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乳業巨頭暫時撤退 伺機重來謀求后發制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7日 08:09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王丹尼 楊聯民 正當國內光明、三元、伊利、新希望、德隆等新老巨頭角逐乳業市場,展開近距離搏殺之際,早幾年進入中國的國際乳業巨頭卻在漸漸淡出市場。中國乳品市場前景誘人是眾所周知的,外資淡出是否意味著他們就此放棄這個市場,回答是否定的。專家認為,外資在中國市場試水這幾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因為水土不服,但現在只是暫時性撤退而不是永久 從1995年起,國際乳業巨頭就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從乳業營業額世界排名第一的雀巢、第二的卡夫、第四的達能到第六的帕瑪拉特等乳業大亨先后在中國建立奶品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他們帶來了資金、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我國的乳品企業也正是在這段時期開始大規模發展的,也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整體水平上了一個臺階。然而時隔幾年,這些較早進入中國乳品市場的跨國公司紛紛碰壁。曾經在中國市場叱咤風云的達能甘當配角,把乳業的管理權與品牌使用權交予光明;卡夫也將股權賣給了三元,而且這個位于世界十大之列的乳品品牌從此在中國市場徹底消失;就連剛剛成立一年半,總投資為1500萬美元的意大利與南京奶業集團合資新建的帕瑪拉特(南京)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帕瑪拉特”產品在上海、南京的銷售量也逐月下降,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而帕瑪拉特設在中國的黑龍江乳品廠也以五年期約租賃給了伊利。 專業人士指出,外資品牌淡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水土不服,首先是奶源難控制。牛奶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源頭是對奶場和奶牛的占領。國內的老牌本土企業光明、伊利等早就先人一步占據了這個優勢。雖然外資企業也注意到這個問題,雀巢等外資品牌先后在黑龍江發展當地奶源,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與國內企業根本無法抗衡。其次是牛奶特殊的銷售渠道外資企業難以掌握,傳統的牛奶銷售有一個遍布城市每個角落的網絡,深入到社區、里弄,這是外資品牌無論花多大力氣也無法滲透進去的。第三是他們對國內消費者不熟悉、在產品定位上產生錯位。就拿“帕瑪拉特”來說,它一味推行高檔產品戰略,脫離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使市場受到局限。其100克果汁酸奶零售價為2元,比國內普通酸奶價格高出一倍,讓一般工薪階層望而卻步,而其主打產品液態奶又只在超市里搞單一捆綁促銷,從不在媒體宣傳自己的品牌,所以就很難讓消費者對其有認同感。 在喪失了有效控制中國原料奶源的最佳時機之后,為避免與國內幾大乳品企業直接對抗,跨國公司選擇了合作的方式,借助國內企業推廣自己的品牌。同時,他們從自己的弱項———產業經營中抽出身來,轉為資本經營。作為國際大企業,他們隨時可以一擲千金通過資本力量后發制人,待國產乳業品牌混戰之后大局初定,再將看得上眼的品牌買回來。到那時,市場秩序可能會更利于國際性經營。 其實洋品牌乳業企業一直在作全面進攻中國乳業市場的準備。美國隆迪國際公司在控股輝山乳業,合資成立“中美合資沈陽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之后,馬上準備在英國倫敦主板上市,然后以更加雄厚的資金實力在中國市場大展鴻圖。據統計,目前我國乳業產值中有1/3是三資乳業企業創造的,利稅總額占40%以上。隨著我國入世后關稅下調,眾多國外乳品企業還將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我國乳業正處于快速增長期,這塊大蛋糕肯定讓外國企業動心。加上現在國際資本流動加強,中國乳品業必然會成為世界乳業資本競爭的焦點。而且到時候誰的資本實力量雄厚,誰就能翻云覆雨。我們曾經見識過資本的力量,就在幾年前,法國達能曾經成功控股娃哈哈、樂百氏,擠走何伯權,在中國啤酒飲料市場掀起層層波瀾,將來的乳業市場爭奪會更激烈。因此,國內乳品企業當趁國際乳業巨頭調整空隙迅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并且盡快融入國際市場,實現品牌國際化,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