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商業集團合一:700億“恐龍”誕生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6日 09:0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李明偉 上海報道 4月10日,滬市開盤后一個小時內,走勢長期弱于大盤的商業股突然出現異動。 以第一百貨(600631)為首的6只上海本地商業股,一路沖高,占據漲幅排行榜前列。其中一百一度沖到第二位,最高漲幅8.73%,華聯商廈(600632)最高沖到第三位,漲幅6.97%; 當日,上海本地媒體發布一則消息:上海市政府擬將一百集團、華聯集團、友誼集團和物資集團合并組成百聯集團,新集團的總資產將超過100億元,成為當前中國流通行業最大航母。 龐然大物 “百聯集團還沒有經過工商登記注冊,僅只是內部成立。”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員說。 但這個新集團網羅了上海商委系統的前三大集團,還拉入了幾乎掌控所有上海生產資料通道的物資集團,四大集團總營業額逾700億元。如此規模,完全突破了人們關于兩大集團或兩大超市重組的猜想。 同時,這是上海商委與經委(物資集團原隸屬于經委)間的跨部門整合。一位知情人士稱,百聯集團的“出生”經過,在上海國企改革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4月6日下午,一個專門會議在小范圍內召開。與會者包括:主管人事、國資的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主管商業、工業的副市長唐登杰、市委組織部部長兼國資委黨委書記王安順、國資委主任凌寶亨、商委主任蔡鴻生等主要相關政府部門領導,以及四大集團的主要負責人。 會議由馮國勤主持。據參與會議的官員回憶,馮并沒有準備講稿,直接宣布將四大集團組合成立百聯集團。 馮在講話中指出,當年(1995年)把商業一局一拆為三(即后來的一百集團、友誼集團、華聯集團),是必要的和成功的,沒有當初的分,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局面;今天再把它們并起來,是形勢需要,相信今后也會取得成功。 會議同時宣布,任命原一百集團董事長張新生為百聯集團黨委書記,同時“推薦”其擔任百聯集團的董事長。 一位知情人士稱,包括一些委辦領導和集團負責人,不少與會者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而就在兩三個月前,上海市商委專管資產重組的副主任肖貴玉曾公開否認“組建商業集團”的可能,上海市商委主任蔡鴻生兩會期間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短時間內不會大動。 上海商業系統某集團高層分析,此次市政府走的是“先宣布,再協調”的路子,“這反映了市政府的決心。” 國資第一槍 4月9日,道瓊斯通訊社和華爾街日曾報搶發消息,稱上海市政府擬將聯華超市、華聯超市、上海一百和上海物資貿易中心四家公司的母公司合并,成立百聯集團,以應對家樂福等外資巨頭的競爭。 一個事實是,四大集團的合并,涉及50多家企業,其中包括5家上市公司、多家中外合資公司,關系到30多位局級干部,操作難度可想而知。 但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汪亮認為,當前擺在上海市委市府領導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及時理順國資管理框架,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國資管理模式。 上海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唐豪教授也認為,單純把這次合并看作是應對國際巨頭競爭的舉措,是不夠的,其真實背景是“國資管理改革+應對競爭”;現在把這四個集團捏起來,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更便于管理。 “百聯集團是上海市政府探索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第一步,它的意義是方向性的。” 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員以百聯集團模式為例,分析了上海市政府在國資管理上的思路:在將各行業相關國企的“人權、事權、資產權”全部劃入國資委之前,將具有相當關聯度、可以形成互補優勢的國企進行合并,然后再將合并形成的大集團劃入國資委,從而減少國資委在一級管理面的企業數量,達到厘清脈絡的效果。 這位官員認為,今后國資委對百聯集團的管理,將收緊權力,而對百聯集團下屬企業的管理,則可以適當放權。這個說法獲得了上海市相關委辦多位官員的認同,市商委一位副主任告訴記者,這次合并并非由商委主導。他也認為,百聯集團只是一個開始。 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上海市經委正在醞釀類似的合并重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有大約5個大集團陸續面世。 重組方案 有消息指出,一百集團董事長張新生提議并策劃了此次合并。 張新生的秘書張海波對此說法不予評論,但他強調,上海市政府有類似的想法,才可能一拍即合。 張新生,1954年生,上海財經大學畢業。1995年上海商業一局撤消行政建制,分離出華聯集團,張新生擔任該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2002年4月,張正式調任一百集團董事長,而華聯集團董事長職位空缺至今。 有知情人士稱,對于百聯集團,上海市府主要是定方向定原則,具體操作則由張新生統攬。 這位知情人士分析:目前擺在張新生面前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保持四大集團相對獨立的狀態,新成立的百聯集團作為橫跨其上的“閣樓”,這樣可以減少矛盾,穩定人心;另一條是快刀斬亂麻,對合并而成的百聯集團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重組,按照業態重新整合資源,成立多個新的下屬集團公司。 張海波認為,走第二條路才能達到百聯集團的既定目標。但他同時表示,張新生的方案必須報上級政府部門批準才可以實施。 一位關注該合并的政府官員認為,按業態“合并同類項”的可能性很大,商業系統共有9大集團,市府之所以沒有把其他集團也并進來,是因為前三大集團的關聯程度更高,有許多強項都是同業態的。因此他認為,按業態新成立的下屬集團公司,很可能是:百貨集團公司、超市(包括大賣場、便利店)集團公司、專賣店集團公司、物流集團公司以及其他小業態集團公司。 新百貨集團公司將可能囊括:一百集團的新老一百商店、東方商廈、第一八百伴,華聯集團的新老華聯商廈、華聯商廈普陀店、五角場店、中聯商廈和各社區購物中心,還有友誼集團的友誼商店與虹橋友誼店,從而形成十多個百貨店的規模,再在此基礎上做新型連鎖百貨。 新超市集團公司其下還可再分成超市公司、大賣場公司和便利公司:超市公司由聯華超市和華聯超市合并組成,大賣場公司由世紀聯華和華聯吉買盛合并組成,便利公司由聯華快客便利店和迪亞折扣店等組成。 新專賣店集團公司則可以涵蓋友誼集團下屬的好美家裝潢公司,華聯集團下屬的婦女用品商店、家用電器公司、電工照明器材公司等。 新物流集團將以物資集團為主,充分利用其倉儲、網絡、運輸優勢,整合其他三大集團原來各自的物流渠道,做同時面向百聯集團和市場的大型物流集團。這位官員認為,把物資集團劃撥過來,用意應在于此。 對于上述預測,曾經做過張新生老師的唐豪教授認為,惟此才符合重組的要義,才能減少競爭主體數量,做大規模,調整布局,騰出精力到外地開店。 汪亮的看法是,張新生也可能走第三條路——至少在今年內不會大動,先平穩過渡,下一步再按業態重組。 與此同時,唐豪認為,如果說百聯集團的成立,是上海國資管理改革的第一槍,而這一槍能否“打響”,關鍵還要看以后國資委和商委對企業的“影響”上。商委是否能真正做到市場的裁判,對各類商業企業都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評判,政府部門是否能真正做到不對企業指手畫腳,都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努力。 但不管各方意見如何,百聯集團這個新生兒已在母腹中成形待娩,據張海波的判斷,最遲本月底,百聯集團將經過工商注冊并正式掛牌。 另一個事實是,對于上海零售業如此規模龐大的重組動作,證券市場的反應耐人尋味。 4月10日上午,上海商業股的“激情”只維持了一個小時,六只表現突出的個股自9點檔沖高后即告回落,之后一路平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