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暗渡陳倉 澳洲人巧控中國52噸黃金礦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3日 13: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徐愷 成都報道 一家外資企業已暗暗演變成一條黃金大鱷。 目前它已經控制了中國黃金年產量的1%,如果按照它的目標,再過三五年就會上升到4%-5%。這個叫澳華黃金的公司正在中國編織一個成色很高的黃金夢。 5月6日,澳華黃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華黃金)西安代表處的相關人士發現,該公司負責中國業務開發的執行董事,遠在悉尼的徐漢京的手機一整天都關著。“這兩天總部高層一直開會,”這位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說,“據說是在研究關于國內“非典”對公司的影響。” 他們沒法不緊張——澳華的所有投資都在中國。 8年來,這家公司潛行于中國礦藏豐富的西部地區,掘得黃金無數———目前該公司在國內的黃金年產量已經達到10萬盎司(1盎司約為20克)。而更遠的目標是,“三年內達到年產30萬盎司黃金,同時通過開發和擴大其他項目,實現在五年內達到年產40萬盎司黃金的目標”。 這個目標已經不遠。據透露,澳華黃金在中國跨五個省區的四個處于不同開發階段的項目(其中一個將要出售)中擁有控股權,并有一個與南非金田公司的合資勘探公司。這些項目共有260萬盎司(約52噸)已探明的黃金儲量,其中澳華黃金占有儲量為230萬盎司。而此前中國最大的礦山規模只有年產15萬盎司,平均規模僅有1.6萬盎司。 澳華黃金是總部設在悉尼的一家跨國公司,是目前在中國唯一具有金礦開發經營權的外資公司。即使在最近一批中國公布的外商投資目錄里,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依然屬于限制投資的產業。 據了解,澳華黃金目前的產品主要有兩個,黃金錠和金精粉。前者一般按照國家牌價賣給當地的人民銀行,而金精粉則被銷售給企業進行二次冶煉。“產品銷售不成問題”,澳華黃金西安代表處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它到底什么來頭? 國際資本暗渡陳倉 這個澳大利亞黃金上市公司,最早脫胎于中國有色集團下屬的中國礦業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礦業國際)。 澳華黃金在國內的一位代表透露,該公司由中國有色集團下屬的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CNNC)于1995年在西印度群島注冊成立,當時的注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這是一個CNNC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一種公開的說法,當年在國外成立該公司的一個原因,是想借重于國外先進的礦業管理經驗和技術,來提高中國礦業的效率。 “公司成立以后,幾乎所有的高層都是聘用外國人,或者由有過國外經歷的人士來擔當,”這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實際上正是這些人在澳華后來在中國的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澳華黃金的董事長澳大利亞人尼古拉斯(尼克).科迪斯最突出。據了解,尼克有20年以上投資銀行和礦業融資的工作經驗。1990年至1994年,尼克在澳大利亞麥考利銀行的金屬部任執行董事,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CNNC)建立了良好的關系。1994年他創立了亞洲資源有限公司,這是一個麥考利銀行與原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合資公司。從1995年中礦國際成立到2000年,尼克一直擔任中國礦業國際有限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2000年,尼克開始了中國礦業國際有限公司黃金資產的私有化工作,2000年8月完成資產重組。尼克被聘任為澳華黃金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據該人士說,這次變化的背景是2000年有色集團的解體,“有關方面認為要改變國有企業效率不高的毛病,必須實行股權多元化”。于是著手改變中礦國際的資本結構。中礦國際主營業務由兩塊構成:氧化鋁貿易業務和黃金業務。在這次變化中,中礦國際的非黃金業務及其資產,以及中礦國際這塊牌子被轉移給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五礦),而黃金業務和資產重新在澳大利亞注冊成立了中國礦業有限公司(簡稱中礦有限)。 “五礦通過中礦國際持有中礦有限43%的股份,而美國瑞福基金也同樣持有43%的股份,成為中礦有限的兩大股東,” 這位人士介紹說,“其余股份則分別由其他國際投資機構和個人持有”。 經此變化,中礦有限從國資企業中礦國際中脫胎而出,完成了股權多元化的第一步。 跨國上市 2002年,中礦有限再一次進行股權改造。