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遠非主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17日 15:25 《商務周刊》雜志 | ||
文/王巍(萬盟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當國外資本看好中國市場時,中國企業也忙著走出家門搞并購了。再加上媒體的捕風捉影,似乎讓人覺得并購成為企業發展最靈驗的藥方。 盡管對于京東方的并購故事我不能說得清楚,但我感覺其并購的行為有待于再加思量 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并購的行業多集中于石油、電信等國家重點行業,也就是國有資產最集中的部門。或許有人認為這樣穩健成長的企業參與海外并購,成功的概率就更大。其實,這樣理解是不正確的。因為國有資產改組處于關鍵時刻,存在著資產評估不明,資本結構不清等問題,國有企業中更容易出現盲目性并購。我想說的是,實施海外并購,企業應該有充分的能力。 在資本市場十分活躍的今天,國際資本流向國內與國內資本外流形成交匯。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后者遠非主流。因為現實的國有資本相對國際資本來說,結構太單薄,抗風險和運作能力太脆弱。海外并購固然可以提升價值的機會,但吸收的資本不消化,會有更大的問題。 中國民營企業正在走向成熟,國家強調抓大放小,浙江的民營企業成長起來,但出現了洗錢等問題,這就是資本市場的安全性。其次是外匯管制問題,中國企業并不了解國外資本運作的法則,而且信息稀缺,加大了海外并購的風險。我們曾經提到過,到日本去買企業,這只不過是日本投資咨詢商們的資本游戲罷了。 在現實中存在很多灰色市場并購的故事,所以中國企業考慮海外并購時,要有清晰的頭腦。有時草率的決定可能會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很大的問題。 當然,在并購的運作中,中介機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國際性中介機構和顧問機構,在財務數字與國際準則較一致,并且熟悉國際融資手段,避免法律陷阱。中介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克服匯率風險,規避價值評估帶來的麻煩,也更容易實現討價還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