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非常形象” 抗擊“非典”航空自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2日 16:07 中國經營報 | ||
本報記者 汪靜 一萬只日本“原裝”口罩日前“順降”浦東,今后,在東航的飛機上,你也許會見到它們。這些口罩是東航花大價錢買來的“高檔貨”。由于SARS疫情突如其來,造成口罩脫銷,東航不得不“另請高明”。“每只價格100日元(相當于人民幣9元左右)”,顯然東航這次做了賠本的買賣,但一位工作人員堅定的表示:“再貴也得買,一定要保障飛行安全。”非 坐以待“虧”? “我們和醫務工作者一樣,是沖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人。”航空公司這樣認為。80多部紅外線體外探測儀架上了海航的每一個航班;69000只口罩分發到國航乘客的手里;10000份員工防病手冊、150臺日本進口的耳溫測試儀和12套美國產高敏感紅外測溫儀已在東航投入使用……“這每一分錢都是我們的自有資金”。與航空公司龐大的運營金相比,這點投入似乎算不得什么,但如果結合他們當前的運營現狀,你會發現,他們實際已在“淌血”。 “2003年航空業虧損已成事實。”這樣悲觀的論斷現在看來沒有任何夸大的成分,而“五一”之后,航空公司的日子會過得更緊。 雖然國航的航班量已縮減30%,正在運營中的一些航班又只有15%的上座率,但國航表示,“非典”時期,保障人們出行的“防線段”不能“決堤”,“無論如何,航線數量不可減少”。 “目前,東航航班停飛數量已增加到60%,為了保證正常運營,我們不得不在自己身上動‘刀子’。”東航一位相關負責人頗為激動地說,“目前我們已同空中客車公司初步商定,將原定5月份到貨的空客A340-600推遲2個月交貨。”同時他也毫不諱言地告訴記者,東航的真實意愿是推遲到今年年底,“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協商。”看來,東航對此并無太大把握。根據去年4月簽訂的《飛機購賣協議》測算,2003年,東航需要為購置飛機支付的金額為69億元人民幣。 另外一個困擾航空公司的現實是“隔離”。某架飛機上出現疫情,需要將整個飛機機組人員隔離14天。據了解,目前,飛機一套機組人員一般為8~10人,包括2名駕駛員(正駕和副駕),1名機械師、4~5名乘務員。一旦隔離就會為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在飛行員緊缺的情況下,前不久東航兩套機組人員被同時隔離,著實讓他們緊張了一番。“目前我們可做的只有硬扛,能扛多久是多久。” 抗擊?“扛住”! “目前這種非常時期,政府不太可能給航空公司更多的關照。”這一點,中國的航空公司們是心知肚明的。 4月23日,中央財政撥款20億元設立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主要用于救治“非典”患者、購置“非典”醫療設備、給予醫務工作者補助、快速試劑研究、采購等。北京市財政局也啟動了緊急預案,資金投向包括:為集中收治“非典”患者的醫療機構配備呼吸機、輸液泵、注射泵,以及醫護人員的防護用品;為疾病控制中心完善疫情應急機制購置檢測設備;為集中收治和單一收治“非典”患者的醫院擴大病房改造;購置防治“非典”的物資儲備等。與這些“第一要務”相比,航空公司的困難顯然要往后排。對于一向與政府有“依附”之嫌的航空公司來說,現實的確過于殘忍。 在暫無外援的情況下,航空公司唯有選擇“自裁”。 據東航一位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現在采取工作輪休制,每天有1/4的人被‘強制’休息,目的是為了節省辦公成本;另外,東航還開始著手對區域內企業,如虹橋機場的酒店、商戶等進行水、電計量管理。 “節約運營成本是必須的”,國航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但除了節省紙張、設備、能源等之外,他們也找不到更好的應對辦法。而與航班減少、上座率縮水、飛機“曬太陽”(停場)相比,這些努力無疑只是杯水車薪。 某航空公司坦言,即使在實施了一系列開源節流的措施后,4月份該公司虧損額仍高達4億元人民幣,目前他們正痛苦的忍受著每天1000萬~1500萬元的虧損額,堅持運營著。 “非典”時期非常競爭 “如果說SARS對航空業來講是一場天災的話,那么可以斷定,在這個鏈條上的每個成員都將無可幸免。”一位航空業內人士如是說。無論是飛機運營商、飛機制造商,還是零部件生產廠商,他們此時面臨的困境基本相同。考驗他們的就是:“非典”時期的非常競爭。 “對航空業來講,這種災難性的影響大都來勢洶洶,但是卻又‘惡景’不長”,在總結以往“戰斗”經驗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際航空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事后航空業也必將經歷相當幅度的反彈。” 日前,空中客車公司表示,由于受到伊拉克戰爭和SARS爆發的雙重打擊,并考慮到部分航空公司推遲或取消訂單,該公司原訂2003年交付315架飛機的計劃,可能將降低至300架。而在中國市場,他們則樂觀的預測:“這種困難對航空業來說只是暫時的。” 4月25日,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在北京簽署框架協議,確認訂購30架空中客車飛機。這些飛機將從2004年開始陸續向航空公司交付。“我們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在“非典”時期,空客再次強調這一論斷。 當然,對于中國的航空公司來說,“坐以待虧”總不是明智之舉。來自航空業內的提示是:一、困難時期更重質量;二、開源節流管理見長;三、長遠戰略堅持不懈。現在正是考驗航空公司“戰斗意志”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