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報:中國面對“非典”背后的藥物商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4日 12:43 中國經營報 | ||||||
20世紀,由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人類走過了墨綠色的大洋、走過了湛藍的天空和深邃的宇宙后,終于在21世紀來臨時聽到了生命基因的聲音。然而,一些擁有強大技術力量、大量短期周轉資金的跨國醫藥公司,在聆聽著生命基因的聲音同時,也不免聽到了金錢的共鳴。于是,在新的市場出現時也伴隨著新的商業保護形式,這就是我們今天受到“非典”病毒肆虐時,不得不面 硝煙已起跨國藥企“聯手”對抗非典 “非典”來勢洶洶,肆虐全球,當醫護人員臨危不懼與人們一起抵擋“非典”的瘋狂進攻時,在另一條戰線上,全球制藥企業和生物研發機構,正在以各種方式投入到“非典”的各種診斷試劑、藥物或疫苗等醫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上。 4月14日,加拿大研發人員破譯出造成“非典”的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后,包括該研究機構在內的加拿大和美國研究機構的“非典”病毒已被眾多制藥公司搶購一空。考慮到對今后問世的“非典”診斷試劑、藥物或疫苗等醫藥產品享有一定專利權,將為專利享有者掙得豐厚的專利使用費,很多研究所與醫藥企業之間爭奪疫苗專利權的商戰已經開始。根據美聯社的報道,美國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員正在為他們迄今取得的“非典”研究成果申請專利,以保證他們對可望問世的“非典”診斷試劑、抗“非典”藥物或疫苗享有專利權。加拿大的邁克爾-史密斯基因科學中心在4月中旬測定出“非典”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已向美國專利部門申請對這一基因序列享有專利權。而美國衛生部下屬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在對自己迄今取得的“非典”研究成果申請專利。 目前,美國已有幾種根據“非典”冠狀病毒的基因特點開發而成的“非典”診斷試劑問世。美國一些生物制藥公司,其中包括著名的雅培制藥公司和羅氏制藥公司,正準備生產這些試劑。 另外很多醫藥公司則紛紛已經研制的藥物進行測試,希望對防治“非典”有效。美國俄勒岡州一家生物制藥公司聲稱該公司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反義療法”技術研制的新藥能有效殺死“非典”冠狀病毒。該公司稱這種新藥含有與“非典”冠狀病毒基因排列相對稱的核糖核酸單鏈,“好比一條拉鏈,‘非典’冠狀病毒核糖核酸單鏈是這條拉鏈中的一半,而新藥卻擁有一條能和非典單鏈完全吻合的另一半拉鏈,所以能徹底中和病毒的毒性。”目前,美國國家醫療協會正在對其進行分析論證,如果該藥療效獲得肯定,將隨即投入臨床應用,幾個月內即可投入使用。 事實上,希望從自己公司已有的金庫中挖掘出抗非典的搖錢樹的公司并不只是這一家。自“非典”肆虐全球以來,在馬里蘭州的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一直緊張的忙于對上千種人類已研制和生產的各種藥物進行抗非典病毒的測試,全球的很多研究機構和制藥公司每天都送來很多藥物接受測試。該研究所的負責人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采訪時聲稱,每天我們都能夠接到幾十封來自世界各地制藥公司寄來的電子郵件,在信中推銷自己的藥品對抗非典具有療效。 除了對已有藥物療效的充分發掘,已經有制藥公司開始著手于更大的賭博,對“非典”疫苗進行研制與開發。近日,全球第三大制藥公司默克公司(Merck&Co.)對外宣布,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開發“非典”疫苗。但是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Raymond Gilmartin稱:疫苗的開發過程不可能會是一帆風順的。默克公司表示已經向美國政府索要了SARS病毒及其遺傳密碼并開始尋找開發這種疾病疫苗的途徑。“考慮到這種病毒的特性,疫苗的開發過程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的。”Raymond Gilmartin說道,“我們只是認為我們掌握了最新的疫苗技術,而且這種技術有可能能用于‘非典’病毒。”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一些頂級科學家早些時候曾表示: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開發出安全和有效的“非典”病毒疫苗。如默克公司在開發HIV疫苗方面就已經花了10年的時間。 另一家全球著名的疫苗供應商安萬特-巴斯德公司目前也宣布,將從事“非典”疫苗的開發工作。