首次突破20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1.9%;前5個月各項存款累計增加18003億元,同比多增加7663億元。這意味著銀行的資金來源非常充足。 本外幣并表的企業存款5月末余額為6.77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增幅比上月末高0.9個百分點;當月企業存款增加1799億元,同比多增937億元。專家指出,企業存款的增長幅度高于經濟增幅,表明當前企業資金總體狀況寬松。 “種種跡象表明,央行貨幣投放量已經過大,必須適度加大控制力度。”貨幣政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公開市場操作力不從心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種,即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率以及存款準備金。其中公開市場操作最為靈活。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當局對于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似乎青眼有加,2~6月,通過公開市場正回購業務已經累計回籠資金3390億元,但是仍然沒能遏制住貨幣投放量過快增長。專家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自2002年10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正回購至今,已經有480億元債券回購到期,7月還將有780億元的債券回購和去年9月發行的中央銀行票據到期。這意味著屆時將有上述規模的貨幣重返市場,形成貨幣投放。 其二,今年以來,中國外貿出口的絕對數字依然不斷增長。由此,中央銀行必須投放與外貿帶來的外匯收入規模相當的本幣,對沖外匯占款。由此,貨幣投放量隨外貿增長不斷增加。 此外,商業銀行派生貨幣能力增強,更是導致貨幣供應量增速過快的關鍵因素。 央行報告表明,5月末,全部金融機構貸款含外資機構本外幣并表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增幅比年初高3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金融機構貸款的增長速度較快,貨幣供應量則通過商業銀行貸款派生出的企業存款不斷放大。 當前,央行每周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規模通常在200億~300億元,但是需要對沖的外匯占款規模已達40億美元。換句話說,公開市場操作抵消的貨幣投放量,僅相當于外匯占款一項,而對于到期債券回購和商業銀行貸款增加的引導幾乎無能為力。 因此,此次放出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或許表明央行已經注意到,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與經濟增長的需求出現了某種背離。 制度障礙 “制度障礙,是阻礙公開市場操作發揮效用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央行金融研究局人士指出。 例如,在現行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由于央行管理過死,雖然維持了名義匯率的穩定,也使貨幣供應增減陷入被動。中國央行的外匯占款與現行的外匯結算管理制度有較大關系,絕大多數企業的外匯收入必須及時向外匯指定銀行結匯,而銀行如果持有超過結算外匯周轉所需比例的外匯,必須在當日賣出平盤。 由此造成的結果是,當國際收支賬戶呈現順差時,企業向外匯指定銀行賣出大量外匯;當大多數銀行的外匯持有量都超過結算周轉比例限額時,他們必須在外匯交易中心賣出多余的外匯,而這時只有央行可作為惟一的買方;它必須買進這部分外匯,否則人民幣就會升值,從而形成外匯占款形式的基礎貨幣投放。這種被迫的基礎貨幣投放,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打折扣。 另外,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的交易對手,是銀行間市場的所有一級交易商。他們中間的一些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外匯結算量極少,導致銀行體系資金的分布出現某種“非均衡性”;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普遍資金緊缺,在銀行間債市的交易十分活躍,而一些大商業銀行資金較為寬松,反而沒有交易的沖動。 金融專家指出,中國債券市場當今的規模、品種、參與成員等都很有限。貨幣政策當局甚至一再出現所持現券不足的現象,以至公開市場操作頻頻受阻。今年4月7日,為了擴充交易工具,央行將金融債券(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發行的債券)納入公開市場操作對象;4月22日,將去年為彌補現券不足而發行的中央銀行票據,也納入公開市場操作工具;6月,貨幣政策司開始討論開通“買斷式回購”,力圖為公開市場操作提供新的工具。 對此,央行金融研究局專家認為,“確實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從實際效果看還是“治標不治本”。 “窗口指導”前奏 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聯儲90%的貨幣吞吐量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完成的,英國近年來干脆只保留了公開市場操作,每天要進行3次之多。 然而,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局人士透露,在公開市場操作條件“很不理想”的狀態下,央行只有考慮更多地使用其他辦法控制貨幣供應量:一是啟用存款準備金;二是采取“行政性指導”,對銀行貸款加以引導。 “我們不計劃對再貼現率進行調整,原因是在利率沒有充分市場化的前提下,再貼現率只能影響貨幣市場,而很難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更難在生產和消費領域有所作為。”央行金融研究局人士表示,對準備金率進行科學的調整是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當前貨幣政策目標的有效途徑,可以說“一舉兩得”。 他指出,針對金融機構的規模、資產負債情況以及對資金的需求等,按照資產充足率計提準備金,才能對不同的金融機構進行科學、有效的風險控制。 據貨幣政策司人士解釋,央行還將利用“窗口式指導”的方式,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貸款規模以及貸款對象進行控制。“這種做法多少有些行政色彩,但為了實現貨幣政策控制目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據介紹,央行將對中長期貸款有所控制,特別是對房地產項目的貸款加強控制。日前,央行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即是“窗口指導”的前奏:既調控銀行貸款導致的“貨幣乘數效應”,又防范房地產泡沫可能給金融機構帶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