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劍“詐降”攪亂華潤合資 曾清榮圖謀反收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8日 14:40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岳戰野 成都報道 4月中旬,華潤置地成都公司透露說,將在成都投資25億元進入房地產,華潤置地在成都的東湖公園地段上選擇了一塊三面臨水的絕佳地段開發總投資約為25億的“翡翠城”項目。這將是華潤置地在四川亮相的第一個樓盤,同時公司有意將這個樓盤打造成房地產業的一個旗艦產品,并借這個項目進軍重慶、云南等西部重要城市的房地產業。 在這個龐大的投資計劃尚未啟動之時,華潤卻因自己的一紙宣傳引來了麻煩。令人奇怪的是,這個發難者竟是華潤在四川的合作者——藍劍集團。 蹊蹺的聲明 4月20日前后,藍劍集團在成都媒體上發布了一則引人注目的聲明。聲明稱,華潤置地成都分公司在4月14日的宣傳中提到了華潤收購藍劍集團,但藍劍集團從未被任何企業收購;華潤與藍劍集團合資的僅僅是藍劍集團的啤酒業務,而藍劍啤酒同時與華潤和SAB合資,不是被收購。該聲明要求華潤置地成都公司立即停止宣傳。 業界迅速將目光轉到了藍劍集團與華潤的關系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僅僅憑華潤置地成都公司這樣一則宣傳,藍劍集團就發出“意正辭嚴”的聲明,似乎有點太不給華潤面子。何況藍劍集團的董事長曾清榮先生與華潤集團的董事長陳新華先生以及總經理寧高寧先生頗為稔熟,雙方即便有一點什么誤會,也應先私下里溝通,為何突然一下子拋到公眾的面前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藍劍集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聲明一事,一再表示“已經過去了,已經處理好了,沒有什么可說的”,對雙方的溝通情況以及處理結果卻諱莫如深。 既然已公開在媒體刊登了聲明,緣何又不愿意說明事件的真相? 華潤置地成都公司策劃部的張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潤置地的宣傳稿只是對事實的一種陳述,沒有其他的意思。她承認華潤置地在措辭上有一些誤差,目前雙方已在內部做了溝通,很好地進行了處理。 聲明的風波似乎就這樣暫時平息了。 但一條更令人吃驚的消息開始在業界流傳:藍劍集團即將對華潤藍劍實行反收購,要將華潤藍劍重新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中。 華潤藍劍“異動” 按照藍劍集團的口徑,說藍劍要對華潤藍劍進行反收購似乎不妥——藍劍不承認曾被收購,就沒有所謂的“反收購”。 但華潤藍劍一高層向記者透露,華潤藍劍的股權結構很可能將會發生變化。具體來說,就是藍劍集團欲從SAB手上收購足夠的股份,以求得對華潤藍劍的絕對控制。 按公開信息,華潤藍劍目前的股權結構為:藍劍集團占38%,華潤與SAB共占有62%的股份;而在華潤啤酒總公司中,華潤創業占51%的股份,SAB占49%的股份,華潤實際持有華潤藍劍31.62%的股份,南非SAB占30.38%的股份。由于華潤與SAB已經成立了合資公司,因此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華潤對華潤藍劍擁有控股權。 華潤藍劍的這位高層透露,在華潤藍劍中,藍劍集團、華潤和SAB是三家分離的股東。論單個股東,藍劍集團仍然有相對的控制權。在董事會中,藍劍集團和華潤方面各占兩名,SAB有一名,現在的董事長雖然由華潤啤酒公司總經理王群擔任,但王群并不經常到四川上班,副董事長曾清榮擁有實際的話語權。在這樣一個股權結構下,華潤和藍劍集團似乎都難以實現對公司的絕對控制。華潤方面雖然是第二股東,但由于和SAB的戰略關系,控制力更強一些。但從單個股東來講,藍劍集團則占了上風。 