而占全球疫苗市場24%、名列世界第一的GSK公司也已經組織專家和研究人員,就“非典”疫苗進行相關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非典”病毒的出現為人類的生存環境再次敲響了警鐘,但是在一個殘酷競爭的商業時代,跨國藥業能否真正形成聯手抗擊“非典”局面,至今還不能下定論。相反,在全球阻擊“非典”背后的藥物商戰,可以肯定地說會愈演愈烈。 非典病毒掀起藥業風暴,誰會成為贏家? 在2002年全球制藥業面臨太多的變數和諸多挑戰:新藥研發能力貧乏,而新藥上市數量與以往相比明顯減少,而一些有潛力的“重磅炸彈”型藥物青黃不接,美國經濟的不穩定,也給全球最大藥品市場的銷售增長能力帶來了不確定性,以及由全球經濟不景氣引發的消費者購買力匱乏等等這些都使世界制藥業處于動蕩不安中。 在2003倫敦舉行的第9屆經濟學家醫藥年會上,許多學者指出了制藥工業當前面臨種種難關,例如進入市場的新藥愈來愈少,而“重磅炸彈”型藥物就更少了。在IMS的新分子化合物年評中,2002年是近20年來新活性物質上市最少的一年,僅為36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制藥工業的悲哀。一方面,“重磅炸彈”型藥物面臨著專利到期的危機;另一方面,沒有新鮮血液來支撐制藥工業這一搖搖欲墜的身軀。“制藥工業所面臨的挑戰,就如同身處一場風暴的正中央。”惠氏制藥公司歐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總裁馬克-拉爾森這在參加2003年在倫敦舉行的第9屆經濟學家醫藥年會上這樣說道。他認為,21世紀集中了太多的變數,正是它們導致了這場空前絕后的藥業風暴。那么,誰會成為“完美風暴”中的贏家和輸家呢?如今肆虐全球的“非典”病毒也許對于全球制藥公司來說很可能是一個改變當前經濟狀況的機遇,誰抓住這次機遇,誰就是贏家。 美國制藥公司在“非典”時期趁機搶灘56億美元生物防務產業,正式拉開了制藥企業全球風暴的序幕。生物防務計劃,是美國政府保護美國公民免受生物、化學和放射性攻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計劃的實施,也將在發展穩定的生物防務產業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早在今年1月,布什總統在國情咨文中宣布了一項政府議案即生物防務計劃,布什表示,根據這一計劃,美國政府將在今后10年內拿出56億美元建立反對生物恐怖主義的醫藥武器庫。在國會議員中,支持這一提案的呼聲很高。而根據觀察家們推測,最近在全球爆發的非典型肺炎,由于急需相關藥物和疫苗,將會為這一議案贏得更多的支持。 該計劃受到了醫藥界的普遍歡迎,支持者們認為這一提案一旦實施,從事生物防衛藥物研究和生產的醫藥企業,其經濟狀況將得到根本改變。根據這一計劃,政府不僅像過去那樣對醫藥企業的研發進行投資,而且保證收購企業所有的產品,這樣的話,醫藥企業再也不用擔心那些治療炭疽、波特淋菌中毒、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瘟疫等綜合療法沒有穩定的市場了,政府將為戰勝生物恐怖的藥物建立有保障的市場。醫藥企業對這一計劃幾乎一致表示肯定,數十家公司聲稱支持這一計劃。但是生物技術公司和醫藥公司表示,這一總統提案還不夠積極,執行官們表示,鑒于開發針對炭疽、波特淋菌、埃博拉病毒等致命性病原體的藥物、疫苗和診斷試劑所必須承擔的金融及法律風險,他們還需要更高的利潤回報保證、更少的限制。一些公司代表正在建議國會修改生物防護立法中的責任減免立項,還有的代表希望增加更有利的規定如對與政府合作的項目,公司擁有相關新發現的知識產權。 同治療慢性病的一般商業性藥物開發相比,與生物防務有關的藥物如針對炭疽、波特淋菌、埃博拉病毒、當然也包括如今在全球肆虐的“非典”新病毒等致命性病原體的藥物、疫苗和診斷試劑沒有穩定的消費群,其市場風險性非常大。如果需求不出現或開發出后已消失,所開發出來的有效藥物將永遠存在庫房里,賣不出去。一些懷疑論者表示,即使能保證有穩定的購買需求,政府將難以招募到制藥公司特別是大型的有戰斗力的公司從事生物性反恐措施的研究,因為這些企業通常希望獲得風險投資性質的高回報。 生物防務計劃一旦得到國會通過,美國聯邦衛生部門將獲得一筆永久性基金,而不需每年預算,這樣一旦發現某種有效的藥物,衛生官員就會決定對其進行投資和收購。同時,一旦生物恐怖事件發生,衛生等相關部門在迅速有效地進行產品評估、簽訂合同和雇用工作人員等方面,具有更廣泛的自主權。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所利•法西認為,保證對生物防務產品的永久性撥款,將為生物防務企業的投資掃清一個最大的障礙,即企業擔心預算減少而對政府不信任。聯邦衛生官員一旦與企業簽訂合同,無論發生什么情況,只要公司成功生產出產品,即使國家現在不用可能將來也不會用,政府也應全部收購。 長期以來,大制藥公司認為政府是不保險的商業合作伙伴,而生物防務計劃中的條款就是為了消除大公司們的這些疑慮。許多人都記得拜耳公司與炭疽病的故事,兩年前,美國政府決定收購拜耳公司抗炭疽的藥物Cipro12億劑,美國衛生部卻要求收購價格不超過1美元,這個價格只有拜耳公司打折后的一半。而當公司對這個價格表示抗議時,美國衛生部卻威脅說,政府將取消對Cipro的專利保護,定購更便宜的同類藥。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官員說:“現在我們要拜耳公司拿錢與政府合作的想法似乎很難實現,有一些公司根本不相信政府。” 