這一次,它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國際化”過程:在改造后的公司中,世界銀行、倫敦標準銀行、澳大利亞殖民地銀行、南非金田公司共投資3600萬澳元,各購買了10%的股權,剩下的股權由其他的機構和個人購買。 據透露,經此變動以后,原來的兩大股東五礦公司和瑞福基金的股權被稀釋到各持有14%左右。 這是一次為上市而進行的增資擴股。正是在這次改造之后,中礦有限公司更名為澳華黃金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3日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這次澳華共發行1800萬原始股,每股一澳元。該公司董事長尼克在招股完成后的一次講話中表示:“我們順利成功完成了1800萬原始股的發行并被超額認購。” 這次招股使澳華黃金的市場資本總額達到1.01億澳元,而上市之后,該公司擁有了3900萬澳元的現金。 根據澳華黃金公布在其公司網站上的資料,該公司在2001年共生產了95, 384盎司黃金,利潤總額為345萬美元,利潤增長率高達450%。而根據該公司公布的2002年六月當季財務報告,其利潤比2001年同期增長47%,當季現金成本為每盎司129美元。按國際標準計算方法,這一成本水平已經進入最低的四分之一序列。 據透露,在澳華黃金一連串的換身行動中,澳大利亞人尼克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公司股權。據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從中礦有限時代開始,尼克已經開始持有相當股份,“該公司要求,董事會成員都必須持有股份”。但他拒絕透露具體股份持有情況。他說:“即使知道也不能告訴你”。 帶資承包突破限制 事實上,正是由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在金銀等貴重金屬領域對外資的限制,使得這些開采權證的取得成了一種享有壟斷的優勢資源。“在1998年以前,在黃金礦山的經營和開采上,即使是合資也是不允許的”,一位業內人士證實說。 但是澳華的進入卻是十分巧妙的。 據相關人士透露,早在1996年左右,剛剛成立的中礦國際公司下屬公司中曼、中陜公司就以帶資承包的方式介入了陜西煎茶嶺鎳金礦的開發。“所謂帶資承包就是通過這兩家公司引入的外資進行承包經營”,澳華在中國國內的一位人士向記者解釋,“國內就只有煎茶嶺項目一段時間這樣做過”。 煎茶嶺鎳金礦地處中國陜西省西南部的農村地區,是一座年產大約100,000盎司黃金的地下開采礦山。1998年10月開始生產,1999年下半年達到預計生產目標。這是澳華黃金目前唯一一個正式生產的金礦礦山。據相關人士透露,澳華黃金在這個項目上的投入大約在3000萬美元左右,擁有該礦山86.2%的權益。 中礦有限成立之后,這種介入的速度明顯加快。到2002年澳華黃金在澳大利亞上市之前,澳華黃金已經取得了陜西張家山、貴州錦豐、四川金康等四個黃金項目的控股權。 其中,作為澳華在中國尚未正式開發的最大的項目,澳華將對貴州錦豐投入4000萬美元,將其打造成一個年產30萬兩黃金的黃金生產基地。而澳華黃金在該項目的總代表證實說,該項目的前期鉆探工作已近尾聲,將在今年上半年作出開發的決定。 據澳華黃金在中國的代表人士估計,澳華黃金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一億美元。 “澳華黃金能夠進入中國金礦經營領域,實際上是因為國家政策發生了變化,鼓勵外資進入難選冶的項目”,貴州錦豐礦業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澳華進入的項目,基本上都是難選冶的項目”。 但有業內人士證實說,所謂難選冶“并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相關方面的政策的松動也許與中國礦山本身的發展現實有密切的關系。據了解,由于計劃經濟導致信息封閉,勘探與礦業開采分離,信息不共享等原因,黃金行業條塊分割、規模過小,信息為很多公司僅有的資產。 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政府雖然一度在礦業大規模投資,到了九十年代末,政府政策調整,不再為礦業提供資金,導致礦山資金嚴重不足,勘探公司變成小規模礦山經營者。 外資看到了難得的機會。 澳華黃金董事長尼克認為,中國是世界第四黃金生產大國,而黃金的價格是透明的,路透社的信息公布。而中國國內的競爭力很弱。另外一方面,在礦藏豐富的中國西部地區,對礦業投資者都有減免稅費等各種政策優勢,“中國是一個礦業投資者可以以低成本高利潤發展的國家,是世界礦業的歸宿”。 尼克相信,雖然(在礦業投資領域)審批程序冗長而復雜,但營業執照、探礦權證和采礦權證保證了合法地位,而且“獲得了這些權證,項目可以融資”。 澳華黃金一直在努力獲得更多的這樣的權證。今年2月份,澳華黃金已與山東省地礦局簽定了相關協議,將與南非金田公司合資成立一家勘探公司,在山東地礦局擁有探礦權的金礦遠景區開展金礦風險勘查。山東是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省,而南非金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商之一。 5月6日,該省地礦局的相關人士證實說:“協議已經簽定,雙方正在積極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