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集散地8天鬼行市 限價讓虧本者高達六七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30日 13:5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鮑小東 亳州報道 5月19日記者在安徽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采訪時,在市場內有自己攤位的個體藥商章俊時不時地問記者,“100萬元在廣州,算不算大數(shù)目”? 早在采訪前,記者便從其它藥商處得知,在2003年4月21日到4月28日,短短的8天里, 正是在這8天里,在中國最重要的中藥藥材集散地之一的亳州藥市,防治非典的中藥材價格經歷了一番有如過坐山車般的跌蕩起伏。 瘋狂“鬼行市” 4月8日,《北京晚報》公布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姜良鐸、周平安開出的預防非典的中藥處方。 專家們提供的處方為:蒼術12g、霍香12g、銀花20g、貫眾12g、黃芪15g、沙參15g、防風10g、白術15g。此藥方后被稱為“八味方”。 第二天,素有“藥不過亳州不靈”的亳州市中藥材市場開始出現(xiàn)異動。 “那天是個臨界點,開始的時候,價格波動的幅度不大,在4月8日到4月21日這十幾天的時間里,最高漲幅不超過40%。”亳州市藥業(yè)發(fā)展局市場法規(guī)科科長韓志軍回憶說。 4月11日,北京媒體又公布了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組織專家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醫(y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方案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時期,制定了非典預防、治療的15個處方。 4月21日,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公布中醫(yī)藥專家對上述方案中預防部分的“修訂方案”,并再次提供了6個處方。 上述種種處方主要涉及到的中藥達26種。 韓志軍說,從4月21日開始,藥價終于開始了瘋漲,藥材綜合價格上浮4倍,個別藥品上漲10倍,漲價的最主要藥品的還是“八味方”的8種草藥。 韓志軍認為,市場的人為炒作的痕跡十分嚴重。個別與防治非典無關的藥材,如山茱萸,價格也從原來的1公斤十幾塊錢,炒到110元。而某些有關聯(lián)的藥材,價格反而沒有漲起來,如冬蟲夏草、羚羊角等等。 對于韓的“有人炒作”的說法,章俊抱著同樣的觀點,他說,由于人為炒作的原故,亳州中藥材市場每年都會有一兩種藥材忽漲忽跌。原因在于少數(shù)莊家,先“建倉”,壟斷貨源,待貨源緊俏、價格上漲后,再“放倉”出貨,當價格不再上漲時,就停止出售“平倉”。行話叫做“鬼行市”。“如果盲目跟進,很容易虧本”。 話雖如此,但到了4月23日,雙花從12元-13元/公斤漲到38元/公斤、霍香由3元/公斤升為4元-5元/公斤時,章俊終于按捺不住了,這一天,他開始大量進貨。 4月24日,一夜之隔,雙花的價格漲到110元/公斤,章俊舍不得把貨全部出手,因為行情好象還在漲。 25日,雙花每公斤漲到150元,26日,漲至200元,27日,達到頂峰350元。 4月21日前后,隨著對中藥材需求的不斷增長,外地藥商紛紛涌進亳州,在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隨處可見掛著外地車牌的貨車。韓志軍估計,平時的運往外地的量為700噸-800噸/日,而那幾日高達2000噸/日。 為了供應亳州市中藥材市場的需求,大量的外地藥材運往亳州,亳州市某藥業(yè)公司業(yè)務經理李龍江說,“很多藥材在產地已經買不到了,全部集中到亳州,比如玄參、青翹等藥材,在產地早就進不到貨了”。 部分藥農為了趕上時機,不惜“殺雞取卵”,如蒼術的成熟期為農歷5月,但為了趕上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行情,也被早早地挖掘,運進了亳州市場。 隨著藥價的不斷攀升,不久,連本地許多原本從事其他職業(yè)的人們也被吸引到藥材市場。韓志軍說,平時亳州市中藥材交易中心有4000戶中草藥攤位,而在4月中下旬,經營人員已是上述數(shù)字的4倍。 為了保障日常工作正常進行,亳州市一些行政事業(yè)性單位緊急制定規(guī)章,禁止本單位員工進行藥品的買賣。部分單位甚至規(guī)定,如果發(fā)現(xiàn)員工經營藥品,給予下崗處罰。 被市場呼喚而來的不僅僅是人和藥材,還有大量的現(xiàn)金。 據(jù)中國工商銀行亳州市支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工商銀行在亳州市區(qū)有15個營業(yè)網點,4月17日-4月28日,整個工商銀行現(xiàn)金投放量為3.5億元,平均日投放量為3000多萬元,最多的一天投放5000萬元,而平日正常的投放量僅為400萬元-500萬元,即便是投放量最多的春節(jié)期間,每日也不過才1000萬元。 “交易的速度就像擊鼓傳花一樣,買賣非常快,其實極少有人1次賺10倍的差價,也許價格漲10倍時,藥材已經傳過10個人了。”韓志軍說。 據(jù)亳州市藥業(yè)總商會初步統(tǒng)計,4月21日-4月28日,“八味藥”的漲幅最大:貫眾由平時每公斤批發(fā)價0.8元最高漲到100元;佩蘭從每公斤0.7元最高漲到100元;連翹從每公斤6元漲至40多元;蒼術從每公斤4元漲到110元,雙花從每公斤20元漲到350元,沙參從每公斤7元漲到45元,防風也從3元漲至漲到120元、霍香從每公斤3元漲到50元、、黃芪從每公斤9元漲到30元、、白術從每公斤6元到30元。 跌得要比漲得快 4月29日,又是一個分水嶺。 這一天,亳州中藥材市場價格猛然大幅下滑,眾多藥商措手不及。 