一些生物防務計劃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承諾一個有保證的市場,并加速收購過程,就能大大改善政府與大公司的不穩定關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法西認為,現在沒有更好的激勵機制,但是生物防務計劃的制定,表明政府正在真誠地采取行動,取得企業的信任。 一些專家曾經指出,美國在生物工程上投資巨大,卻對保障美國人民健康促進十分有限,因此從經濟學和遺傳穩定性的角度看,生物工程還處在“史前時期”。而這次“非典”病毒的出現,也許會使得以美國為主的跨國藥業集團在經過激烈的“內部競爭”后,抓住新的商機,進而成為“病毒時代”的金錢贏家。 世界醫藥秩序對抗擊病毒束縛 藥物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很多貧窮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資助這方面的研發,這也造成了人類在面對病毒時的“不平等待遇”。針對“非典”病毒的藥物和疫苗的研制,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以愛滋病為例,去年全球政府及私有企業僅僅投入3億美金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工作,其中只有極小部分用于為窮困國家愛滋病病疫苗的研究。原因很簡單,愛滋病病疫苗研究是一個世界性的公益項目,盡管它將使許多國家受益,但是沒有足夠的理由讓某一個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疫苗研發,此外大部分患者地處貧困地區,負擔不起昂貴的疫苗費用,因此沒有足夠的利潤前景刺激藥品公司投入巨資進行這方面的開發。從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間,全球生物醫藥領域已經成為資本比拼的競技場。從R&D費用來看,其所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15%至20%之間。如果以廣義的新藥研發上市來統計,則單個新藥研發上市的費用已從1976年的0.54億美元猛增至8.02億美元,增長了將近40倍!其中美歐在藥物研發方面的投入高達451.84億美元。(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R&D”是指研究與開發活動,研究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開發指系統地應用科學研究所獲得的知識,以得到有用的材料、器件、系統和方法。美國科學基金會對研究與開發經費統計的范圍,包括政府、工業界、院校和其它非營利性機構的經費開支。) 由于資本的限制,在藥物研發方面,區域性和生產企業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態勢。1997年至2001年間,在新化合物分子專利數這一項統計數據上,美國就有84項(呈逐年上升趨勢),歐洲79項(所占份額基本保持穩定),日本29項(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只有區區4項。從制藥企業的角度看,以輝瑞、葛蘭素·史克等為代表的全球藥業“十強”企業,2002年R&D資金就達279億美元,其R&D藥品總量達1124種,占全球總量的11.9%,其中許可轉讓藥品數量達500種,占全球總量的20%。可以說,目前世界生物醫藥領域的格局是美、歐“一統天下”、大型跨國公司左右市場。 2002年,美國又一次成為新藥上市最多的國家,以占據全球新藥上市量58%的比例高居榜首;日本超過歐洲,以22%位居第二;歐洲僅占14 %,截至2002年底,僅有10個新活性物質進入市場。2002年,誰是新活性物質上市最成功的公司呢?根據數字顯示,默克公司排名第一,旗下共有3種新活性物質上市,其中Zetia是由默克和先靈葆雅公司共同銷售的。如果把輝瑞和法瑪西亞看作合并后的一家公司,那么他們也共同擁有3種新活性物質:其中一種由輝瑞發布,另外兩種由法瑪西亞貢獻。其余5家公司以2種新活性物質并列第三名,他們是諾華、強生、禮來、Ono和MeijiSeika公司。 如今對抗非典相關疫苗和藥物的研究使各國制藥公司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奪戰。而原來以幾大制藥公司壟斷研發的局面可望被打破。以愛滋病為例,由于西方等發達國家大型制藥集團對愛滋病藥物的壟斷,使艾滋病治療費用異常昂貴。這引起了人們的迫切關注。而且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極其昂貴,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絕大多數在不發達國家,這就造成了在一些不發達國家如何阻止艾滋病的快速蔓延,打破某些藥物的壟斷和保護醫藥專利權之間的矛盾。 今年年初,包括美國默克公司在內的39家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就艾滋病藥品進口與生產問題向南非高級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南非政府侵犯了它們公司的專利權。