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利率改革試點四疑問 是否存在不確定因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6日 08:4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葛豐 事實上,無論溫州試點今后大面積推廣與否,在客觀上存在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競爭的今天,農信社率先擺脫“利率法定”的限制高息攬存,同時,鑒于中國金融業發展的現實國情,儲戶為高利率而付出的高風險多少又只是一句空話,因此,這種政策上的放寬,實則是以行政手段而行不平等競爭之實 近來,關于溫州地區金融綜合改革的報道可謂連篇累牘、不絕于耳。當此之時,筆者以為,既然謂之試點,可見結果未必確然。具體來說,溫州試點至少存在以下四點不確定因素: 公正性 遍觀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進行以來,最具成效、同時吸引注意最多的,首推農信社利率浮動。據報載,溫州的利率浮動試點以3月21日、6月21日和10月21日為界分為3階段,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依次由10%放寬到30%,活期由不浮動變為30%。 以結果而論,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26日,該地區甌海信用聯社各項存款余額從20.72億元升至26.76億,其中約2/3強的增長來自利率上浮30%后的個人定期存款。而截至1月底,蒼南聯社吸收浮動利率存款也達4.35億元,年初以來蒼南轄內金融機構存款增量中,蒼南聯社占到了3/4之巨。 力度不可謂不大,效果同樣非常明顯,但問題是,這種超常規增長的背后,農信社以外的金融機構的業務必然面臨萎縮。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資金的高度流動性,溫州地區農信社的增量存款來源完全可能來自于地區以外,由此而論,舉全國之力而托舉溫州農信社一處政策高地,其業績除可持續性值得懷疑以外,即使公正性亦存在問題。 事實上,無論溫州試點今后大面積推廣與否,在客觀上存在多家金融機構共同競爭的今天,農信社率先擺脫“利率法定”的限制高息攬存,同時,鑒于中國金融業發展的現實國情,儲戶為高利率而付出的高風險多少又只是一句空話,因此,這種政策上的放寬,實則是以行政手段而行不平等競爭之實。 需要一提的是,農信社發展過程中,限于種種歷史原因,確實承載過許多不盡合理的負擔,但這些負擔的解除,并不能構成對上述傾斜的合理解釋。 普適性 所謂試點,其目的在于日后的大面積推廣,因此,該實驗必須具備可重復性,否則的話,為試驗而試驗豈非愚蠢。 拋開溫州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不談,單從利率改革來說,這種單由某些地區、某些金融機構擺脫利率管制而堆積出來的繁榮與利率管制與否孰優孰劣并無邏輯上的牽連。 首先,存款作為典型的無差別產品,其價格彈性非常大,因此,這樣的先發效應很難復制。 其次,銀行的經營是競爭中的經營,以行政手段劃分出高低利率兩大對照樣本不具備現實意義。 最后,利率市場化必須依托充分的市場競爭而形成,而溫州利率改革的設想中的博弈以信用社和地下錢莊為兩方,一方面,這種模擬極不充分,另一方面,由于地下錢莊的非合法性,信息采集非常困難,因此,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結果,合理性值得懷疑。 可持續性 從面上來說,中國銀行業整體面臨的兩難處境是,一方面由于不良資產比例過高而深陷于流動性陷阱難以自拔,另一方面由巨量儲蓄而帶出的資金成本凸顯出放貸困難。而從信用社角度來說,由于利率放開而涌入的存款增量實際上是把他們進一步推向了問題的困難一方。 且不去說存貸兩頭放大的增長模式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日漸被摒棄的發展之路,即使我們承認這種模式在今日中國特定地區的現實意義,但問題是,缺乏優質貸款支持的高息儲蓄能否持久?更有甚者,在貸款利率重心整體向下的情況下,信用社的高息貸款是不是正在構成對逆向選擇的鼓勵或者縱容? 從銀行經營實務來說,對其業績的考核必須置身于一定長度的考察期來進行,擺脫資產質量的跟蹤而一味注重當期的收益是沒有意義的。前面也已經提到過,資金所具備的高流動性和對價格的高敏感性決定了溫州試點不可能成為封閉的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出現短期利差收入劇增而長期虧本的結果。特別是當這種規模的擴張是非常規的、并不伴隨經營管理、風險控制水平同步的增長,那就更是如此。 安全性 存款利率的抬升,從供需角度來說,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兩點:或者是資金使用成本事實上的提高,或者是存款風險的加大。關于第一點,從現實的國情來看,恐怕未必盡然,而對后一點,更是幾乎無人正視的空白地帶。 既然是試點,必然存在失敗的可能性,而這種失敗的風險程度,又是很難在試驗初期進行估量和控制的。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某些經營不善的信用社倒閉了、破產了,誰來承擔對儲戶的清償,特別是對高出法定利率的部分利息如何處理? 日前廣國投破產案的終結,事實上并不具備對銀行破產案件的指導意義。一方面,整個中國的銀行體系在客觀上長期借用國家信用至今未能斷奶,另一方面,信用社產權關系錯綜復雜,其有限責任難以認定。加上高利率貸款必然伴隨的高信貸風險和高利率存款的高支付風險客觀上正在把這一問題進行放大,關于這一點,如果有關方面未能在事先予以安排和明確,恐怕很難讓人放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筆者提出以上四點疑問,并非是要否定溫州金融改革試點,從全盤角度來說,這種試驗是大面積改革所必須的,但是,也正因為改革試點肩負全局改革實驗田的重任,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這一階段,把困難設想得充分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扎實一些,從而為今后的推開更好地積累經驗。 《國際金融報》(2003年03月06日第四版)
|