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時評:非典保險的營利信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6日 06:45 中國青年報 | ||
非典保險的營利信心 尚德琪 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全國11家保險公司推出的17項針對非典的保險產品獲準上市(《中國青年報》5月8日)。 正如所有報道強調的那樣,推出非典保險的一個重要理由是為了應對非典。但是,另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卻沒有人提到,那就是保險公司對抗擊非典形勢的樂觀估計。前一個理由,說明保險公司在緊要關頭勇敢地承擔起了自己的社會保障責任;后一個理由,則說明保險公司在比較嚴峻的疫情面前,仍對自身的經濟效益有充分的信心。 針對一種陌生的疾病推出一種專門的產品,可能是保險公司“第一次吃螃蟹”。比如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典保險,被保險人簽單10天后患上非典,保險公司就要承擔賠付責任,而以前只對簽單30天后患病的被保險人賠付;而且,從非典病人住院的第一天起,公司就開始給付住院津貼,而在過去,給付金是從第4天開始計算的。無疑,非典保險的推出及細節(jié)上傳達出的信息表明,保險公司有明確的讓利主觀。 政府在對待非典疫情上,表現(xiàn)出了非常堅決的態(tài)度。在資金問題上,國家明確要求,絕不能因為錢的問題而影響非典防治,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免費防治措施。但是,防治非典確實需要錢,在疫情發(fā)展趨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到底需要多少錢也是難以預測的。 北京大學權威研究機構認為,國家財政的直接投入應用在戰(zhàn)勝非典亟須的4個方面:科研費用、硬件設備、治療費用和醫(yī)護支持。但是,非典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日漸顯露,對民航、旅游、餐飲、商貿、出租車等行業(yè),國家還提出將采取減免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適當財稅優(yōu)惠政策等措施給予必要扶持。一個蘿卜兩頭切,國家財力自然無力大包大攬。所以,專家們建議國家發(fā)行公共衛(wèi)生國債,以彌補抗擊非典資金之不足。 但政府直接投入也好,發(fā)行專項國債也好,負擔都壓在了財政肩上。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種壓力有沒有其他轉嫁的途徑?除了社會捐贈這一塊兒,我認為,保險公司在這個時候推出非典保險,正是通過市場調節(jié)作用緩解財政壓力的一種方式。起碼,對非典保險的推出,我們就可以這樣說:政府承擔了責任,百姓盡到了義務,社會獻出了愛心,市場發(fā)揮了作用———這就是眾志成城。 同時,應該把保險公司當成一個商人看待。也就是說,不論他的行為多么高尚,營利的企圖始終是其行為的背景和支持。我們不應該將保險公司當成一個慈善機構。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這一點上:保險公司營利的信心從哪里來? 非典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目前還很不確定。其決定因素一是時間問題,二是面積問題。疫情最終能擴展到什么程度,能在什么時候得到有效控制,都是未知數(shù)。但有一點很明確,政府和廣大老百姓在非典問題上,溝通越來越頻繁,共識也越來越多;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決心越來越大,信心也越來越足。 商人是最敏感的。或許正是根據這些,保險公司就可以斷定他們首先不會被非典保險套牢。而且,保險公司也可能意識到,正是因為這些,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必然會對經濟產生實際的鼓舞,支持人們對經濟的預期。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可以斷定,他們肯定不會成為經濟大環(huán)境的犧牲品。 非典保險就這樣誕生了。應該說,它是勇氣的產物,也是理智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