因為此前,南非政府頒布實行的新法律賦予衛生部門進口和生產廉價艾滋病藥物并在國內出售的權利,因此一些國外藥物在被揭去外包裝以后就被模仿生產。對于跨國制藥公司的訴訟,南非政府表示,根據現行的藥價規定,南非艾滋病病人無法負擔購買預防和治療艾滋病藥物的費用,政府有責任幫助艾滋病病人。 4月19日這樁跨國訴訟案在開案審理之后不久,制藥廠方面的律師代表突然主動提出了和解的要求,經過緊張的談判之后,世界上這些知名的大制藥商決定放棄針對南非政府的法律訴訟,同時宣布支付此次訴訟的法律費用,形勢的逆轉的確令人感到意外,但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如果繼續與南非政府訴訟下去,那么制藥商損失會更大,因為艾滋病問題已不僅僅局限在經濟利潤,同時也涉及人道主義,如果制藥公司繼續堅持,無疑會處于社會輿論的中心,大大影響公眾形象。 此后,全球最大的艾滋病藥物制造商英國的葛蘭素史克公司宣布降價,將以90%的折扣向非贏利組織提供藥物,緊接著默克公司也宣布降低兩種艾滋病藥物在非洲的售價,降幅達到40%。另一家全球主要制藥商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決定將兩種艾滋病藥物在非洲國家的售價降為每日1美元,此外非洲國家可以免費使用其中一種藥物Zerit的專利以治療艾滋病。 不可否認,在WTO協議的框架下,按照知識產權保護有關條款,在專利期內仿制某種新藥,開發方有權索取4-10億美元的賠款。默克公司承認今年由于專利保護權的問題業績出現下滑。這次事件使制藥行業面臨的問題遠遠超出了非洲艾滋病藥品市場的簡單范圍,正如一個智囊機構Cato學會的研究人員所說的那樣,今天是治療艾滋病的藥品,明天會不會輪到治療心臟病、癌癥的藥品呢?制藥行業已被國際公則牢牢地束縛住了。一方面制藥廠非常希望被看作協力對抗全球艾滋病危機的一員,去年幾個藥廠提出在非洲降低許多艾滋病藥的價格,就是一個證明;另一方面藥廠也對自己的藥品專利保護充滿憂慮,這也影響到到他們的研發熱情,畢竟對艾滋病藥品的研究和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沒有了研發的動力,人類又如何去盡早戰勝這個惡魔? 從長遠看來,大多數專家認為疫苗是預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不幸的是,貧窮國家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資助這方面的研發。去年全球政府及私有企業僅僅投入3億美金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發工作,其中只有極小部分用于為窮困國家愛滋病病疫苗的研究。原因很簡單,愛滋病病疫苗研究是一個世界性的公益項目,盡管它將使許多國家受益,但是沒有足夠的理由讓某一個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疫苗研發,此外大部分患者地處貧困地區,負擔不起昂貴的疫苗費用,因此沒有足夠的利潤前景刺激藥品公司投入巨資進行這方面的開發。而這次“非典”爆發之后,一些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只是用原來開發的廣普抗病毒藥去試著攻擊“非典”病毒,他們更渴望節省研發費用,期待再出現一個“偉哥”奇跡(“偉哥”原為心血管藥物,只是在無意中發現了它有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藥效,結果帶來了滾滾財源)。 做為“非典”病毒主要受害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也許很快就能體會到與愛滋病疫苗和藥物一樣的世界醫藥秩序體的束縛。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發展中國家更應該提前加大投入,建立自主的醫藥科研、生產體系,最大限度地阻擊未來可能來襲的病毒。而這,也許就是今天的中國在高速發展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中國醫藥業的挑戰與機遇 進入5月,世界著名的施貴寶制藥公司宣布,該公司將與其它制藥公司以及法國著名的巴斯德實驗室合作,加快對SARS疫苗的研究工作,以早日找到預防SARS的方法。施貴寶制藥公司總經理Jean-Pierre Garni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聲稱:“我們已經與美國政府的高層官員舉行了會議,邀請幾家主要的疫苗研制機構共同討論,并就這一問題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我們一致決定加快對SARS疫苗的研究工作。最好是馬上就開始這項研究工作,因為即使短期內我們控制了這種病毒感染,它很有可能會很快再次發生。我們必須為該病的第二次暴發作好準備,因為第二次暴發可能會更加嚴重。”Jean-Pierre Garnier表示通常該公司是與其它公司是始終處于競爭關系的,但是這一次他們將與其他公司協作,共同應對SARS的威脅。“我們至少會交換有關的科學信息,巴斯德研究所是本研究的核心。” 另外來自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和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將在下個月初召集各個公司召開一次研討會。