當日,雙花從350元/公斤的最高點滑到130元/公斤,佩蘭從100元/公斤降至60-70元/公斤,連翹從40元/公斤降到20元/公斤,蒼術由110元/公斤跌到55-60元/公斤,貫眾從100元/公斤的最高點一下子跌至40元/公斤,沙參從45元/公斤降到18元/公斤,防風從120元/公斤跌至70元/公斤。 僅3天時間,價格就接近原位,平均價僅僅比漲價前高10個左右的百分點。 “降價的速度比漲價時還要快,有的貨是從東北運過來的,貨還在路上,價格就下來了。到了亳州后,司機都找不到貨主,貨主跑掉了。因為一車貨的運費是1萬元,而價格下降后,一車貨的售價都不夠付運費。”常年在藥材交易市場設攤的個體藥商張朋說。 被采訪者普遍認為,藥品突然降價緣于4月21日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衛(wèi)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五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防治非典型肺炎藥品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該《通知》要求,全國各地的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運用經濟手段以主、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醫(yī)藥用品價格過猛上漲的勢頭。 4月25日,安徽省物價部門在對非典防治中藥飲片進行限價后,再次下發(fā)通知,要求控制亳州中藥材市場源頭價格。并稱,凡是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將依法加重處罰。緊隨其后,亳州市物價局加大了對中藥材市場的管理。 亳州市物價局辦公室的林主任告訴記者,亳州市物價局接到省物價部門的通知后,迅速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限價措施,限價內容為中藥飲片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于4月21日公布的6個處方。 林主任介紹,亳州市物價局原本還制定了中藥材限價的3個方案,報安徽省物價局審批,誰知方案還沒有批下來,市場上的藥價已經降下來了。因為亳州市物價局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組織公安、工商等部門進行市場檢查,處罰了幾家超過限價經營的藥業(yè)公司。 “價格干預起到了作用,一些藥商心理開始動搖了,將原來囤積的貨拋向市場,因此平抑了價格。”林說。 韓志軍認為,藥價下降有多個原因,其中對銷售終端的控制最為見效。韓把銷售終端比喻成“水龍頭”,“政府擰緊了‘水龍頭’,后面的水就洶涌不起來了”。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中心教授宋國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藥品的降價并不完全是政府干預的結果,而是因為人們在疾情初發(fā)期時的恐懼已經下降了,需求減少了。 平抑藥價靠什么 沒有人能做出確切的統(tǒng)計,在那個不尋常的8天時間里到底有多少人“暴富”,而隨后的幾天又有多少人“見財化水”。亳州市藥業(yè)總商會會長盧景川認為,大概有60%-70%的人虧本,賺到“大錢”的只有10%左右。章俊則根據(jù)自己身邊親朋的情況估計,虧本的達到90%以上,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賺了錢。 與那些“炒家”不同,某藥業(yè)公司業(yè)務經理李龍江是個特別的“破產者”。 長期以來,李龍江和北京宣武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有著固定的業(yè)務關系。李說,相對于全國其他地區(qū)來說,北京的市場是最為特殊的,因為在北京藥材一直是限價銷售,即使在非典肆虐那段的時期。 李舉例說,當亳州市場上,雙花的價格漲到100元錢/公斤時,北京的價格是80元/公斤,當亳州漲到350/公斤時,北京的價格照樣還是80元/公斤。也就是說,向北京供貨越多,虧損越多。所以很多地方停止向北京供貨。 但李龍江仍然堅持向北京發(fā)貨,因為他和北京宣武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是長期的業(yè)務關系,不能失去這樣的客戶。 但北京市民由于心理恐懼不敢輕易走進醫(yī)院,北京的藥材不再暢銷。北京宣武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蘇主任告訴記者,高峰期時,該醫(yī)院能1天賣7000服中藥,后來下降到4000服,5月份1天只能賣一兩百服,甚至只有幾十服,醫(yī)院連大門都不開。因此,李至今還有1噸多的雙花滯留在倉庫里。 面對亳州藥市這8天里的大起大落,中國中藥協(xié)會會長張洪魁認為,為避免這種非理性的價格漲落,國家要盡快建立中藥材儲備機制,現(xiàn)在我國目前只有西藥和中成藥的儲備,就是沒有中藥材的儲備。所以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就無法完全以純粹的市場經濟手段來穩(wěn)定、平抑藥材價格,只好借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但這就要付出一定代價。 宋國青教授則認為,如果藥價出現(xiàn)上百倍的增長,政府可以做一些干預,但藥材的特點是,數(shù)量有限,不像口罩可以馬上生產。所以價格上漲是正常的,就算是價格降下來了,也只能保證同樣多的人使用。所以政府的直接限價措施是不必要的,還是用市場調節(jié)的手段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