實際上,華潤和藍劍集團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華潤藍劍控制權的爭奪。 早在合資初始,藍劍集團就一直在強調,這“是藍劍集團的啤酒業務與華潤啤酒和SAB合資,而不是華潤收購藍劍集團”。藍劍集團當時的新聞發言人周英劍曾明確表示,藍劍集團謀求合資是想發展啤酒,但不能喪失主導地位。而曾清榮也明確表示,藍劍擁有華潤藍劍38%的股份,還是華潤藍劍的主人。 隨后,曾清榮公開在媒體表示,華潤藍劍的總經理必須要自己投贊成票才能通過。一些當地業內人士認為,正因為曾清榮的左右,原綿陽華潤啤酒的總經理黃力最終沒能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呆多久,轉而擔任華潤藍劍的執行董事。而華潤藍劍現任總經理張量原來擔任華潤天津啤酒公司的總經理,曾清榮一直對張量極為贊賞,表示在5年前已開始注意張量。如此看來,曾清榮在華潤藍劍的經營管理方面無疑具有很大的發言權。 但藍劍集團所表現出的公司控制能力,都掩蓋在“華潤收購藍劍,登上中國啤酒龍頭寶座”的聲音里。人們熱衷于觀察華潤如何通過雄厚的資本來整合中國啤酒業,比較華潤啤酒與燕京和青啤的優劣,或者探討中國啤酒業寡頭壟斷的未來。 華潤方面倒是對華潤藍劍的獨立欲望表示出了警惕。華潤藍劍曾在當地媒體上表示要做“西部啤酒王”,據悉,華潤啤酒曾就此事致電華潤藍劍,提出質疑。 記者就華潤藍劍股權可能變化的消息致電藍劍集團,該集團新聞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含糊表示,“現在還沒有說這個事兒”。而華潤藍劍一高層透露,股權變化醞釀已久,但具體怎樣變化,還得看曾老板如何盤算。 藍劍集團“詐降”? 有分析認為,藍劍集團此次股權謀變似乎有“預謀”嫌疑。或者說,當初的合資就是為了此后的股權轉變。 該分析人士介紹說,華潤和藍劍集團曾是四川啤酒市場上的一對“冤家”,雙方交手的第一仗是收購成都啤酒。華潤本想通過收購,直接掠取藍劍的“腹心地帶”;不料土生土長的藍劍后發制人,最終將四川市場占有率居第二位的成都啤酒收入囊中。 華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綿陽建立“根據地”,收購了綿陽亞太啤酒廠。隨后,華潤雪花啤酒在四川的占有率迅速升到30%。藍劍不得不以攻為守,搶先拿下五六個地方啤酒廠。華潤也不甘示弱,入主樂山峨眉啤酒廠,從而在整個四川市場上形成雙雄逐鹿的局面。 雙方這一役,在市場上角逐了3年多。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刻,也就是雙方簽訂合資協議前,藍劍的每噸盈利是120-130元,華潤是70元。華潤在四川投入幾個億做啤酒,始終不見收益,雪花啤酒的市場份額也從30%下降到15%左右;而藍劍集團也在華潤的競爭下,贏利能力急劇下降。 因此,雙方的合資被業界認為是“雙贏”,也是必須走的一條路。對比雙方實力,無疑是藍劍投入了華潤的懷抱。 事后看來,藍劍與華潤的合資更像是藍劍集團的一次“詐降”。 據悉,當時藍劍集團凈資產為11億元左右,啤酒行業的資產占了7億元,是最優良的資產,也是真正能給集團帶來優良現金流的資產;其他行業的資產僅4億元左右,但卻涉及食品、藥業、包裝印務、醫藥化工等幾大行業,當時都在培育過程中,需要資金投入。在啤酒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曾有專家向曾清榮建議,要么賣掉啤酒發展當時最有前途的藥業,要么賣掉藥業來支持啤酒的競爭。 曾清榮選擇了出讓藍劍啤酒部分股權的做法,財大氣粗的華潤為這次轉讓付出了4億多元現金。獲得這筆資金后,藍劍集團的其他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藍劍集團已擁有38家下屬公司。 但在啤酒行業,付了“高價”的華潤并沒有輕易地把藍劍掌控手中。除了未獲得控股權外,在合資公司的經營層,曾清榮仍然保持著決定權。更為致命的是,藍劍品牌并不屬于華潤或者華潤藍劍所有,而是由合資公司向藍劍集團每年支付2000萬元人民幣租借使用。 