參加本次會議的其它公司還包括Merck、Wyeth、Chiron、Baxter、Johnson & Johnson、Aventis、Vical、Avant、PowderJect和Berna Biotech等多家國際知名制藥企業。 在此之前的4月22日,陳竺等2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名向國務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為切入點,構筑預防醫學體系,全面加強我國醫學科學研究》的報告。該報告對當前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研究、構筑我國預防醫學體系、建設強大的國家醫學科學創新體系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在該報告中指出衛生保健不僅是重大社會需求,也是現代經濟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保健市場約占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1/4—1/3,占這些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20%。 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對其自身價值和生活質量的重視達到空前未有的程度。為保障和不斷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各發達國家均有國家層面的醫學研究資助渠道。美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2002年的撥款為273.35億美元,占當年美國政府科研撥款總額1117.56億美元的24.5%,僅次于對國防科研的撥款545.44億美元(占48.8%)。美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并不只是一個研究機構,而更重要的是一個資助渠道。美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在其研究所內部的撥款一般為總經費的百分之十幾,而80%以上的經費是通過競爭渠道支持各個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和機構的醫學研究。美國的國立健康研究院負責整個計劃的指導和規劃,行使國家醫學體系的職能,英國、加拿大等有醫學研究理事會MRC,法國有國立健康和醫學研究院和巴斯德研究院,均得到政府的巨額資助。 我國至今未設立國家層面的醫學研究專門機構和資助渠道。雖然“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均有關于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的資助渠道,但其中只有很有限的部分用于嚴格意義上的醫學研究,其力度遠遠不能滿足一個13億人口大國防病治病研究的需要。因此基于目前的狀況,該報告建議,我國急需將醫學科學的研究放到國計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視,作為國家創新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建議中認為:我國應成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院或國家醫學研究理事會這樣一種專門的醫學研究資助機制。這個機制應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依托的研究機構,一部分是通過競爭途徑向全國從事醫學研究的大學和機構開放。建立這樣一種機制,是基于國家宏觀戰略的考慮,是超脫部門利益的。因為,只有建立一個統一的、在國家層面具有權威性的機制,才有可能對我國基礎和臨床醫學研究進行系統、全面的規劃和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的布局,而不至于處于各自為戰、重復建設、甚至于無序競爭的狀態。 中國科學院SARS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科學院將發揮技術資源優勢和平臺優勢,動員協調全國最強的科研力量,針對SARS組成跨學科、跨部門的攻關小組聯合攻關,并加強應對新生傳染性疾病的科學研究,為有效控制、預防和治療非典做出應有貢獻。中國科學院在疫情發生后迅速成立了SARS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昆明動物所等各參研單位開展工作。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是一所長期從事動植物病毒學研究的科研機構,在我國比較早地開展病毒學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當我國廣東等地發生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后,該所立即著手對“非典”病毒的研究,根據“非典”的基本特征,組織人力物力對原有實驗室進行改造,使其具備“非典”病毒研究條件。