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藥品商機在前 中國醫藥企業有心無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2日 14:08 粵港信息日報 | |||
“目前正是抗非藥品研發的關鍵時期,有的項目已經開始進入后期階段,但是,因為龐大的資金需求,我們非常渴望醫藥企業與我們進行合作,不過,目前還沒有企業提出這樣的意向”,這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助理袁鐘博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的一番話。 袁鐘告訴記者,他已經向一些企業發出了“邀請”,但至今還沒有企業作出回應,他 袁鐘說,自非典爆發以來,中國醫學科學院就開始進行抗非藥品的研發工作,國家為此撥付了3億元科研經費。但3億元對于藥品研發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該院非常渴望能與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進行合作。 藥企在徘徊? 那么,中國企業正在干什么? 石藥集團主管新藥研發的市場發展部總監高春平告訴記者,公司已經開始對非典的藥品研發進行研究,包括前期市場調查,但最終能否立項目前還不好說。 北京雙鶴制藥研究院一位姓張的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還沒聽說哪家醫藥企業開始進行非典藥物的研究,一般情況下,企業是不會放過這次商機的,但這次非典來得太過突然,企業還沒來得及調整自己的研發方向;另一方面,對一種藥物的研發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資金,目前有這種實力的企業,國內應該說還沒有,何況抗非典藥物包含了很多種情況,比如預防藥物、治療藥物以及疫苗,到底搞哪一種?全面進行不可能,選擇某一個方向進行研究,將來的具體收益也很難說,因此,企業做出這種決策的時候肯定是很謹慎的。 另外,國內的企業一般都是在銷售目前生產的預防性藥物,這已經讓很多企業忙得不亦樂乎,至于新藥研發,企業一般都是在現有的藥物中遴選可能對非典具有預防或者治療效果的藥物,至于新藥研發,那是很難的事情。 但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無動于衷,深圳翰宇藥業公司已經快速注冊了一家藥品研究公司,目標就是與抗非典相關藥物的研制和開發,但公司高層以保密為由不肯對外透露。 缺少聯動機制? 與中國企業不同,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有實力的大公司早就瞄上了抗非藥物的研發,而且有些公司選擇了與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的方式聯手進行這項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場搶占抗非藥物研發的大戰中很少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與我國藥品研發機制有關。目前我國的藥品科研和技術開發主體依然是政府直屬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而醫藥工業企業科技開發能力普遍薄弱,只能進行簡單的移植和仿制,產、研、學條塊分割,因此科研成果轉化率比較低,基本談不上根據市場需求或潛在需求進行高效率的研究開發活動;此外,國內整個醫藥工業科技開發方面的投入也很少,幾年來始終在總銷售額的0.5%左右徘徊,只有7億元左右,這樣的投入顯然無法進行新藥的開發,也無法與世界上一些大的公司同臺競爭,至少目前還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 中藥材價格止升回跌 估計9月供需關系才能緩和 近日,曾在4月份一路飆升的中藥材價格出現明顯回落。在政府的有效干預下,廣州清平藥市的金銀花每公斤降到40多元、連翹降到30多元、蒼術則回落到40多元,對比高峰時期每公斤上百元的價格有較大幅度的下滑。但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價格有所下降,但是較去年的正常價格平均仍有300%的漲幅。 自從政府對中藥材價格實行嚴格監控以來,市場上哄抬價格的情況明顯減少,虛高的藥材價格開始出現回落。但是由于藥廠生產的清熱解毒產品正當旺季,市場上相關藥材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價格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恢復到同期的正常水平。行內人士表示,今年藥材需求比以往有明顯的增長,藥材的供應雖然不至于短缺,但是要想價格下降到以往的水平,可能還需等到藥材的收獲季節,估計9月份開始市場上的供需關系能夠有明顯的緩和。 中藥材價格上升已經從第一季度持續到第二季度,即使儲備再充足的藥廠也必須接受高價位的原材料。生產廠家表示,總體毛利率因為原材料價格的上升而有所下降,個別產品還可能出現沒有利潤的情況。但就總體而言,由于升幅較大只是局限于幾個藥材品種,而且藥材部分只占藥物成本的15%左右,廠家還能承受相關的影響。但從整體計劃的層面考慮,還是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盡量調控。 記者 陳勁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