一場合資,華潤除了獲得藍劍啤酒部分股權外,并沒有真正擁有藍劍,相反藍劍集團除減持股份卻毫發無損。雙方共同的收獲則是避免了繼續殘酷的市場競爭。 曾清榮在與華潤簽訂合資協議時就說,這是他簽署的藍劍啤酒發展過程中的第九個合資協議。其中七個協議都是收購別人,只有第一個和第九個有些不同。 藍劍啤酒簽訂的第一個合資協議是與重慶啤酒廠的合作。藍劍集團始建于1985年,初期資金不到500萬元,既無技術又無品牌,于是與正準備進軍四川的重慶啤酒廠展開了合作,由重慶啤酒廠提供生產啤酒的技術和啤酒的品牌——山城啤酒,而藍劍集團則向重啤支付商標使用權和管理費。 由于初始資金不足,實際上重慶啤酒廠只下達生產指標,而藍劍負責生產。1992年,藍劍設計出自己的商標,并在1993年一舉成名,1994年正式與重慶啤酒分道揚鑣。 重啤的員工到現在還認為,藍劍是靠重啤發展起來的,后來撕毀合作協議的藍劍是個“背信棄義”的家伙。雙方的糾葛到現在還沒有解開。 這一次,藍劍會像對待重啤那樣,對華潤藍劍實行反向控制嗎?華潤攻勢遇阻 在華潤的啤酒王國里,華潤藍劍無疑是一枚重要的棋子。 當前華潤藍劍年生產能力130萬噸,年產銷量超過70萬噸,產能占到華潤啤酒350萬噸的1/3強,而產銷量則要占到華潤啤酒220萬噸的近1/3——也正是因為這次并購,華潤得以超過燕京,攀登上行業第二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華潤藍劍占四川整個市場份額的85%左右,華潤借收購得以一統四川,從而把更多的精力轉向利潤更豐厚的華南、華東,不至于在西南市場牽制太多的兵力。 當華潤為這次并購投入了總資產2億元的兩個啤酒廠,外加4億多的現金,卻僅僅取得了31.62%的股份時,有人認為華潤出價過高。同樣的道理,如果說華潤出價過高,那么華潤的戰略同盟SAB也出了高價,這對于外資難以接受。 讓SAB更難以接受的是,華潤啤酒2002年業績出現了滑坡,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資收益下降。 此時,藍劍集團如提出向SAB購買華潤藍劍的股份,SAB則有一筆不錯的收入:一方面所持股份可以賣個好價錢,加快收回投資華潤藍劍的成本;另一方面在繼續持有華潤藍劍的同時,保持了和華潤的戰略關系。 如果藍劍集團要實現對華潤藍劍的絕對控制,起碼還要收購12%的股份。合資時,華潤藍劍的總資產在20億元左右,現在估計12%股份不會低于3億元現金,但這與當時獲得華潤的4億元相比,藍劍的回購買賣依然劃算。據華潤藍劍一位高層透露,藍劍集團正在和SAB商談具體的股份數量和價格。 但華潤是否允許華潤藍劍被人控制,進而喪失其在西南市場上的優勢?要論收購SAB的股份,沒有人比華潤更出得起價錢。華潤要面對的問題是,SAB是華潤的戰略伙伴,SAB為華潤啤酒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質量保證,華潤如果失去了這個伙伴,在啤酒業的經營方面無疑又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還有一個更讓華潤擔心的問題是,華潤如果強行收購SAB股份,藍劍集團不提供“藍劍”、“綠葉”兩個商標怎么辦? 在華潤啤酒中,雪花已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品牌,但縱觀華潤收購其他啤酒企業,無論是大連的“黑獅”、“凱龍”、“棒棰島”,還是武漢的“東西湖”、安徽的“零點”、天津的“天津”等,沒有哪個品牌能擔綱第二個全國性的品牌。從品牌的形象設計到市場基礎上看,“綠葉”和“藍劍”都是打造全國性品牌的最好選擇。但是這兩個品牌現在都由合資公司向藍劍集團租借使用,藍劍一旦翻悔又會如何? 華潤藍劍的這位高層向記者透露,華潤董事長陳新華曾秘密會晤曾清榮,商談華潤藍劍的發展事宜,其中就包括品牌的使用問題。該高層表示,憑借這兩個品牌以及藍劍對四川市場的熟悉,藍劍集團只要投幾個億,立刻可以再辦一個啤酒廠。 而華潤則要面對失去商標的危險。 