目前該所的醫學和病毒學專家們研究的重點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研究“非典”的快速診斷方法。二是對“非典”疫苗的研究。過去對抗病毒的實踐證明,通過注射疫苗,使人體形成抗體是預防病毒疾病擴散的有效途徑。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制“滅活疫苗”、“減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來阻止病毒感染。三是對預防和控制“非典”藥物的篩選。四是從病毒學的層次加強對“非典”病毒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學和規模分析生物技術等研究手段,從基因、基因組、細胞和機體等不同層次,研究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關系、致病機理、感染的分子過程等,揭示病毒源、病毒感染途徑、病毒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規律等,為病源控制、診斷技術、疫苗研制、藥物篩選與研制、病毒性疾病流行預警等提供科學依據。 上海生科院成立了SARS防治科研攻關領導小組,由上海生科院、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組成學科配備完整、技術力量精干的科研協作隊伍,分工合作,從生物信息學、快速診斷、疾病治療以及新方法和新藥物研究等四方面切入,全面應戰SARS疫病。生物信息學是SARS診斷、治療和病因病理研究的基礎,快速診斷和治療是當務之急,新方法和新藥物研究則致力發展治療SARS的高效手段,生物信息學將研究SARS病毒的生物學特征,尤其是病毒的基因與蛋白質的結構功能以及病毒遺傳變異的規律,為疫病的診斷、治療和新藥研制提供基礎信息。快速診斷研究將改進現有的診斷方法,提高檢測靈敏度和準確率,通過制備抗SARS病毒抗原的抗體等手段,積極尋找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治療研究將闡明SARS的發病機理及其在疾病發生發展不同階段的免疫學特征,并針對SARS臨床病程的不同階段的免疫狀態,初步提出臨床免疫學治療方案。同時,遴選抗SARS病毒的中藥驗方或中藥有效成分,或從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中篩選抗SARS病毒的藥物,供臨床治療使用。新方法和新藥物研究將開展反義核酸和RNA干擾治療藥物的研究,研制新藥。多種途徑研制可用于預防SARS病毒的疫苗。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緊急啟動科技計劃,組建一個由病毒學與生物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田波為顧問的SARS病毒工作小組,所內6個課題組同時投入這場艱巨的非典“阻擊戰”。昆明動物所也由數名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了SARS研究攻關小組。依據研究所在病毒學、免疫學、動物藥物學和比較基因組學的研究優勢和資源特色提出了參與SARS攻關的工作計劃。通過與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溝通,昆明動物所近期針對SARS攻關將開展以下研究工作:SARS感染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建立;SARS死疫苗免疫效果和保護作用的研究;SARS病毒抗原蛋白單克隆抗體的研制;SARS病毒的起源和變異趨勢研究。 中國醫藥科技界的這些舉動,使得我們不能不想起一件新中國建立時的舊事:黑熱病在舊中國是一種流行很廣的多發性地方病,蔓延在長江以北13個省區。當時進口藥價格昂貴,治療一個病人要付出4~5畝農田的代價,許多家庭為此傾家蕩產,貧苦農民得病后只有等死。新中國成立后,最先遷入城鎮的解放區山東新華制藥廠領受了試制生產治療黑熱病藥物的任務。在儀器設備不全、試驗條件相當差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反復研究試制,于1950年4月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取名“斯銻黑克”。這種藥療效好、毒副作用小,治愈率達98.6%以上,而且治療一個病人的價格只相當于5公斤小米的價格。 今天,當我們面對肆虐祖國大地的“非典”病毒的挑戰時,我們科研人員似乎又找到了新中國剛剛成立的那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我國的醫藥事業只要團結協作,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一定能為13億人民、為人類建立一道阻擊病毒的屏障。(作者:北斗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