目前,四川是華潤投資的一個重點省份,該集團在四川的總投資額已達到50億元左右。除了啤酒行業,華潤還收購四川錦華——現更名為華潤錦華,使其成為紡織行業的整合平臺;更重要的是,華潤置地在成都的房地產項目剛剛完成前期的籌備工作,預計在今年底左右可以開盤發售。在這個時候與藍劍集團“婚變”,對華潤無論如何都是“利空”消息。 曾清榮不是王石 作為藍劍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曾清榮遠不如集團那樣有名。見過曾清榮的人都這樣描述他:一個典型的鄉鎮企業家,留著平頭,說話樸實而直率。 然而在藍劍集團,小學文化的曾清榮的地位是:藍劍集團的締造者、創始人和發展者。在藍劍集團內部,員工們稱呼曾清榮為“曾老板”。在與華潤合資時,據說曾占集團的股份不超過5%。 藍劍集團整個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曾清榮的創業史。 1985年藍劍剛剛創業時,所有的500萬元資金一半是員工自帶,一半向鄉鎮政府借款。然而在1987年,曾清榮提出“工者有其股”,通過將最初投資時的職工自帶資金轉換成“股份”,并償還鄉鎮政府的借款,理清了與鄉鎮政府的產權關系,把控制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1991年,藍劍開始改革員工持股比例,革除“均股制”,形成“跳樓機制”——即拉開普通員工、中層干部、高層干部的持股比例,形成普通員工以工資收入為主、紅利收入為輔,而高層干部則以紅利收入為主、工資收入為輔的格局,使高層干部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扭轉高層干部負盈不負虧的局面,同時將企業的控制權逐步轉移到企業核心層。 1995年,藍劍確立了新的股份構成模式。在新股份構成中,法人股占明顯優勢,這部分股份主要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個人持股中,藍劍選擇了有差別的道路,集團內普通員工、中層干部、高層干部之間的持股比例形成了11050的局面。 這幾次股權變化,有一個共同特點:曾清榮盡管在企業中不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是把企業的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995年至1996年,在有關方面的撮合下,藍劍與比利時Interbrew啤酒釀造集團展開合資談判,雙方看似在價格上一直存有較大爭議,但實質上Interbrew要占控股地位。于是雙方在持股比例、管理層任用、品牌使用上的矛盾導致合資成為泡影。 而在與華潤的合資中,曾清榮的控制術體現得淋漓盡致。 據悉,在華潤藍劍合資后,許多員工都把公司的請示電話直接打到曾清榮那里,甚至有時華潤藍劍的總經理張量也不得不打電話請曾清榮協調關系。據了解,曾清榮一直和原藍劍集團的員工保持了密切的聯系。這部分員工甚至不愿意與華潤合資——本來在藍劍集團中,啤酒是主業,在啤酒企業里工作的也是藍劍集團的精英,但合資以后,藍劍其他行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許多原是華潤藍劍的中層干部,現在已調任藍劍其他領域的各個分公司任總經理,這使留在華潤藍劍的老員工有些失落。 深特發當年投了王石和營業執照,后來王石成就了萬科的事業,但華潤收購萬科后,王石卻成了萬科的職業經理人。曾清榮當年同樣一無所有,但現在卻是藍劍集團的老板。雖然與華潤合資,但曾清榮更看重擁有企業擁有權。在華潤藍劍股權有可能再度變更之際,據華潤藍劍內部員工透露,曾清榮正在收購華潤藍劍的員工股票。在這一點上,曾清榮似乎比王石更難對付。無怪乎華潤集團的董事長陳新華和總經理寧高寧都稱贊曾清榮是一個“很有眼光的生意人”。 陳新華、寧高寧同樣是很有眼光的生意人。這一次三個努力的聰明人都在出牌,但結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